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实力才能抓得住运气
指挥张亮:想到有那么多美妙的音乐等着你去理解,就感觉很兴奋
张亮近照。(本人供图)
本报记者 徐璐明
问: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答:除了古典乐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电脑上玩微软出品的 《模拟飞行》。如果不是成为一名指挥,我想我会去当一名飞行员。
问:最想做的是什么?答:传播古典音乐。
问: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答:今年11月制作演出音乐会版歌剧 《唐璜》。
才30多岁,张亮就顶着“国内最年轻的常任指挥和副团长”的头衔,他认为自己“太幸运”。不过,光有幸运,显然并不能保证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7年。“除了幸运之外,我已经具备与这个职位相当的实力,只等机会降临。”回忆起这段经历,张亮显得自信满满。
“用通俗的话讲,指挥就跟电影导演差不多。导演统管剧组里的各个行当,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拍摄一部影片。而指挥就是通过协调乐队,来传递他们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指挥和导演一样,真正的工作都在幕后。唯一不同的是,片子拍出来,导演的工作就结束了。而我们还需要带着乐队在舞台上表演已经练好的曲子。”
张亮说,优秀的指挥家是乐团的灵魂和工程师,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台上的表演,而是看谱排练。而这些工作,是一般观众看不到的。“对于指挥而言,乐队就是他的乐器。你不需要亲自演奏,但难就难在,你面对的不是一个个的乐器,而是几十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脉搏都不一样,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就看你如何能够让他们统一起来。”所以,一位优秀的指挥,不但对音乐本身有独到的见解,更要懂得与人打交道。
尽管从小学习钢琴,也曾经历过一天之内有12个小时在路上的求学之路,但从高中开始,张亮对指挥的热情就不曾消减。“以前也想过,指挥很出风头,舞台上的人都得听他的。”张亮笑称,自己也曾对着镜子练习最“潇洒”的指挥动作。不过,年少轻狂的时光早已过去,现在吸引他的,是乐队庞大的曲目量。“一想到有那么多美妙的音乐等着你去理解,去表现,我就感觉很兴奋。”
进入上海爱乐乐团7年来,张亮一直致力于拓展乐队的曲目量。“记得我刚进入乐团时,曲目量很窄,几乎只演奏一种风格的乐曲,这对于一个职业乐团而言是致命的。”在担任常任指挥后,张亮与乐团的艺术行政顾问一起制定音乐季计划时,会刻意加入不少乐团并不熟悉的作品。“这7年中,我们乐团从交响乐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曲目,到法国的印象派、后期浪漫派,直至近现代交响乐演了个遍。乐团的业务能力提升了不少。”张亮回忆说,刚到乐队时,乐团练习很多曲子时都磕磕绊绊,甚至第一遍都不能完整地演下来。“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多难的曲子,乐队第一遍下来基本就能捋顺了。大家的进步有目共睹。”
张亮说:“当指挥那么多年,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够指挥一部歌剧。”在张亮看来,歌剧是古典音乐皇冠上的明珠,歌剧有乐队、独唱、合唱、伴奏和协奏,还要考虑舞美的舞台调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指挥歌剧与交响乐不同,有些段落的主动性特别强,但有的段落又需要与台上的演员合作,需要聆听独唱的气息,乐队得跟着他们走。我一直认为,一支优秀的交响乐队必须要能够为歌剧伴奏,而一位成熟的指挥,更需要懂得指挥歌剧。”张亮说,“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之后,不少行业里的专家为我们出谋划策,更让我坚定了制作歌剧的决心。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60周年,我正在策划音乐会版的莫扎特歌剧《唐璜》,就定在11月演出。之后,我希望每年都能制作一部歌剧演出。”
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副团长和乐队常任指挥,是否曾担忧自己的艺术生涯从此停滞不前?“作为指挥,我的黄金期远还没有到来。”面对这样的疑问,张亮丝毫没有犹豫,“指挥这个职业,是越‘老,越有经验。幸运的是,我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