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音乐百科>

吕文成:艺高德重的一代粤乐宗师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3-0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引言

  他创作的《平湖秋月》、《渔歌晚唱》、《步步高》至今广为流传。他首创把二胡(现称粤胡或高胡)的丝弦改用钢弦,并采取以两膝夹住琴筒的拉奏方法,从而使得高胡成为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他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广东音乐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也是广东曲艺、粤曲的出色演唱家和革新家,他就是粤乐宗师吕文成。

  耳机里有激昂而鼓舞人心的乐曲《步步高》,伴随着劈劈啪啪敲击键盘的声音,思绪翻飞感慨万千。时光静静地流走,吕文成离我们越来越远,那发黄的老照片里的面孔越来越模糊,而这首曲目却并没有随之老去。它每年春节都热烈地回放在各个商场,它在万千幸福而凡俗的家庭中欢快流淌,它在数不尽的人生大喜之日里像春风一样荡漾。有《步步高》作为背景,每个人的脸上都会笑出一朵花儿,折射出内心的欢喜。

  而让人遗憾的是,如今的年轻人中,知道吕文成这个名字的人少之又少。今年3月12日是吕文成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各类纪念活动陆续在他的故乡中山展开。然而,与大量从这里走出的名人在多年之后赫然屹立供后人纪念瞻仰的故居相比,吕文成大约会感到一丝落寞。因为,我们找不到有关他的旧房子,看不到有关他的纪念馆,他也没有重新翻修的所谓故居。

  吕文成是蜚声乐坛的一代粤乐宗师,他的名字前面,有著名音乐家、演奏家、粤乐革新家这样的头衔,看到今日之惨淡景象,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但唯一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作品被万千次地播放和翻唱,他的《岐山凤》、《步步高》激励着我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他的《醒狮》、《惊涛》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奋发图强的力量,他的《平湖秋月》、《渔舟唱晚》将风景变幻成声音,让我们沉浸在美妙的享受当中……看到自己的佳作对世人依然具有的持久影响力,九泉之下的他,一定是嘴角上扬,轻轻微笑。

  而我们,随着那些逝去的光阴,与他亲切地打着照面。他的童年,他的成长与成名期,他抵死的生命追求与价值,在这张不算大的页面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背井离乡赴上海 刻苦钻研学粤乐

  1898年的中国,是动荡不安的一年。这一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推翻新政,百日维新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这一年的3月12日,吕文成出生在广东香山县郊区南下乡,他本姓杨,因过继给吕姓人家而改姓吕。他在这里长到3岁,就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与养父远赴上海寻求生路。3年的幼儿时光,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无从考证,但吕文成倾其一生推广粤乐,可见他对故土的眷恋与热爱。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能够维持生计好好活着已经是很大的奢望。在时代的漩涡当中,年幼的吕文成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为生活所迫而到上海的银匠店当童工,养活自己并供家里的日用。而他的音乐启蒙,便是源于做童工期间,附近茶楼里时常表演的各种粤剧和粤曲对他的耳濡目染,使他从小就爱上了唱粤曲并由此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同时,艰难的童年,为其日后的创作播下了种子。

  与家境富裕的孩子小时候可以读私塾相比,家境贫寒的吕文成的正规教育来得相当晚。1908年,10岁的他才正式走进学堂,免费在由教会所办的广肇义学读书。清末民初的上海,音乐活动频繁,吕文成获得大量接受音乐学习的机会,其中包括从在上海的广东人处接受岭南文化尤其是粤乐的熏陶,更包括汇集上海的江南丝竹以及西方音乐的影响。另外,当时的上海有很多乐社组织,从小喜爱民间音乐的吕文成,特意选择在一家比较大的俱乐部的粤乐队里做杂工,负责乐队的乐器摆收等杂务。

