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协奏曲》是巴赫作品中为数极少的标有原始力度记号“强”forte 和“弱”piano 的乐曲(在巴赫的时代,这两个字的缩写f和p尚未使用)。forte 和piano 的对比力度可以在双层键盘的羽管键琴上表现。第一层键盘为一键双弦(两根弦长度不一)的装置,发出的是八度双音,音量较强;而第二层键盘为一键独弦的装置,发出的是单音,音量较弱。在某些羽管键琴上,两层键盘的装置还能连通。第二层键盘的声音可以叠加到第一层上,从而产生更大的音量。正因为此,这首独奏乐曲才有可能模仿大协奏曲的风格。上下谱表都标有forte的段落,表示乐队的全奏 Tutti ;而上下谱表都标有 piano 的段落,则指乐器的独奏或重奏。演奏者应当凭借良好的趣味和判断力来处理这些段落,而不是机械地弹响或弹轻。这些段落内部的各种力度变化不宜表现得太过分,以免破坏作品的基本结构。钢琴演奏者遇到一只手标有 forte ,另一只手标有 piano 的段落时,应当运用合理的力度,在整个段落中都让一只手的声音比另一只手突出一些。在第二乐章,巴赫仅在一开始处标注了右手的 forte 和左手的 piano 。高声部是按独奏乐器的风格所写,而左手声部是两个声部的伴奏。这首作品的一般演奏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共包括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速度未予指定,大约是稍快的快板,活泼的主题以合奏方式表现,随后是合奏与独奏的交替表现,最后主题又以合奏方式表现。
第二乐章,行板,转为d小调,右手旋律模仿小提琴主奏的抒情调,左手始终是数字低音的音型。
第三乐章,急板,又转回F大调,回旋曲风格,交互配置合奏与主奏,形成复杂而丰富的协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