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Op.73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作品73,又唤作“帝皇”协奏曲),乃贝多芬的第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于1809年至1811年间在维也纳完成初稿,接着于1811年11月于莱比锡作首演。贝多芬亦曾将此作品献予奥地利的鲁道夫公爵。
创作背景
1809年4月至5月间,奥地利遭到法军攻击,维也纳陷入四面楚歌之中。贝多芬亦在机缘巧合下,躲进弟弟的地窖当中,以枕头遮盖著头隔着法军之炮火,至于身兼贝多芬学生及朋友的鲁道夫公爵,更因此逃往城外。次年1月,当鲁道夫公爵凯旋归来时,贝多芬遂将此作品献予鲁道夫公爵,及在1810年2月4日将手稿交予伯莱特科普夫与哈泰尔(Breitkopf & Härtel)出版社。
此曲以“帝皇”作副题,然而此名字并非贝多芬或出版社编定,而是由英语系国家另行补上。此副题之由来已无从稽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创作期间之同时期政局,可以约略了解到该曲之含意。当时之首演被迫移师至维也纳以外地方,然而,1811年11月28日在莱比锡之首演,反而获得空前成功,各报章亦因而称赞该曲为“有史以来最独一无二、最天马行空、最传神,亦是最困难的协奏曲之一”。
曲式及内容
此首合共40分钟之协奏曲,共分下列三段乐章:
I. 快板(Allegro)
II. 稍快的慢板(Adagio un poco mosso)
III. 回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
第一乐章
本乐章之曲式十分庞大,约长二十分钟,比其余任何一个乐章长多于一倍。乐章以雄伟之姿态开始,由整个乐团演奏三个宏亮的和弦,中间穿插著钢琴踏沓而来的琶音。钢琴炫技的乐段过后,乐团奏出本乐章之主旋律,钢琴则在九十五小节后方才出现,并以简单之上行音阶作引子,轻柔地带出乐团奏起的一个主题。接着钢琴跟乐团展开篇幅较长之对答,情绪跌宕起伏,其中一段钢琴以厚重的和弦及应对管乐,灵感似乎来自法军及奥军于维也纳之战役。
第二乐章
此段落开始之时,先以弦乐以弱音演奏出温柔而仿照诗歌之乐段,使得全个乐章增添夜阑人静之感觉。其后则变得极简朴—钢琴以奇幻下行旋律作独奏,及将开首乐段移至随后作进一步发展,使得内容极为精致。
第三乐章
本乐段带有欢欣气氛,先以七拍子回旋曲(ABACABA)作开端,接着由奏鸣曲式与回旋曲混合,到最后以钢琴引发之华彩乐段作结
赏析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这首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OP.78,是5首协奏曲中乐队与钢琴的技巧发挥最辉煌的一首,出版时标明为“大型协奏曲”,其《皇帝》的标题大约是指此曲的结构辉煌而在协奏曲之首而言。这首协奏曲与当时流行的“军队”协奏曲不无联系。
乐章
共 3个乐章:
1.快板,奏鸣曲式。从乐队齐奏的响亮和弦和钢琴独奏3次自由的华彩开头,决定了这一乐章英雄主题的发展。这一乐章基本主题在各种相互对置的插段变换中,在和弦所组成的张力中不断出现非常精彩的段落,像是大江奔流的气势中宁静而又安逸的绿洲。发展部的对话明显比第四号第二乐章高出一筹,完全是一种深沉的戏剧性。而辉煌的乐队发展中不断涌现的钢琴华彩乐句恰恰又成为一种特殊的装饰。
2.稍活泼的柔板,自由的变奏曲式。基本主题包括很弱的弦乐器咏与钢琴两次热情的戏剧性独白。在变奏中,钢琴一直在从容不迫地编织它优美的旋律图案。这一乐章后部开始孕育那个效果辉煌的发挥。
3.回旋曲,快板,似乎是第二乐章的蕴积就为这一乐章的迸发。第二主题虽在这个乐章中有精细的发展.但基本主题在各种变奏和调性装饰处仍呈现出雄伟的气势。在这一乐章中,钢琴呈示出它的全部光辉。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旋曲的第二个插部中有一个小型回旋曲,精巧地起到了“匣内有匣”的效果。
唱片
这首协奏曲的版本可选:
1.米凯兰杰里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朱里尼合作版,DG,CD编号419 249—2。
2.克莱伯(Cliburn)与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Reiner)合作版,RCA,CD编号09026 61961—2,《企鹅》评介三星。
3.科瓦塞维奇与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合作版,EMI,CD编号EMX2184(+《大赋格》),《企鹅》评介三星带花。
4.谭梅文与英国古乐团合作版,EMI,CDC7 49965—2,(+《合唱幻想曲》),《企鹅》评介三星带花。
5.齐默尔曼与维也纳爱乐乐团、伯恩斯坦合作版,DG,CD编号429 748—2,《企鹅》评介三星。
6.波里尼与柏林爱乐乐团、阿巴多合作版,DG,CD编号445 851—2。
7.布伦德尔与伦敦爱乐乐团、海丁克合作版,Philips,CD编号434 148—2。