  在此期间,他专心观察乐手们吹拉弹唱,经常借机听乐社的老艺人演奏音乐。在排练前后,更挤出时间学习拉二胡、打扬琴和唱粤曲,只要有空就闭门苦练,令演奏技艺日益提高。这段经历,是他最快乐的少年时光,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他像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孩子一样,贪婪地吮吸着民间音乐的精华,沉醉其中, 相当迷恋。同时,好学的他本着对粤乐的热爱,勤学苦练,自学成才,11岁时,他的二胡已拉得相当不错,经常参加各类演奏。不到20岁,吕文成粤乐功底已经相当了得,大获同行称赞。他在著作《几句衷心的话》中说:“从我少年时期开始从事音乐艺术直到现在,我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增而无减。我承认对音乐艺术发生了难以解释的特殊爱好,尤其是对中国音乐。因此我选择了二胡及扬琴作为终生的音乐伴侣”。

  拜名师学西洋乐理 能弹能唱名气大增

  1919年,21岁的吕文成加入上海的“中华音乐会”,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这是一个以研究音乐、陶冶性灵、提倡美感教育、养成高尚人格为宗旨的社团。热爱音乐的吕文成,对生活怀着满腔的热情,对音乐的热爱,更是令他在这个组织里找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音乐人。他们一起切磋技艺,一起交流对音乐的感想,彼此都在这个社团当中得到了新的成长和提升。而吕文成,更是积极主动,很快就成为“中华音乐会”的沪乐科干事,同时,他还兼任上海精武体育会音乐部教员,并以指导的身份参加了由上海铁路职工组织的“俭德储蓄会”粤乐队的活动,深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还有,吕文成曾向留美返沪的造船工程师、小提琴演奏家和制作家司徒梦岩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乐理,并与后来成为粤乐名家的尹自重以及何大傻、杨汝城(吕文成的弟弟)等常聚在一起弹唱、研习粤曲。他演奏扬琴和二胡,且能自弹自唱,以男唱女声的声调,唱女角的子喉,吐字清晰,音韵柔和,圆润悠扬,令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吕文成是当时享誉曲坛的子喉唱家,他将京剧、江南丝竹等剧种唱腔的精华巧妙地融入粤曲的行腔之中,既有粤曲传统的特色,又有超凡脱俗的乐韵,令观众大感新奇。他演唱的《燕子楼》、《潇湘夜雨》等已成为名曲名腔,更是初学者的唱腔教材。另外,吕文成还是将广东音乐小曲吸收到粤曲唱腔的先驱,他更截取小曲的某些乐段与粤剧的曲牌和谐地衔接起来,创造出新的粤曲唱腔结构,这种标新立异的粤曲唱腔设计手法,极大地丰富了粤曲唱腔,亦大大地提高了演艺水平。

  20世纪20年代前后,吕文成在上海就蜚声乐坛。这个时期,吕文成把大量自弹自唱的作品录制成唱片,大范围发行,他设计的“新腔”,为粤剧清唱打开了一条新路子,从而广泛流行,更催生了上海、香港、广州等大城市的粤乐创作热潮。另外,那个年代的精武会在巡回武术表演时,很多时候会加插粤乐,于是,北京、天津、武汉等地也涌现出一批粤乐的听众。吕文成殚精竭虑创作和灌录了大量广东音乐唱片,为粤乐的流行推波助澜,吕文成的影响力大面积展现。当时的名记黎紫君这样写道:“二十年代他(吕文成)在上海音乐社个人表演扬琴独奏《梅花三弄》、《小桃红》两阕,听众们如痴如醉,为广东人在异地吐气扬眉,尤其对广东音乐的演奏佳妙得到知音人士优良评价,至今传诵不衰……除以扬琴独奏《柳娘三醉》之外,都以异军突起姿态。二胡独奏《双声恨》、《昭君怨》一曲将终,掌声响彻全场。”

  1925年,香港钟声慈善社请吕文成到香港参加义演以赈东江灾民,吕文成当日乘邮船赴港,香港各界人士派出三艘汽艇出港迎接,沿途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分热闹。而香港华商会还出面为吕文成举行盛大欢迎宴会,据说隆重程度丝毫不亚于女皇访港。吕文成在那个年代的受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为如此,吕文成在圈内名气大增,而上述各类音乐的熏陶,更成为他进行全新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从广东中山的一个小村庄出发,一脚踏进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吕文成动荡而艰辛的生命旅程,为他音乐人生写下了注脚。广东,是他粤乐梦想的发源地,而上海,则让勤奋的他圆了自己的这个梦,并因此收获了之前从未设想过的名气。

