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同乐器之一,据说早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当时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后,长安(当时的国都,即現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就有了笛子,后来逐渐在全国流传。可见笛子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人们称笛子为“横吹”,后来又称做“横笛”,現在也还有人这样叫它。
两千多年来,这一乐器一直为我国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而且在艺术表现力上也不断有所发展。过去笛子多作为伴奏和合奏乐器使用(如成曲伴奏),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特别在全国解放以来,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日前笛于不但是伴奏(戏曲和舞蹈伴奏等)和合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之一,而且已成为一件富有表现力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独奏乐器。
笛子大多用竹子做成(也有用铁管、铜管、钼管或塑料管做的)。笛身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和两个后出音孔(又穿绳孔,有些笛子还带有前出音孔(又称调音孔)。如下图:
笛子的种类很多, 目前市场上可以买到C、D、E、bE、F、G、A、bB等各种调的笛子。但大体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曲笛,另一类称为梆笛。曲笛多为C调成D调(第三孔作“1”) ,它的音色厚实、饱满、纯朴、清院,在江南丝竹乐和昆曲的伴奏中用得很多,梆笛多为C调(第三孔“1”),它发音高亢、明亮、辽阔,多用于北方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中。现将D调曲笛和G调梆笛的实际音域和常用音域列表于下:
平常吹奏时,不能过多使用常用音域以外的高音。因为那个音比较刺耳,不太好听。
目前有一些人试用了几种多孔笛(如七孔笛、八孔笛、九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加上几个键子,这种笛子有它一定的优点,如吹奏半音比较准确,转调也比较方便等。但是,它们仍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因此采用的人还很少,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一、鉴别笛子好坏的标准
笛子爱好者总想有一支如意的笛子,怎样才算好呢?有人认为价钱高 ,外表美观的就是好笛子,其实不然。一支好笛子首先应该是好吹,包括音程、音阶准确,发音清脆,行质坚实,制作细致等。那么如何进行检査呢?
(1) 首先检査音准。在没有固定乐器对照的情況下,检查的方法是先吹一下笛子的三个八度音“5.5`5”(第三孔作“1”),听听八度的关系是否准确;然后以五度音程关系吹奏各音来检査,如“`25”,“`36”、“`14”、“73”、“6 2”,”5 1”等;再吹一下音阶(以第三孔作“1”为基本调),所听是否准确;最后吹一下各个泛音,看看发音的情況怎样,以顺畅地发出泛音来为理想。
(2)竹质要坚实、干、老,竹体圆而无裂纹。如果竹子顔色发青,说明竹质不老或者不平。这样的笛子吹不了多久,竹皮就会收缩,音也会发生变化,不但影响到音准,而且音色难听。
