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代的唐帝国,全民皆沉浸于龟兹乐的旋律中。此时的龟兹,人口有八万之多,全民皆商,国力强盛。七世纪中叶,唐王朝为了便于对西域的统治,将原设再西州(今吐鲁番)的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下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镇」乃军事重镇之意),龟兹遂成为西域政治、经济中心。
中西文化的碰撞造就了龟兹乐的辉煌。龟兹乐节奏明快,以羯鼓、腰鼓、铜钹、琵琶、横笛做伴奏,配起舞蹈来摇曳生姿。每年国家庆典必演的《秦王破阵乐》即以龟兹乐为基调,再现战争场面。在唐玄宗亲自指导下完成的《霓裳羽衣舞》,也大量采用了龟兹乐,杨贵妃的迷人舞姿配上龟兹乐的万种风情,风靡全国。著名作曲家龟兹人白明达谱写的名曲《春莺啭》,曲风柔媚,舞者杨太真(杨贵妃)手持梅花,随着旋律摇动腰肢,令观者如痴如醉:
春莺啭
张祜
兴庆池南柳未开,
太真先把一枝梅。
内人已唱春莺啭,
花下褨褨软舞来。
所谓「软舞」类似今日的肚皮舞,衣衫少而透,比之长袖善舞的中原舞蹈(时称「健舞」)更加煽情,更令人血脉贲张。腰肢柔软的西域女(胡姬)于是风靡了当时的唐帝国。李白有诗记载:「胡姬貌似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前有金樽酒行》)
而今,曲调明快、旋律优美、具有鲜明可舞性的库车民间歌曲,仍承袭龟兹乐的遗风,在新疆歌坛享有盛誉。库车乐舞最富代表性的是《库车赛乃姆》。这支舞曲热烈明快的节奏,使任何一位观众的情绪都不能不受到感染,往往会在此起彼伏、富有挑逗性的「嗬那……呋」(妙啊)的喊声之中,情不自禁地投身舞者行列,「心应弦,手应鼓」(白居易《胡旋女》),跟大伙一起哼起民歌,翩翩起舞。
新疆古称西域,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为东西经济文化交会之地。当地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在积极吸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音乐的同时也吸收了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外来的音乐文化在原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上,创造了发达的丰富多彩民族音乐。龟兹音乐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公元351—394年,龟兹乐开始传入内地,并不断发展,导致了隋唐燕乐的繁荣昌盛,轰动隋唐王朝的深宫禁苑,震荡着整个中原。几百年中,始终雄踞东方乐坛首位,影响力巨大。龟兹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伟大创作,它揭开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新篇章。
从公元前1世纪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以后,经济文化交流就更加频繁了,其中,音乐、舞蹈的交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起初,是一件件乐器、一支支歌曲、一个个舞蹈的交流,到后来发展成为整个乐队及全套乐器、乐曲、歌曲、舞蹈的交流。西汉以前,芜族和匈奴族创造的角、笳、笛传入内地。随后,古代龟兹人创造的筚篥以及龟兹人善弹的五弦琵琶也传入内地。
汉高祖时,于阗(今新疆和田)乐传入长安。同时的琴、筝、笙以及钟、鼓等传到西域。后凉(386—405)时,侣光一度攻占龟兹,并将龟兹乐队迁至凉州(今甘肃武威)。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又将龟兹乐队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通西域,又得疏勒(今新疆喀什)乐和安国(今中亚)乐。后来,西魏通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乐传入长安。北周武帝宇文邕娶突厥可汉之女为皇后,突厥可汉将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今中亚)乐的乐舞队作为陪嫁送至长安。
隋唐时期,是龟兹乐最盛行时期,它在隋唐燕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燕乐是隋唐初年隋文帝杨坚按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设置的七部乐。到唐太宗时增为十部乐。而唐玄宗时,又将十部乐改为立部伎与坐部伎。
以后的170多年,燕乐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的营养成分,繁荣兴盛,成为中国音乐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重要阶段。《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歌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上自宫廷,下至民众,都非常流行喜爱龟兹乐音乐。它打破了长期宫廷雅乐统治的陈腐局面,使燕乐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龟兹乐在中原传播的空前盛况,使龟兹和西域乐舞推向了辉煌的顶端,是西域技艺高超的舞伎乐工一代代含辛茹苦的磨练,不断吸取借鉴与创作的结果,,他们是龟兹乐舞的创作者、表演者,也是重要的传播者。他们所创作和表演的西域舞蹈音乐,成为影响唐代乐舞艺术的重要因素,致使唐代舞乐带有浓郁的西域之风。敦煌壁画中的许多舞蹈造型,明显地含有龟兹舞蹈的典型特征,这表明唐代乐舞艺术深受龟兹乐舞的影响。龟兹以及西域的舞伎乐工为龟兹音乐和汉族音乐的融合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