  定居香港创制高胡 “二胡博士”声名在外

  1932年,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为远离日本人,吕文成告别上海定居香港,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唱片灌制、音乐创作生涯。在这一时期,他首创了“高胡”,令广东音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吕文成的音乐人生,在香港大放异彩。

  20世纪30年代,作为演奏家的吕文成做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因为经常演奏二胡而发现该乐器音域太窄从而限制了乐曲的表现力,而小提琴宽广的音域则令他相当沉醉。于是,他将小提琴移把奏高音的技巧移到二胡上,这样,二胡的音域迅速拓宽,如同伸长了的脖子,发出高出一大截的声音,令吕文成大喜过望。

  这次创新,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随后他又继续研究,发现二胡筒放在大腿根部演奏时换把不太方便,于是,他试着采用两腿夹琴筒的演奏方法,没有想到原本中音的二胡,竟然在音质上突然变得既高又柔和了,这一发现,让吕文成开心得不得了。他又大胆地将二胡的外弦换上小提琴的钢丝E弦,没有想到,一拉,发出的声音连他自己都感觉到震惊了,因为钢丝弦声音明快而有韧度,高音响亮且带金属的铿锵味,十分清晰地展示高音区的明亮高亢。接着,他再将原二胡的定弦提高了四度,效果比以往更为明显和强烈,这一改动,超乎想象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怀着兴奋的心情,吕文成带着他的“高音二胡”参加“五架头”乐队,试奏一曲易剑泉的《鸟投林》,在高把位处模仿鸟叫,栩栩如生,妙不可言。大获成功后,听众把他称为“二胡博士”、“二胡王”。1949年前后,吕文成创造的“高音二胡”被正式定名为“高胡”。

  高胡的创制,让广东音乐的乐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旧曲一般在一个八度或多一两个音节内作曲,但使用了高胡之后,旋律可伸展到两个八度而一气呵成,音色、音量和音域等方面作了很大的改进,而吕文成还运用了二、三把位走指法和独特的滑指法,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动人。正因为吕文成的这一创举,高胡成为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促进了广东音乐演奏形式的发展,意义重大。

  与大唱片公司合作 灌制众多流行唱片

  据了解,在香港期间,吕文成被当时著名的“新月”、“和声”、“歌林”唱片公司聘请为固定艺员,长期从事灌制广东音乐、粤曲唱片工作和乐曲创作,并为“高亨”、“百代”、“胜利”等公司录制唱片。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唱片公司所灌录的唱片,由他演奏和演唱的乐曲和粤曲就有270多张。

  他创作的广东曲子达200多首,灌录唱片近300首。这些作品当中,有写景抒情的《平湖秋月》、《蕉石鸣琴》、《渔歌晚唱》;有乐观向上鼓舞人心的《青梅竹马》、《醒狮》、《步步高》;有反映民间习俗的《二龙争珠》、《狮子上楼台》、《鹦鹉戏麒麟》;有描写民间故事的《银河会》、《天女散花》、《歧山凤》;有反映民族觉醒精神的《恨东皇》、《齐破阵》、《泣长城》等等。他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更吸收了西洋音乐的特点,结构严谨,节奏活泼,曲调优美,富有极强的个人风格,让听众无不感到新鲜。

  记者了解到,至今广为流行的《步步高》,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十分走俏。这首曲目的头三个音335已是粤语“步步高”的谐音,寓“步步高升”的吉祥兆头。而该曲演奏时在两个八度音域中充分发挥高胡技巧,给人以步步高升之感,而此曲多次出现的八度大跳的旋律,更是让人精神振奋,激情澎湃,十分愉悦,因此大受热捧。而被称为《步步高》“姐妹篇”的《平湖秋月》,有乐评人指出,这首旋律委婉、节奏多变的乐章,“既饱含江南音乐华丽明亮的韵致,又采用岭南音乐行云流水的走指及圆润的长弓和弹性的短弓,形象地绘出他在杭州西湖所感受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的幽美境界。