(3)制作上的要求是,筒子内平而圆,无节痕:吹孔、膜孔、音孔的大小适度, 而且洞孔光洁,无竹毛。一--般标准是吹或成圆形“ 〇”,膜孔可稍微椭圆一点,音孔成椭圆形,所有洞孔都是由外向里斜挖进去,成为孔外小,孔内渐大的形状。
(4)外表美观。
如果以上几个条件都合乎要求,这就算是一支很好的笛子了。但是这种各个方面都合乎要求的笛子,在目前还是难以买到的,往往总会有些地方,不太理想,这就需要吹奏者自已动手来校正和修理。
二、修理方法
( 1 ) 整个笛予的发音比一般标准调子稍高一些时,如果需要纠正,可将吹孔的右方(靠膜孔一方)用黄蜡(黄蜡内可加少许松香)封闭少许(封闭越多音越低),同时再将吹孔的左方稍稍挖去一点(因封闭后吹孔缩小,而且不圆,不好吹奏)。假如整个笛子的音稍低于标准调,就可以将吹孔的左方封闭少许,将右方稍挖去一点(挖的越多音越高)。如果用这种方法还不能造到笛音的升高或降低的要求,那么,就可以将吹孔周围的竹子再挖掉一些(挖成像大拇指肚大小即可) ,然后再另找一块同样大小的竹子用胶粘上去,待胶合牢固之后,再根据音高的需要(比原吹孔靠左或靠右一点) ,另开一个吹孔即可,修理吹孔的这几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各音孔上。
(2) 八度音不准怎么办?可用两种方法修理:第一,移动笛基(吹孔左面的塞子,在筒内)。如果低音高,高音低,可将笛塞向吹孔移近;如果低音低,高青高,就将笛塞移远一些。如果这样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来用第二种办法一填挖笛筒。假如低音高,高音低,可在笛筒内灌些黄蜡,或者用胶再胶上一个竹条子(竹条子的粗细要依音高的需要而定,竹条越粗,高音就越高,低音就越低)。如果高音高,低音低,可将笛筒的内径旋大一一些(筒子的内径越大,高音越低,低音越高)。在旋筒或填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l.要一面修理,一面校对,以免搞了半天还是不准,甚至搞坏了笛子;2.工作要细致。如灌黄蜡时,要求蜡的厚度和宽度一致,而且平滑;填入的竹条子,要求竹条面上没有按角,成为流线形。
(3) 高音和泛音不好发音怎么办?一般多是由于下列原因造成,1.笛筒内竹节不平整,需要削平;2.吹孔挖得不适当。假如吹孔左面过于向里斜,就会不易吹出高音和泛音,应该修直一点;3. 音孔后面的竹管(调音孔那一节)太长,或调音孔挖得不当,这时可将调音孔挖大一些,或者从调音孔处开始,锯掉竹管。
(4 ) 筒子音不准怎么办?如果筒子音稿低,可将后出音孔(又称穿绳孔)挖大(向前挖) ,或者在前面再挖一个孔(孔的大小依音高需要而定)。如果筒子音偏高,可塞住一个后出音孔或者把两个孔全塞住,然后在原孔的后面另开。
(5)在每天,膜孔容易被口水打湿,影响发音。因此,当吹完笛子后,要注意把音孔朝上平放或者倒挂起来(吹孔朝上)。这样日久就能形成水糟,使口水由筒内有規律地流出来。擦洗笛手时,注意不要在筒内乱捅,尽量直进直出,以免破坏本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膜孔的里面(沿着孔边一田)涂些黄蜡,这样可以减少口水的外破,防止笛膜被打湿。
三、如何保护笛子
一个笛子要好者,要造的一支非常满意的笛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当你选购到一支如意的笛子,就应当很好地保护它。
新买的笛子,如果发现竹质不太干,可将笛子所有洞孔都塞住,然后灌进盐水(可稍浓一些) ,泡浸二至四日(根据竹质湿度而定,竹质湿者浸泡时同要长一些) ,然后打开各孔将盐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待一两小时之后,便可使用。如果买回来的笛子本来竹子很干而又坚固,最好用酒擦洗一下笛筒和吹孔的周围,这样会使竹内的少许水份随着酒精的挥发而排除。同时达到消毒之口的。