8.科瓦塞维奇与伦敦交响乐团、科林•戴维斯合作版,Philips,CD编号422 482—2,《企鹅》评介三星。
这首协奏曲《企鹅》评为三星的版本还有:
1.阿劳与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乐团、科林 •戴维斯合作版,Philips,CD编号416 215—2。
2.佩拉希亚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海丁克合作版,Sony,CD编号MK 42330。
3.弗莱塞(Fleisher)和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赛尔演奏版,Sony,CD编号SBK 46549。
这首协奏曲的历史录音可选:
1.莫塞维茨(Moiseiwitsch)和伦敦爱乐乐团、赛尔1938年录音,KOCH,CD编号37035—2。
2.菲舍尔和德累斯顿乐团、伯姆1939年录音.DANT,CD编号HPC007。
3.吉泽金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罗泰尔(Rother)1944年录音,MUSI,CD编号MACD815。
4.施纳贝尔1947年与爱乐乐团、加莱拉 (Galliera)录音,TEST,CD编号SBT 1020。
5.菲舍尔与爱乐乐团、富特文格勒1951年录音,EMI,CDH7 61005—2。
6.霍洛维茨与PCA乐团、莱纳1952年录音,RCA,CD编号GD87992。
7.肯普夫与柏林爱乐乐团、肯培1953年录音,DG 435 744—2(《企鹅》评为历史录音三星)。
分析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Op.73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Piano Concert no.5 in E flat Major "Emperor" Op.73 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贝多芬自1808年开始着手创作此曲,并于第二年完成。当时由于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维也纳,使得本曲迟迟不能上演。据说在法军四处作乱的时节,贝多芬曾遇见法军军官,他当即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对于战术也像对对位法一样有深入了解的话,非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不可! ”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国的莱比锡得以首次公演。当时的音乐杂志《大众音乐报》曾这样评价本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创造力、最富想象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时也是在技巧上最为艰深的一部。”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其中第二、三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 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 主奏钢琴即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进而引出了管弦乐部分演奏的乐章主题,非常简洁而又华丽绚烂, 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乐章经过高潮之后,在极强的兴奋状态中结束本乐章。
第二乐章 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4/4拍子,自由的变奏曲形式。和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本乐章同为优美的徐缓乐章。乐章的主题似牧歌般悠扬、恬静, 经过管弦乐部分对主题的充分演绎之后,主奏钢琴像编入万千光彩的绵绵音乐一般,持续奏出这一祈祷性的、淳净恬美的主题。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6/8拍子。在第二乐章逐渐减弱之时, 主奏钢琴就开始反复轻轻提示出第三乐章的主题,突然主奏钢琴以爆发般地,以无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辉煌的主题,标志着全曲进入了第三乐章。旋即由管弦乐对这一主题予以反复。主奏钢琴继而导出曲折的新主题,交响曲和协奏曲交相辉映,手法精致绝伦,充分反映出贝多芬超人的写作技巧。乐章结尾时速度再度转快,作最后冲刺的主奏钢琴猛然跃起,最后由管弦乐部分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