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一支好笛子很不容易。因为一支好的笛子,不仅音要准、音域要宽,同时也要省力,更得有漂亮的音色。就制作和演奏两方面来说,要保证音准并不是一件十分繁难的事,可要选得满意的音色,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影响笛子音色的因素很多,它不仅取决于材料的优劣,制作工艺的好坏,更有演奏方法的得当与否。除此之外,还得考虑笛子的音色是否适合乐曲演奏风格的特殊需求。例如为昆曲伴奏之笛与江南丝竹演奏所用之笛,同为曲笛,音调也相同,但是对音色的要求就不完全相同:昆曲所用之笛要求音色厚实、沉郁;江南丝竹所用之笛对音色的要求则是清亮、飘逸。
该如何判断笛的优劣?首先要审视的就是竹材,这是从外观上就能分辨得出的。其次是看做工,做工的好坏是要凭藉相当经验才能分辨的。因为它并不单单指吹孔、音孔的光洁度。事实是,材料即使很好而做工欠佳,音色仍然是不理想的。
材料不好,就如同人生下来先天不足一样;只有好材料,才是笛子获得良好音色的先决条件。
制作笛子的材料,应选取粗细适用、竹质细腻紧密、两端管径差不是太大而又没病虫害的。竹龄应以生长五年左右为优。因为经植物学家测定,生长五年的竹,其容重最大。竹子就如同人一样,它也分若干生长期,五年该是它的壮年,二、三年的竹子还嫌嫩,超过五年则竹子已开始衰老——容重开始下降。
竹子同木材一样,其生长年限是可知的:木的生长年限从它的年轮可知,而竹的生长年限从它的枝桠上即可获知。原来竹子的第一年只生长一支枝桠,第二年则在第一枝桠上生出第一重枝桠,第三年则又在第二重枝桠上长出第三重枝桠……因此,从竹的枝桠生长情况,即可获知竹子的生长情况。
竹子砍伐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干燥。制笛之前要用浮而大的火烘烤。烘烤之目的不仅是为了矫形,也是为了将其烘透;竹,只有烘透了,制成的笛声音才会通透。
竹子的管径要与音调般配,才能保证所制作成的笛子之音色符合自己的要求。例如D调的曲笛,其内径应选择在1.60——1.80厘米之间:乐曲多用高音,音色需要飘逸、脆亮的,如江南丝竹演奏所用之笛,内径以1.6厘米或略大一点点为宜;若少用高音,音色需要沉郁、厚实的,如昆曲伴奏用笛,内径以1.8厘米左右为宜。
笛子的管径同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问题是早就被人们所注意的。笛子的管径为什么会影响音色,如今还没有见到十分合理的解释。笛子的声波是纵波。但是作为管乐器的笛子,它的声波不太可能是纯粹的纵波,完全可能受些微横波的影响。这横波显然会影响笛子的音色,而管径的大小,可能对产生横波有影响。这是一个有待证明的问题。这就如同弦乐器一样,它们都是横波,但是演奏过程中完全可能受极轻微之纵波影响。笔者猜测,这是否就是狼音形成的原因也未可知。
此外,笛子的音调同管径、管壁厚薄也必须般配,否则也不可能获得满意的音色。管壁偏薄,发音脆亮,但欠厚实;管壁过厚、低音虽然比较厚实,但高音的发音欠敏锐,整支笛子的音色也过于滞木。此外有些低音调的大笛,若管壁不足一定的厚度,那它的低音不仅飘浮,高音也必然空泛,甚至还会影响音准。
就制作来说,除了注意烘烤的火候要得当而外,若选用紫竹等多节竹制笛,一定得将各节内膛铲平、磨光。各节的内膛若不铲平、磨光,不仅会影响超吹音同基音之间八度音的准确,还会影响笛子的音域,更会使某些音的音色与其他音孔的音色不统一。
就制作而言,与音色至为密切的关键是吹孔和膜孔的开挖。
关于膜孔,最早多挖成圆形。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着名国乐团体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先生,发现这圆形的膜孔音色不圆润,音色容易发干,就首先将膜孔由圆形改成椭圆形。这小小的改动却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膜孔除了形状而外,其大小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一般来说,膜孔偏大,音色宽厚嘹亮,但是笛膜不易控制;膜孔稍小,笛膜容易控制,声音却又比较柔弱。
再就是膜孔的位置对音色也有不小的影响。膜孔的位置得当,才能获得良好的音色。尤其是低音笛,欲使一个膜孔能协调整支笛子的音色,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李镇先生在他的大D调笛上就开挖了两个膜孔,从而使他制作的大D调笛的音色,因此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吹孔,是笛子的成声部分,其重要性显然可知。细观笛子的制作,总觉得即使是名师,对吹孔也缺少明确的认识。中国的竹笛,常用的是D 调,而其使用范围,最小的为小D调,最大的为大D调,跨度竟有二组!因此,何种调门该选用多大管径,吹孔该开多大、挖成何种样式,恐怕还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尽管如此,有一点却应该坚信,那就是调门不同,所选管径不等,其吹孔的大小和形状就不该完全一样。
笔者根据自己40多年的制作经验,以及最近的归纳,认定调门高的笛子,由于管径小、音域不十分宽(音域一般不超过二组半),吹孔以椭圆形较为合适;而低音大笛,其吹孔应将这椭圆形修正为略微近似于矩形,以利于高音的开拓——制作得好,音域可接近三组。
吹孔的大小,不仅与笛子的音色、音域相关,而且还涉及到音准。因此,制作成功而音准良好的笛,不宜随意改动吹孔的大小。吹孔开大以后,上手三个音孔之间的音程比如变小,而下手三孔之间的音程也必然会增宽。这是因为吹孔开大以后,管端校正量减小了的缘故。这是应该引起笛子制作者充分注意的问题。
与音色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口型”这问题。口型同口缝位置不能混为一谈。口缝大小是决定音量的重要因素,口缝位置和口风力度则是影响笛子音准的重要因素;而口型则是决定笛子音色的关键。在笛子的吹奏过程中,口缝的形状不是完全孤立的,它还得在一定程度上受口腔形态的影响。这口腔的打开形状和大小,不仅决定了音量,同时还决定着音色。在笛子的吹奏过程中,不可能把口腔完全封闭;若此则不存在口风的问题了——口腔封闭则口“风”就无源了。本人曾做过实验,当笛子演奏时,若完全取消口腔共鸣,此时笛子无论质量优劣,其音色都是同样的单调而失去个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演奏过程中,好的演奏家是善于根据笛子的情况利用口型的变换来获取所需之音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