  这首曲子体现出吕文成对故乡岭南母体文化特征的把握,不同的演奏者往往会有不同的演绎:业余爱好者表现的是广东人世俗情感中知天乐命的逍遥;专业演奏者更多表现的是西方音乐技术层面的浪漫及时尚;而老艺人,表达的却是一种欲说还休的人生感悟。”

  全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陈锦昌之前曾指出,吕文成是广东省创作音乐作品最多、流行作品最多的音乐家。《平湖秋月》、《渔歌晚唱》等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恨东皇》、《齐破阵》等作品更是他反映民族觉醒、呼唤民族自强的爱国情感的真挚再现。吕文成是香港粤语流行歌曲的先驱,他的影响涵盖了粤乐的“雅”与“俗”,最终成为一代粤乐宗师,影响了一代人,令人敬佩。

  家国情怀相伴一生 抗日粤曲感动人心

  作为音乐家的吕文成,并非独自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不问世事,相反,他是一个家国情怀很重的人。国难当头,他写了大量抗日作品,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敌斗志。而成名之后,他更多次返乡演出,为家乡的老百姓演唱自己的走红之作,并勉励那些热爱粤乐的年轻人及新的乐团。

  记者查找了大量资料发现,抗日战争期间,吕文成的《泣长城》、《樱花落》、《送征人》、《台儿庄之战》、《恨东皇》等抗日乐曲,极大地激励着中国老百姓的抗敌斗志,也表现出他本人挡不住的爱国情怀。在香港沦陷之后,吕文成到处表演《凯旋》、《岐山凤》等来鼓舞民众,并将之灌制成唱片。由于上述作品反映了中国人“一致抗日”的心声,唱片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在当时的社会形成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吕文成一直心系着他的故乡广东中山,他曾3次回家用演出回报父老乡亲。1944年,吕文成第一次回到家乡中山,他与尹自重、何大傻、程岳威“四大天王”的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捧,据说表演场人满为患,许多人只好围着茶墙边上去听。曾经欣赏过吕文成回乡演出的缪文森先生撰文称,印象最深的是吕文成演唱的子喉曲目《貂蝉拜月》、四大天王合奏的《特别快车》,“当时称为精神音乐,带有流行音乐的韵味。他的作品极富艺术技巧和群众性,集粤韵音乐创作精品之大成,是一百多年来广东音乐流行作品最多的一位民族曲艺名人。”

  吕文成之后又分别在1947和1951年两度返乡演出,而最后一次演出时还向当地的一个名叫“小雅山房”群众乐社赠线装琴谱,并说“你们不要丢疏技艺,要把技艺传授给后一代”,勉励他们把粤乐发扬光大。1964年,他在《几句衷心的话》中深情地说:“我们非常赞成青年的一辈多学习西洋音乐,因西乐有系统的教授方法;但希望他们记得自己是中华儿女,对中国各地方性的乐曲艺术多注意、多欣赏、多发掘其中优点,这是本人对国乐前途的一个期望”。他的民族感情,在字里行间显现。

  1951年,吕文成在演出结束之后,乘坐客轮准备返回,刚好在客轮上有一位盲眼民间艺人在唱龙舟卖艺。但听见那位艺人唱道:“龙舟鼓响,欢乐声声,欢迎船上来了音乐大师吕文成……”顿时船上响起了热烈掌声,吕文成不禁愕然道:“他是盲眼的,怎么知道我来了呢?”接着拿出赏钱送去,此刻有乘客对着盲人大喊:“吕文成先生打赏你呀!”又是一阵热烈掌声。一时间,“二胡王打赏盲眼龙舟艺人”传为佳话。

  1973年,吕文成随香港文艺界访问团到过广州,尽管当时已是75岁高龄,但他还提出要为中国写几首曲,爱国之心令人感动。1981年,吕文成以83岁的高龄在香港病逝。香港曲艺界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邵铁鸿先生亲任主祭,高度评价吕公对振兴民族音乐事业的贡献,并以“艺高德重”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吕文成从事民族音乐事业的一生。

