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晓进
听说阿镗要来深圳亲自指挥《神雕侠侣交响曲》,确实很兴奋。其人,其事,其曲,其风格,早已传遍江湖。如今这“江湖传说”还真说到就到了。
阿镗本名黄辅棠,笔名黄钟,早年在广州学小提琴,于“文革”中经澳门去美国,在曼哈顿一家面粉厂打工。就在快与音乐绝缘时,他幸遇华裔小提琴大师马思 宏,获得音乐深造机会。马思宏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弟弟,曾受教于小提琴泰斗海菲兹,是第一个在海菲兹比赛中获奖的中国人,还指 导过马友友,并发明了新式小提琴弱音器。同样因为马思宏的推荐,他来到举目无亲的中国台湾任教,创立了“黄钟小提琴教学法”,并神奇地学到全套作曲本领。 此后,他创作了大量具有华夏民族风格的作品,包括歌剧《西施》、管弦乐《台湾狂想曲》及本次将上演的《萧峰交响诗》等。
阿镗拉琴照。
将源自西方的 交响乐,与中国的武侠小说相结合,且贴有金大侠标签,不能不说是个很中国、很时尚的创举。然而体现这“时尚”的《神雕侠侣交响曲》,却是他长达28年的呕 心沥血之作。在此过程中,这位金庸迷还从武侠精神获取创作心得。他说,“玉女素心剑”由情侣共使,刚柔相济,左呼右应,互为奥援,互补破绽,其威力远胜过 一加一等于二。音乐的对位,两条旋律重叠交织在一起,互相对比、补充、辉映,其丰富度、厚度、难度也远超过一加一等于二。
我听过全本八乐章的《神雕侠侣交响曲》,感觉也可用八字形容:清新,壮阔,通俗,好听。作者不像很多中国当代作曲家那样喜用现代手法,而是基本放弃了不协和音和平均律。他把工夫都下在了原创旋律和结构与配器上,一心用流畅而动听的旋律讲述金大侠的神奇故事。
这部紧凑而结构完整的作品,可能较为传统,但我相信,多数听众更喜欢这样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