专业吹奏者都有一个笛盒,没有盒子的朋友可做一个布套,(最好是夹的或棉的) 或塑料袋。平日将笛子放在里面,如果盒套都没有,可找一块干净的布来包住,以免风吹日晒,灰尘进入。
天气过热或过于干燥时,最好做一个“笛胆”(用相当笛筒长度的小棍,缠上几层于净的布,抹上些油) ,不吹的时候可将它塞入笛筒内,以防止笛身破裂。“笛胆”粗细要和笛筒的粗细相适应,粗了塞不进去,细了挨不上竹壁,起不到润笛作用。
可用一块软的皮子,或较硬的纸片(约二寸长一寸宽) 制成一个“膜挡”盖在膜孔上,并用细绳将它绑在笛身上,吹奏时将膜挡放到膜的下端,不吹时将它放回盖住笛膜,以防笛膜受风、受干、落上灰进而变质,或因一时不慎将笛膜碰破。
四、笛子简单的制作方法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和农村,有许多笛子爱好者为买不到一支好笛子而苦恼。但是,就在那里却可能生长着许多竹子,如果我们能自己制作笛于,那就可以解决问題了。为此,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做笛方法。
(1)制作工具:1.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2.能够钻原(孔)的钻子或者粗铁丝(烧红之后钻孔用);3. 修空调孔的小尖刀(普通手工刀即可) ;4.能够打穿竹子内节的长刀,或用粗钢生把一头打成半圆形、磨得锋利一些亦可;5. 铅笔和小米达尺。
(2) 竹子的粗细和音孔、膜孔、吹孔距离的比例,可参闻下面的图表:
【注】1、各孔之间的距离都是从每个孔的正中算起,不能从孔边算起。
2、尺寸都以毫米计算,比如15毫米,就等于是一厘米另五毫米。
上表所列的尺寸比例,并不是不可変的。比如说,竹子的内径稍微粗一些或者细一些(一毫米左右,不能相差太多)时也可,但必须使吹孔与音孔之间的距高也随之作适当变化。如果是内径大,则要求各孔同的距离法比例缩小,反之内径细,则各孔问的距高要远一些。
(3)制作过程:1.首先把竹子的材料选好。一般说,要选用老的、坚实而干燥的竹子,其次是竹节要小(多少不要紧) ,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的粗细相差不大。选好之后,按笛子的长度锯成节。如果竹身不直,可用柴火(或草火)燃烤,把有弯的地方培热后,般直浸入冷本中(以防弯度复原),待冷却后拿出来晾干即可,2.打通内节,削平外节,内外都要尽量求得光滑。如果竹度,粗糙而不美观,也可以刮去一层薄度;3. 比量尺寸,决定调子。把竹子材料弄好以后,用米达尺量一下内径(直径)和总长度,根据它的粗细和长短,决定做什么调子的最合适,4.调音和控孔。这是制作笛子全部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工作。往往因一个孔挖得不合规格(发音不准)而使全笛报废。
首先控好吹孔,堵上笛塞(也可以利用某个竹节做笛塞) ,然后量好吹孔至后出笛孔的距离,撞两个后出音孔。开始要先挖小一些,然后吹一吹,听一听,看看筒子音是否准确?如果低了点,就将两个孔都向前(靠吹孔那边)挖大一些;假如高了,可将孔堵上,另外开孔,如果不低也不高,就可以向后面挖大一些,也可以不再挖。要特别注意的是,开始控孔时不能超过规定的尺寸,以防音孔开高了不好弥补。
把后出音孔挖好后,以后出音孔为基点,朝着吹孔按尺寸比例依次挖孔。挖的方法也是先挖小点,然后边试音,边扩大,再挖另一孔,最后控膜孔。两头多余的竹子先锯掉或后锯 掉都可以。如果笛尾的竹子长,还可以开两个前出音孔(又称调音孔) ,也可以将笛尾锯短一些,不要前出音孔。
全部工序完后,进行总的检査使对,最后上漆。这样,一支新笛子就算完全制成了。
五、吹笛子应该注意的卫生
笛子是吹奏乐器,应该注意卫生。这对演奏者的身体健康和笛子的保护都是有好处的。
每次吹完之后,一定要将笛筒内的水甩出来。最好做一个布刷,甩出口水之后,桶进去擦一擦,然后装入盒或袋内,这样就免得口水在笛筒内发霉发臭,以至笛筒腐烂。