  出殡之时,香港万人空巷,民众对这位音乐大师的景仰和怀念之情,在这一刻达到最高潮。吕文成曾撰文道:“中国音乐单纯得像一位纯洁无邪的乡村小女孩的小心灵。它给欣赏者一种清丽和优美的感觉,这是我国传统艺术特征,我们应保护它并把它传给下一代去……”他的作品流行至今,魅力不减,吕老九泉有知,一定会感到深深的满足。而至于是否有修缮良好的故居,恐怕并不是以音乐为生的吕老所看重的。

  我非常赞成青年的一辈多学习西洋音乐,因西乐有系统的教授方法;但希望他们记得自己是中华儿女,对中国各地方性的乐曲艺术多注意、多欣赏、多发掘其中优点,这是本人对国乐前途的一个期望。

  ——吕文成

  □链接·同代撷英录

  尹自重

  尹自重(1903——1985),广东东莞人。自幼随父旅居香港。

  11岁便登台演出。14岁受上海精武体育会及中华音乐社之聘教授音乐,与此同时,他又跟旅居上海的菲律宾乐手李嘉士顿学习,专攻小提琴。1923年应邀到新西兰表演。以后陆续到美国、加拿大等地演出,通过出国演出的机会将广东音乐传播到国外。他在上世纪20年代便以演奏《柳青娘》、《柳摇金》、《小桃红》以及与吕文成合作的《潇湘琴怨》、《燕子楼》等轰动一时。十几家唱片公司争相聘请他灌制唱片而一举成名。在胜利唱片公司灌制的唱片最多,并曾担任该公司的制片主任。

  1985年5月10日在美国波士顿病逝。

  何柳堂

  何柳堂(1872——1933),中国民间音乐家。名森,字与乡,广东番禺沙湾人。祖父何博众是清末著名琵琶演奏家。

  何柳堂自幼随祖父学习民族乐器,擅弹琵琶曲;又爱好广东音乐,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以钻研。起初介绍和改编一些传统乐曲,1920年开始创作。著名乐曲《赛龙夺锦》是他的代表作。此外尚有《七星伴月》、《垂阳三复》、《醉翁捞月》、《回文锦》、《梯云取月》等作品。他常用音乐描情写景,表现极为生动。其创作手法能够突破传统,常有新的乐语;在节奏运用方面也比较新颖独到,为前人所未有。

  在广东小曲的演奏中,他大胆采用跳跃节奏、顿音及唢呐乐器等,对广东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吕文成大事年表

  吕文成(1898——1981),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一代粤乐宗师。

  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南下乡。

  1901年:3岁的吕文成随养父前往上海谋生。

  1908年:就读于广肇义学,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

  1919年:加入“中华音乐会”。

  1925年:受邀到香港进行赈灾义演,隆重程度不亚于女皇访港。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离开上海定居香港,并首创钢丝二胡。

  1938年:写出大量抗战乐曲,鼓舞人心。

  1944年:第一次回故乡中山演出。

  1947年:第二次返乡演出。

  1949年:创造的“高音二胡”被正式定名为“高胡”。

  1951年:第三次回到家乡进行盛大演出,答谢家乡人对他的厚爱。

  1973年:随香港文艺界访问团到广州演出。

  1981年8月22日:在香港病逝,享年83岁。

相关文章 推荐

步步高_吕文成曲_卢钟鸣改编_中国风格乐曲吉他五线谱
人气:169
吉他曲谱
步步高_吕文成曲_卢钟鸣改编_中国风格乐曲吉他五线谱

大家都在看

孩子为什么学琴?

孩子为什么学琴?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的问题上很矛盾:不学吧,眼看周围的孩子都在学琴,自己的孩子如果有音乐天分错过了机会怎么办;学琴吧,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是这块料,学不出来。其...

音乐百科 185 阅读

音名为什么从C开始?

音名为什么从C开始?

初中音乐课刚开始学音名时,老师告诉我们,1234567这七个音的音名分别是CDEFGAB,当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从C开始呢?为什么不按字母顺序用ABCDEFG,非要这么颠三倒四呢? 当时我有一个直...

