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蒂1878年随家移居巴黎,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在学院,他成绩不佳,1888年他在蒙特马特雷餐馆演奏钢琴,这一年创作了这部钢琴曲《裸体歌舞》。1890年,他结识德彪西。第1和第3曲是由德彪西配器,第2曲由米里乐和罗朗-马尼埃尔配器。
《裸体舞曲》(Gymnopedie)是萨蒂(Satie)早期作品中的杰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萨蒂在创作这首钢琴曲时只有23岁。10年以前他跟随家人来到巴黎,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据说成绩并不好。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他不过是在巴黎蒙特马特雷餐馆打工的钢琴师。
萨蒂在钢琴里表现了那种隐秘的欢乐:钢琴的声响正适合展现如白色大理石一般洁净、光滑,让人感到在黑暗中,一缕光线顺着裸体塑像的曲线慢慢滑动、跳跃,那照不到光的地方形成空灵的黑暗,是塑像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黑暗的意思是不包含色彩,充溢了情感,具备着十足的表现力——神秘光线的跃动让雕像变得灵动。
萨蒂最富盛名的曲子就是三首《裸体舞曲》(Gymnopedie),均作于1888年(22岁),其中以第一首最为有名(德彪西曾把第一首与第三首改编为管弦乐),关于这个奇怪的名字,萨蒂研究者也是议论纷纷。
gymnopedie是古希腊斯巴达每年为祭祀太阳神阿波罗而举行的庆典,到时,老老少少的男人都必须跳舞,以讨阿波罗的欢心。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据说,萨蒂看到一只希腊古瓶,而瓶上有关gymnopedie祭典的花样触发了他的灵感,因此才以Gymnopedie为名。
《Gymnopédies》——三首相似的钢琴曲组合的“裸体歌舞”——Gymnopédies音译为吉诺佩蒂,源自古希腊代斯巴达祭祀太阳神的祭典,意为年轻人赤裸着身体在神殿前献上神圣的舞蹈。老实说,反复听着《Gymnopédies》,我着实没联想到赤裸舞蹈的意味,它像一条暗夜中静静流淌的蓝色小溪,祥和,渗透着自然的感伤,但不哀沉,它在袒露,却非倾诉。但若将肉身的赤裸视为自我真实的展示,辅以神圣的符号,倒也好理解。
萨蒂钢琴曲《裸体歌舞》中的诗意禅境
一个冬天的早晨,窗外飘着雪花,我的收音机里传来了萨蒂的《裸体歌舞》(Gymnopedies)。电台里这次播放的,虽然不是萨蒂原著的钢琴曲,但却是由德彪西将其改编而成的交响曲。萨蒂的钢琴曲,固然清谈,优雅,但就我个人直感来说,我更喜欢德彪西根据他的钢琴曲改写的的交响曲。因为德彪西的交响乐更能使人从音乐中体验到宽广的时空感。缓慢,深沉,悠远的音乐在空中回荡,使人觉得有一丝的忧伤与惆怅,但同时,音乐也给人带来一种超脱尘世的遐想。听他的音乐,如能默默地冥想起 T.S.艾略特的诗,就仿佛是坐在莲花上,看蓝天上的白云带走一潭碧水,也好像是站立于静谧的高山之巅,遥望眼下的一片荒漠。难怪有后人说萨蒂的这三首曲子是最美的“背景音乐”和最好的“催眠曲”。这也许正是为什么,直至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今日,人们仍需要萨蒂的音乐来安慰和疏解我们常觉疲惫的心,洗涤和纯净我们不时被污染的灵。
生活里的萨蒂是一个出了名的古怪人,据说他老穿同样的衣服,他作的曲也常带有晦涩的味道。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艺术家身上被常人看来是有某些古怪脾气的,实际上正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至于萨蒂为什么要把他的这几首钢琴曲取名为《裸体歌舞》,后人们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他受了特拉托诗的启发,有人说是出自他古怪的习性,而给与他的曲子一个古怪的曲名。可是,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诗人康特明·特拉托(J.P. Comtamine de Latour)曾写过一首名为《古人》的诗,其中确实有这样的诗句:
斜影切磋轻拍隐约成旋涡,
点滴成金色的风在闪亮的青石板路上飘过,
琥珀的微尘在烈火中相互辉映,
它们让自己在萨拉班蒂和裸舞中交汇。
Oblique et coupant l'ombre un torrent éclatant
Ruisselait en flots d'or sur la dalle polie
Où les atomes d'ambre au feu se miroitant
Mêlaient leur sarabande à la gymnopédie
特拉托的诗歌是描写古希腊人在跳裸体舞时的情景,这样的舞蹈在古希腊是庆祝胜利和丰收时才跳的。特拉托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据说是在他看到一个古希腊出土瓦缸上画有人们跳裸体舞的图案时得来的。而诗中提到的“萨拉班蒂舞”是流传在西班牙的一种强有力的舞蹈,特拉托在这里特意把萨拉班蒂舞和裸舞安排成一个“交汇”,是因为他看到了历史从古到今的延伸。然而,作曲家萨蒂似乎是更憧憬古人赤裸的纯朴。从他音乐中流露出来的纯净,古朴,使人想起“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的幕幕禅境。其实,音乐也好,诗歌也好,只要是美的,就能让人修炼到了一个境界:直到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进去的,更不能想起哪一条是回头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