第1首《降A大调练习曲》,这是一首很特殊的练习曲,因为肖邦把右手每组16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左手的根音,在乐谱上都让用大号铅字印出。这的确是把次要的东西,提升到主要位置上。由于它的旋律非常动听,象首竖琴曲,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竖琴练习曲”。
第2首《f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带有幻梦意境的小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经评论它说:“它是那样美妙动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这支曲子是二部曲式,“无穷动” 式的快速、平均的三连音贯穿全曲。优美、典雅的旋律,把人们带进温柔的、诗一般的意境。
第3首《F大调练习曲》,它的情绪乐观、明朗,与上面《f小调第二首练习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强烈对比。它要求做到演奏均匀而流畅,力度等握得体。
第4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通过移动重音位置的节奏练习曲。
第5首《e小调练习曲》,肖邦在这首乐曲的曲首,标明“轻快的小谐谑曲”(Scherzondoeleg giero)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这的A段由右手呈现焦急不安、悠长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谐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轻快的拨奏。中段是从容流畅的旋律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A段再现,整首曲子带有幽默和谐谑情趣。
第6首《升g小调练习曲》,它又是一首优雅的、带有伤心的“触键练习”。西方音乐评论家说是:“透过眼泪而微笑。”关于这首练习曲,有这样一个传闻。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这个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乐曲中那连续不断的、3535的三度和弦,确实有些象雪撬前进时送来的铃声。
第7首《升c小调练习曲》,这是一首著名的三度练习曲。它带有忧郁的情绪,很象是一首“悲歌”。
第8首《降D大调练习曲》,它是“触键练习”曲中,比较复杂而技巧较难的一首。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象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结尾时,它转成了降E大调,增加了乐曲的色彩。
第9首《降G大调前奏曲》,它的旋律优美、秀丽而轻盈,右手部分是六度练习。左手伴奏也有很大的难度。
第10首《b小调练习曲》,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变换手指的情况下连起来演奏,加上巧妙地运用踏板,产生出绚丽的色彩。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但是它的性质改变了,象是一首温柔的情歌。然后又是前面快速八度音的再现。
第11首《a小调练习曲》,一直被人们称之为“冬天的旋风”。它是肖邦用特定的练习音型,来更深一步描绘一幅革命失败的悲剧画面,开始4小节引子,就象是召换人们的号角声,接着是一段带“圣咏”性质的庄严乐段。“旋风”式的“华彩”之后,突然出现了一段刚毅威严的进行曲。它的主题给人们以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首《a小调练习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末乐章,它们表达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识和反抗压迫的心愿。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它和作品10号第12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差不多时间创作,而且调性还相同,都是c小调,有人称之为“海洋练习曲”,因为它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其实,这并不确切。这首练习曲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音诗,这里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坚毅、果断的插句里,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