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为了寻求自由,离开萨尔茨堡,去维也纳定居。这10年使他尝尽了贫穷的滋味。在他遗留下的晚期写的书信当中,求借的信明显地增加了。下面列举的就是他在逝世两年之前的1789年7月12日,向友人普弗堡借廾的信。“……我陷入最坏的敌人也不愿设想的困境里了。假如最尊敬的朋友、情同手足的你也抛弃了我,那么,我和我的病妻以及孩子,都得索然无辜地迎接死亡了。唉,主啊!我感谢你,再次向你请求……”信中被称为手足的普弗堡和莫扎特都是共济会会员,但是,由于频频借债,再好的关系,也要厌烦了。莫扎特写这封信时的心情,一定是很可怜的。
莫扎特的晚年收入很少,生活很不安定,并且,他的爱妻士坦查缺乏经济观念,一旦有钱就挥金如土,莫扎特总是穷个精光……,这样的说法已成定论。但是,1976年,西德的一位学者库雷玛发表了新见解,他说康士坦查的浪费并没有那样严重,而且主持家务也颇严谨,莫扎特的收入也并不少。根据库雷玛的计算,莫扎特的收入最多时可达每年3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70万元——1994年8月核算),即便在莫扎特因贫困而死的1791年,他的收入仍有600万日元。然而,从目前的书信和其它可靠的资料来看,那时的莫扎特的确债台高筑,没有一点回旋之地,就连购买取暖木也办不到。而且,他连逝世之后举行葬礼的费用也没有,只得以最简陋的方式下葬。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可靠呢?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矛盾,库雷玛大胆推测“莫扎特把收入的大半用于赌博了”。如果这是事实,莫扎特就会名誉扫地。不过,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实。
虽然如此,莫扎特在他的鼎盛时期,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1785年春,莫扎特的父亲雷奥波特来到维也纳,对莫扎特的出人意料的奢侈生活大吃一惊,在他写给女儿献妮的信中,有过描述,就在那时,莫扎特创作了后来被瑞典电影《虽然短暂,但燃烧得很美》配音采用过的《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然而,1787年以后,他在维也纳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后,终于一贫如洗,身心交瘁,35岁就夭折了。莫扎特的父亲雷奥斯卡波特,幸好没看到爱子悲惨的最后,于1787年5月28日在萨尔茨堡去世。 “这几年,我越来越和死亡这个人类的真挚的而又是最好的朋友亲近了,……每当我上床睡觉时,总要想到说不定明天我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1787年4月4日,莫扎特为了安慰父亲雷奥波特,在集中写了这样一段。那时,他只有31岁,从信中看得出他对于生死似乎已经大彻大悟、淡然处之了。他甚至预感到,他会比他父早死几年。在他父亲逝世的12天前,他完成了《g小调弦乐五重奏》,从那笼罩着死亡阴影的第一乐章,就可以管窥他当时心情的一班。第二年,1788年,从初夏到盛夏,莫扎特连续创作了堪称他的交响乐集大成之作的“三大交响曲”。那就是《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当当曲》(丘比特),这三部交响曲分别于6月26日、7月25日和8月10日,完成于维也纳。
莫扎特在创作这三部大作品的同时,还创作了8首室内乐曲和声乐曲。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有多么神速了。每首乐曲都在不足两周的短时间内完成,简直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而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三部交响曲的性格完全不同。《第三十九交响当当曲》是一部象征着天国的光明与欢乐的祥和的乐曲;(《第四十交响曲》是病态的、阴郁的悲歌;最后一部《第四十一交响曲》恰如其标题丘比特一样充满了力量和灿烂的霞光。在短短的两个月里,而且是在没有收入、经济拮据的重重困难之中,他能写出如此性格迥异的三大交响曲,真是太难能可贵了。一般说来,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很难与他的生活影响分开。但是,莫扎特却全然不同。他的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并不因为当时的生活境况而被左右。这“三大交响曲”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在幸福的顶峰时能写出摧人肠断的悲伤的音乐;而在他处于贫困的深渊时又能写出明朗快活的音乐。这正是他与凡人大不相同之处。
莫扎特一共写了46部交响曲,虽然从数量上看不及海顿的106部的一半,但是,海顿从27岁写《第一交响曲》,63岁(1795年)才停笔,那么,9岁写出第一部交响曲,显然是快手了。莫扎特的交响曲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鲜明地刻印着他在作曲道路上的足迹。最初,他只是一个吸收巴赫和海顿以及其他前辈的精华而踏入交响乐世界的年轻的莫差特;后来,逐渐积累作曲经验,终于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成熟期,那就是他自立于维也纳,和康士坦查结婚,成家立业的确782年前后。他晚期的作品,自《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弗纳)以后的6部交响曲,堪称珠联璧合,全是佳作。一向追随前辈海顿的莫扎特,由于这6部交响曲一跃而登上了交响乐作曲家的宝座。莫差特研究家爱因期坦说:“海顿好比在顾惜面上,而莫扎特是从很深的井下吸水,并且,他那井水里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辉。”创见的这番评论,特别适用于评论莫扎特的晚期作品。如果要从莫扎特的“三大交响曲”中挑选一部,那当然要选择《第四十交响曲》了。因为,这部交响曲与《第三十九交响曲》和《第四十一交响曲》相比,恰恰是阴阳对比,这部交响曲里充满了悲伤和阴暗的激情,但是,它不仅仅是表现忧郁,而且正如第一乐章所表现的那样,它设计得天衣无缝。精密的主题展开和大胆而又巧妙的转调与和声,其手法之高超是绝无仅有的。
舒柏特在上学时就喜爱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这部《第四十交响曲》,尤其是当他聆听《第四十交响曲》的旋律时,总是浮着热泪说道“啊,我听见天使的声音了……”这部交响曲的配器规模是比较小的,莫扎特最初在乐谱上写的是长笛一支、双簧管2支、大管2支、法国号2支,再加上弦乐。单簧管和长号以及定音鼓等到音色响亮的乐器被省略了。但是,后来不知是何缘故,莫扎特加上了单簧管的两种乐谱。现在,落大多采用加单簧管的乐谱,但也有的指挥认为加单簧管演奏会破坏凄凉的意境,而采用不加单簧管的乐谱演奏。
《第四十交响曲》由4个乐章组成,除了第二乐章是降E大调之外,其它三个乐章都是g小调。在他写作的46部交响曲中,采用g小调的只有《第四十交响曲》和他17岁时写的《第二十五交响曲》。每位作曲家都爱选用他自己喜爱的调性,莫扎特喜欢用g小调、巴赫喜欢用a小调、贝多芬喜欢用c小调,人胶说那是宿命的调性。如要列举莫差特的g小调乐曲,那就是前边提到过的《g 小调弦乐五重奏》,覆盖全曲的一种独特的忧郁气氛和悲怆之美,是它与《第四十交响曲》共通的特色。《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最受听众欢迎,那悲伤的旋律甚至被改编的通俗音乐,如果有谁听了而不动情,那恐怕他真是铁石心肠了。展开部的主题处理是很出色的,戏剧性的紧张感,在整个乐章里都表现得无与伦比。
著名的莫扎特作品演奏大师,指挥家瓦尔特曾经说:“当我决心指挥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时,我已经50岁了。”他的话也适用于听众,因为我也是年逾50岁才开始对这部乐曲有了一点真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