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来都是公正又无情,只有真正有价值的艺术才可以任由历史长河淘洗。纵览五十年笛子声响资料,我以为,较技艺,刘管乐当属第一人;考艺术,刘管乐的《和平鸽》和简广易的《牧民新歌》堪称不朽笛声。
已有千年历史的六孔竹笛之能傲登大雅之堂独奏,这件古老且神奇的竹管乐器从此为世人瞩目,功归于1953年的冯子存、刘管乐。两位大师联手放发万钧神力,在神州大地燃起灼人的笛子热,引出万千个“笛迷”,育出千百个新一代专业笛手。这些“笛迷”就有我和我在武汉的众多儿时朋友。这些新笛手的佼佼者有当年正年轻的王铁锤、刘森、赵松庭、孔建华、胡结续等人。凡专业吹笛已逾45年的,曾与这两位大师多少都有师徒情,倘面对历史可以不尊重又不诚实的话,则须执另论了。1954年,刘管乐的笛子唱片《茉莉花》、《卖菜》、《荫中鸟》、《和平鸽》相继问世,轰动大陆,天下人无不崇仰。我念小学痴迷笛子,进了初中就依照唱片学吹笛子,60年我初中毕业,一曲《茉莉花》便吹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校安排我从师刘森。初见师父,他辟头就问:“你以前找谁学笛?”我说:“刘管乐”师父问道:“你身在武汉如何能找刘老学?”我说:“我有他的唱片,我崇拜他。”师父兴奋地说:“对呀!天下众笛,唯刘老的高尚人品和绝伦笛技才真是值得我们终生敬仰的。”接着,师父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刘管乐大师的为人风范。青年时期的我嗜爱图书,当年我曾在音院图书馆的校刊(1956年的期刊)上拜读过赵松庭大赞《和平鸽》的文章,内有“刘管乐老师的超绝笛技恐怕我终生难以学尽”的真情颂语,使我顿生“见略同”之感,至今不忘。
我迟于六年前始知上海出版了《中国音乐大全》(笛子卷)八盘CD。通观这八盘CD之全部笛曲,唯刘管乐大师的笛声最为宏厚纯正,指技最为精绝。要使笛声纯厚,择老膜贴顺纹尚是其次,嘴唇有力的硬唇功正是要诀,深厚的气功方是决定因素。倘择嫩膜贴反纹又讲究嘴唇放松,吹出来的笛声就会劈劈啪啪。世上万物皆有其特定属性。笛子是阳刚之物,是昂首站立在故宫太和殿上的金龙。刘管乐的笛子正是过关斩将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器乐之演奏须如武术之“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音阶的准确运行,各类指技的恰当使用,无一可违上述八字经。刘管乐正是凭仗深厚的气功、坚硬的唇功和干脆利索、快速敏捷的运指,塑造出大将军的伟岸形象。器乐演奏的重要技艺之一的长颤音(tr),十多亿的中国人只有刘诗昆一人尚可与刘管乐一较快慢;小颤指花(),千百个中国笛手只有一个后辈人的简广易可称踏着刘管乐足迹已经追赶上来了。音乐原本是抽象的。大师手执简陋之六孔D调竹笛,演奏简单曲式之《和平鸽》,竟将象征幸福和平之鸽出神入化勾画了出来,使听者耳闻笛声便眼见了可爱的鸽子在蓝天白云间展翅任由高低飞翔飘洒的景象。半个世纪前,西欧的现实主义音乐尚未遭国人拿来,大师刘管乐竟能吹奏出自然主义的《和平鸽》,使我在四十多年岁月里都始终钦佩。
我在音院附中师从北昆大师叶仰曦学习昆曲三年整,知昆曲讲究清雅。附中毕业去了内蒙,又学习《二人台》三年,知其笛之精义在于粗犷豪爽,运指利落,每个乐音都以舌点出,嗜用“啐舌”(不是花舌,舌尖运动为花舌,舌根运动为啐舌)。我置此始知,刘管乐大师的笛子神技,是集河北吹歌、昆曲、《二人台》之大成。《二人台》笛子从无“叉口”之笨拙指法的。刘管乐吹奏笛曲摈弃了《二人台》舌点之粗野,借鉴了弦乐之换弓法去巧用舌点。舌点与连线的巧妙运用,体现在《和平鸽》的全曲。笛子在中音区打筒音(我记谱为“空”),是笛子才有的常用特技,中国境内任何区域的笛子都喜用。我至今仍未见到打筒音有人能吹得比刘管乐还脆亮快捷。大师还常爱在打筒音时同时加上小“啐舌”,如,《茉莉花》的第一个乐音,《和平鸽》的第二、三、四、五小节的节头乐音,在这两首笛曲中,每次“啐舌”的出现,都时值很短,一现即逝。
刘管乐大师的笛声浑厚坚实、圆润饱满,气功之深、唇功之硬举世罕见;挥指铿锵敏捷速疾,罕有国人可望项背;严求强弱对比,根据音乐择用技巧,正是大师所具之风范。
90年5月27日,72岁的刘管乐老先生溘然西去。恰值刘森离京外出未获噩耗,事后悔恨万分悲恸不已,刘森泣道:刘老西逝,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重大损失。性情中人的赵松庭,不远千里奔赴天津向刘管乐大师灵前恭敬叩献由他亲笔书写“恩师千古”的花圈。笛子巨星陨落,举国笛手哀痛。中国笛子独奏的开山鼻祖刘管乐离开我们已十三年,感谢上天赐给了人类高科技,能使大师的神奇美妙的笛声永远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