笛子最好专人专用,一支笛于不要很多人公用,避免传染疾病。
笛子要保持干净,清洁。用了一个时候(约:三个月或半年)要进行擦洗。据洗时要用温水和少许肥皂蘸湿软布在笛筒内直进直出地擦洗。不要用过冷或过热的水和质料很粗的布在筒内用力地捅,以免损伤筒壁。同时,这样可以使笛子的湿度、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会因气候的影响,产生有时偏高有时偏低的现象。
六、笛膜的选制和粘贴
选取笛膜和粘贴笛膜是否适当,对于吹笛子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笛膜是芦苇(有的称为芦竹)杆中的一层薄膜,有嫩有老,嫩的通明发亮,老的厚而发黄。一般以嫩的为好,但是市场上很难买到,因此最好是吹奏者自已动手采制。来制笛膜要在端阳节前后几天,选生长在水边,少见日光的芦苇为最好。
采制方法是,先把芦苇分节割断,然后用利刀轻轻削去苇度(如刀于不锋利,则易将苇皮和白膜一起削掉)持露出一圈白膜后,就用手把它捻在一起,然后用筷子翻捅出去,实在带色的纸夹里或用有色纸包住待用。在保存中不可受热,忌见阳光,最好放在阴湿的地方。不要过久地放在衣袋中随身携带,以防变质。
笛膜粘贴得好坏,直接影响笛子的音色,音量。在贴膜之前,先将笛膜割成方形小块,然后把它卷起,用大拇指轻轻地捻揉,使它变软。(如果笛膜很嫩,也可以不捻揉) 然后在笛子的膜孔周围抹一些清水,再用“白芨”(中药店有售)抹擦,待产生了胶质之后,就把笛膜轻轻地贴上去。先贴左手一边的苗膜,贴好后,用左手大拇指肚按住,再用右手大拇指肚把膜平正地(要有些皱较)贴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用两手大拇指轻按住膜孔两旁的笛膜,顺着膜纹的方向,同时向笛身两侧抹一下。这一“抹” 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要起“一锤定音”的作用:
第一,使笛膜贴得平伏;
第二,笛膜的振动部分要“抹” 出一些皱纹(与膜纹同方向) 来,这些皱纹越均匀越好;
第三,使笛模的紧度合适。因为如果贴的过紧就不能很好振动,音色呆滞难听;过松了就会使笛音不准、不纯,甚至会闭塞不响。
因此,每次贴好笛膜后,要试吹一下,一般说,低音不发沙、高音不发刺即为适当。
在粘贴的过程中应注意:
第一,注意膜上原有的条纹和揉成的条纹方向相同,在贴膜时,膜上的条纹要与笛身竹纹交叉成十字形。也就是说笛膜应横着粘贴(特别老的笛膜例外)。这样一则是为了音色好听,二则一可增强笛膜振动力,不易破裂。
第二,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清洁,不可把笛膜弄脏或弄湿,因为这样会使笛膜很快变质。
新贴的笛膜,第二天变松了、吹不响了怎么办?
一张笛膜贴好后,可以用很久时间,但是常常因为气候的不同和早晚气温变化,影响笛膜的松紧,使笛子元音或者发音不正,或者是笛音发木而失去共鸣。遇到这种情況应该分别对待并加以解決。
新贴的苗膜吹了一天之后,放了一夜由于笛内的热气受凉,产生水湿气,使笛膜变松了,发不出音来,成者发出沙音。我们可用民问称之为“醒膜法”来处理,方法是先用口中的热气去呵笛膜,(也可同时从吹孔处用口向笛筒内呵热气)使笛膜湿润,然后再用口中的冷气把膜吹干。(必要时也可轻軽地将膜孔贴在脸蛋上或手臂上烘暖) ,一次没有呵醒,照此方法多做几次,就会使笛膜恢复正常。
笛子吹完之后,由于天气热,笛内水分蒸发变干,笛膜变紧了,,可在膜孔周围(贴在笛子身上的那一部分)抹些清水或者附上一块用清水浸湿了的纸,这样让它湿润一下即可。决不可任意往膜上抹口水或给膜中间点水,更不能往笛筒内灌水或用水浸泡笛身。
这样易促使笛膜変质,发音更加迟钝,影响自音色音准,同时会大大减短笛子的使用寿命。甚至会使笛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