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叠)
NO.05妆台秋思
《妆台秋思》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
科普知识:《塞上曲》最早收录在清代琵琶艺术大师浙江平湖派李芳园编定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而素材却是来源于江苏无锡派华秋苹等人编定的《琵琶谱》。《琵琶谱》中的《武林逸韵》中,收有陈牧夫传谱的西板四十九曲。李芳园依据此谱、借鉴民间联奏小曲的传统方法,把其中五首情绪一致,各为六十八板的小曲《宫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联缀起来,取名为《塞上曲》,并标明作者为王昭君。托名古人为作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就等于说明了《塞上曲》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
乐曲借昭君出塞怀念故国,抒发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
NO.06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整首乐曲由两部分构成,包括10个段落及尾声。前6段为第一部分,采用循环体形式,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明快。其中泛音主题循环3次出现,使曲调清新活泼,从而突显出梅花做人的气质与节节向上的高尚品质。第二部分(7—10段),与前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旋律跌宕起伏、急促的节奏以及音调和节拍上的不稳定都为我们展现了梅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的坚毅画面。第二部分一静一动、一柔一刚,刚柔并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为我们展现了梅花千姿百态的优美形象。 花木、山水向来是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自然母题,人们通过对花木、山水的歌咏上升到对人们“品德”、“志向”等方面的歌咏,借对自然事物的吟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抱负、精神所向。 NO.07
春江花月夜
(备注:篇幅所限,部分引用)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典名曲,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独奏曲,而后改为合奏形式,直到1930年由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描述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江面,约上东山,寂静安详,水面碧波荡漾,远处一叶轻舟之上箫音传来,缥缈、悠长、哀婉动人。此曲扩展有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NO.08
清明上河图
(备注:篇幅所限,部分引用)
《清明上河图》和前面的曲子比起来非常新,他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刘为光以宋代音乐大师姜白石的音乐为素材,以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题材创作而成的一部融合宋朝曲意的现代民乐乐曲,乐曲旋律优美,结构完整,技法严谨,内涵深刻,感情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