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沪光(1933-2011 ),女作曲家,原籍江西万载。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师于江定仙、陈培勋等,毕业后任内蒙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教。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一举成名。辛沪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7日1时(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7日13时)在美国纽约不幸逝世,享年78岁。
个人经历
辛沪光1948年考入南昌一中,开始接受正规音乐教育,195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辛受到同学美丽其格的影响,开始接触蒙古族音乐,并与单簧管专业的包玉山相恋。1956年,辛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其毕业作品《嘎达梅林》引起了轰动,使其一举成名。毕业后,辛追随包玉山前往内蒙古歌舞团,后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培养出阿拉腾奥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歌曲作者)等蒙古族杰出音乐家,在内蒙工作26年后,于1982年调回北京歌舞团。1991年前后一度移居美国,但在其长子遇害后回国,现居住于北京。辛与丈夫包玉山育有三子,长子于1991年遇害,三子三宝现为中国著名音乐人。
主要作品
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单簧管独奏《蒙古情歌》、《欢乐的那达慕》,双簧管独奏《黄昏牧归》,电影音乐《祖国啊,母亲》等。2004年《辛沪光作品专辑》出版CD唱片,列入中国当代作曲家经典作品专辑。
作品风格
由于长期在牧区生活,她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内蒙民间音乐,熟悉蒙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所以作品大多富于内蒙音乐的民族特色,具有草原的气息和牧民的性格。
个人生活
目前,她的二儿子二宝在美国,三儿子三宝是国内著名的作曲家。
人物评价
辛沪光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有成就的女作曲家,也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之一。1956年,年仅22岁的辛沪光,以气势磅礴的交响诗《嘎达梅林》震动了整个乐坛,几十年来长演不衰,唱片一版再版,并被东欧许多国家誉为可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相媲美的“二珍”,已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在50年创作生涯中,辛沪光完成了近千部(首)作品。
辛沪光将原生态蒙古族音乐与交响乐这一西方音乐形式完美融合,对音乐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