音乐百科 370 阅读

先现音介绍

先现音介绍

后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的同一声部先出现,成为前一和弦的和弦外音,称为先现音。先现音的特点是前后声部音的重复。它发生在弱拍或弱音节,时值一般较短。先现音用...

音乐百科 219 阅读

儿童学乐器的好处

儿童学乐器的好处

难得糊涂:学乐器是一件很苦的事。对于孩子,不一定有太多乐趣可言。所以家长一定要看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慎重选择所学乐器。如果让我推荐学习什么乐器,我比较倾向西洋...

音乐百科 117 阅读

升II级下属变和弦介绍

升II级下属变和弦介绍

升高II级音的下属变和弦只在大调中应用。在#II级音与下属音之间为减三度,因此常用第一转位,作增六度排列,形成下属系统的增六和弦组。和弦的五度音可有自然VI级或降V...

音乐百科 223 阅读

学琴就是有益于大脑发育!

学琴就是有益于大脑发育!

演奏乐器对你的大脑有什么好处 我们怎么知道的呢? 大脑听音乐和做其他的区别 演奏音乐对情感方面的作用 怎么知道这些好处都是来自音乐...

音乐百科 141 阅读

戏曲音乐曲牌[绵搭絮]简介

戏曲音乐曲牌[绵搭絮]简介

戏曲音乐曲牌[绵搭絮]简介...

音乐百科 90 阅读

约翰·斯特劳斯《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简介

约翰·斯特劳斯《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简介

在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中,《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人们所喜欢的一首。这首曲子除了旋律十分动听之外,它的名字也很吸引人。 《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约翰斯特劳斯于1867年初写成的...

音乐百科 244 阅读

音乐家的听力保护

音乐家的听力保护

本篇音乐家的听力保护由杰拉尔德克里克斯坦撰写,他是Music Entrepreneurship Career 的创始人,现在国际上讲课并撰写各种音乐家、教育家和艺术组织感兴趣的话题。 真实故事: 一位打击乐教授担...

音乐百科 132 阅读

音乐艺考生:一定要重视“小三门”的学习!这才是学音乐的基础!

音乐艺考生:一定要重视“小三门”的学习!这才是学音乐的基础!

很多音乐艺考生都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上,不过需要警惕,小三门在考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还会起到决定最终排名的作用! // 小三门都包括哪些科目呢? // 视唱 从字面上来讲,...

音乐百科 200 阅读

现存曲艺曲种[翼城琴书]简介

现存曲艺曲种[翼城琴书]简介

翼城琴书 曲艺的一种。发源于山西翼城县一带。流行于晋南广大农村和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有二百多年历史。历代较著名的艺人有清代末年的小张氏、尉老八,以及近代的...

音乐百科 91 阅读

孩子什么时候学琴最好?

孩子什么时候学琴最好?

如果可能,赶早不赶晚 乐器学习需要阶段性成果 儿童阶段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 了解不同乐器的学习特点 音乐接触的必要 神童故事的大肆渲染,将人们进入了一种极端的...

音乐百科 163 阅读

适合小学生唱的歌曲

适合小学生唱的歌曲

适合小学生唱的歌 1.静静地听 2.最美丽 3.眼睛 4.跨世纪的新一代 5.踩雨 6.荷塘边的歌谣 7.槟榔树下摇网床 8.我为老师唱支歌 9.深情的爱 10.寻找春天 11.哪里有秋天 12.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3.幸...

音乐百科 167 阅读

现存曲艺曲种[茂腔]简介

现存曲艺曲种[茂腔]简介

茂腔 戏曲剧种。或称肘鼓子、周姑子,柳腔同出于百年前流行在山东诸城、高密、胶县一带的本肘鼓调。当时只敲锣鼓,不用弦乐伴奏,唱腔下句尾音带哦嗬唵的帮腔。后来受...

音乐百科 90 阅读

聊聊乐器与性别的关系

聊聊乐器与性别的关系

学乐器和性别也有关系?是的。不是贬低女性,除了个别乐器,绝大部分乐器演奏技艺,女性能超过男性吗?女性一般适宜学练一些弹拨乐和弦乐,像古筝、琵琶、竖琴、月琴、...

音乐百科 16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