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曲”是晋西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山歌类型。以河曲为中心,并在保德、偏关、兴县、岚县、五寨、神池、宁武等地广为流传。它的主要特点是即兴编唱,按当地人的说法是“见甚编甚,想甚唱甚。”因此,它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寸分广泛,可以说它是当地人民历史的写照,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山曲”的乐曲形式是上下句结构的分节歌,一般由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八小节构成一首乐曲,且多为平行结构,即下句往往是上句的换尾重复。也有暨字句和排比式的山曲,但也是在上下两句基础上的旋律扩展。山曲的音词高亢、辽阔,优美动听,节奏比较自由,音程跳动较大,口语化的装饰音较多。由于它的音域宽广,所以,低中音区一般用真声唱,高音区则用假声,这种真假声的混合使用,形成了它演唱上的独特风格。
“山曲”的歌词格式,以七字句为基础,且结合当地的方言习惯和表现感惰的需要,常加进一些虚词或衬字,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其歌词,语言生动,用闰简练,它善用民间的方官绝句,常用比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或借物叙事,感情真切,寓意深刻,具有诗莆画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有较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