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 Shande: Spring Suite, Op. 1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而作为键盘乐器的钢琴,是从国外引进的,是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的产物。1915年,赵元任发表了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是有文字可查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中国钢琴音乐虽然起步晚,但是经过近百年来几代专家学者的探索,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涌现出了贺绿汀,王建中,丁善德等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1945年,丁善德先生发表了第一部正式的钢琴作品——《春之旅》组曲,标志着丁先生音乐创作的开始。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虽然与传统的钢琴曲基本相同,形式结构也相对简单,但在钢琴语言的运用和民族风格的体现上已经相当自如,对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抒发上也驾轻就熟,在和声语言的运用上更加注重色彩性的处理。
组曲《春之旅》写于抗战时期,表达了丁老对光明生活无限的憧憬和向往,透露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组曲由《待曙》、《舟中》、《杨柳岸》和《晓风之舞》四部分组成,这四个小标题很好地概括了乐曲的内容,这也是丁老对于标题音乐的大胆探索。
《待曙》作为组曲的开场,篇幅虽然比较短小,但是内容却十分丰富。它是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的单乐段(4+5)。作者在开头第一拍采用了前半拍休止的写法,使得全曲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发展动力。我们在弹奏时要把这个节奏把握好。而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结合,具有不稳定性,表达了一种焦急的等待。一开始速度不能太快,力度轻柔,为了配合主题的表现,触键的方式也是需要注意的。这时要用指腹来触键,弹奏出连贯的声音。这首曲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模进,巩固了旋律的主题,并且进行了很巧妙的转调。乐曲开头是建立在A宫五声调式的基础上,通过模进引入了升G和D音,从而很好地进入到了A大调音阶。使得民族调式和西洋调式紧密的结合起来了。乐曲的左手伴奏部分建立在主属持续音的基础上,同时穿插了平行三度的级进,形成一个隐形的旋律线条,对于这个旋律线条我们要突出,和右手高声部形成呼应。
《舟中》是个单三部曲式,C大调,呈示段为1-8小节,在第8小节作者利用共同音的手法将音乐从C大调通过降六级的和弦转入到半音关系的降D大调。中段出现了大量的变化音,进行了频繁的离调和转调,透露出一种不安和动荡。再现段在结构上进行了扩充。《舟中》是一个船歌的体裁,但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了4|4拍,而建立在分解和弦基础上的连续的三连音则很好地契合了这一主题。在练习中首先需要把三连音的节奏弹准确,同时找到乐曲的旋律,主旋律由上方声部的所有三连音中的第一个音组成,弹奏时一定要突出强调这个声部的音并且时值上保持好。同时因为下方声部也是三连音的织体,每小节低音都建立在主或者是属持续音上,所以低声部的这个音也要稍加强调,音响上形成一个和声的效果。
《杨柳岸》也是单三部曲式,这首作品作者试图运用从弗兰克尔老师那里学的强调色彩对比的手法,不同调式调性的穿插运用,从而加强了意境的表达。在前面七个小节就进行了从D大调到g小调,又回到g小调的转调。在中段部分乐曲进入到E大调,频繁的转调显然丁老受到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影响。这首乐曲都采用了三十二分音符,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引入了大量的变化音与和弦外音,来营造压抑和沉闷的气氛。所以在练习时,找到每个音的准确位置之后,对这个音型单独抽出来练习。当然一开始并不需要用很快的速度来弹奏,往往也会因为盲目地追求快速而使每个音弹得不清晰也不均匀。这时候我们需要慢练,开始可以按照八分音符的时值来弹奏,直到每个音能清楚而均匀地演奏后再慢慢地提速。同时也要把三十二分音符中隐藏的旋律表现出来。
《晓风之舞》至今依旧是大多数学习者和演奏家们热衷的一首曲目。也是属于单三部曲式,G大调。一开始是三个小节的引子部分,右手相邻二度音程的连续演奏,给全曲营造了一个活泼欢乐的气氛。在乐曲中有大量的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上下行旋律。这时触键方式必须发生改变,以指尖尤其是靠前的第一关节来触键,手腕不能僵硬,应该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呈示段是由两个对比主题的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的主题旋律是由两个平行乐节组成,左手旋律一直建立在属持续音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的主题保留了原节奏,主题旋律在模进中,经过大量的离调转调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推向全曲的高潮部分。中段主题是对呈示段旋律的发展变化,中间部分旋律稍有变化。再现段减缩再现了呈示段的主题。该曲一个典型的手法就是运用小二度平行上下行的手法。这时候八度的连续弹奏很容易造成手腕和手臂的紧张,我们首先应该保持手腕和手臂乃至整个身体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