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夏之秋(1912年2月22日——1993年5月12日),小号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原名夏汉兴,湖北孝感人市孝南区闵集乡栗树湾人,出生于汉口市汉口三署街。
父亲夏博琴为汉口圣约翰小学教师兼圣约翰教堂琴师。家境清寒。3岁丧母,5岁时在父亲膝上学弹风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音乐的种子。8岁时,街道消防队长的一支五音号使他萌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遂迷上了吹小号,汉兴从孜孜不倦地自学发展成他学生时代的个人特长。上小学时便充当学校的司号员,迈开攀援铜管乐道路的最初步伐。
夏之秋的主要作品有《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思乡曲》、《女青年战歌》、《远征轰炸歌》等。著有《小号吹奏法》等。
夏之秋中学年代参加学校军乐队,武昌文华中学为抚育他成才提供了优越环境。这个学校有一支设备齐全的铜管乐队,是清末民初由加拿大籍教师康明德创建的。20年代末,宦乡、于熙俭等校友在文华中学从事学生运动,铜管乐队常在学生游行队伍中作先导,有时参加演出。1927年,汉兴在文华中学上初二,带着他心爱的小号当司号,1929年,正式参加乐队当司号员。由于他刻苦学习,很快成为乐队的副指挥。为了很好地全面指挥演奏,他曾不惜用一整个暑假练习黑管和修理乐器。1931年上高二时,他的父亲不幸病逝。校长十分同情汉兴的处境,聘请他为学校铜管乐队队长兼教员,半工半读,直到升入华中大学攻读物理四年。
在这六年中,汉兴一方面完成学校的学业,一方面全面掌管学校乐队的教学排练。他学会了吹奏和修理各种铜、木管乐器,常为校乐队编写乐曲。此外,还创建并指挥学校大型口琴队。在校外创建男女四声部合唱的歌咏队,指挥武汉首次出现的小型管弦乐队武汉雅美管弦乐团。这时,夏汉兴的音乐才华受到爱国实业家、时任武汉上海商业银行行长周苍柏的格外赏识。周先生是著名女声乐家周小燕的父亲,曾留学美国,也是文华中学的老一辈校友。1936年,他慷慨解囊,资助500元(当时一元可买5斤猪肉)支持汉兴会同周小燕等一道报考当时中国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专(原名国立音乐院,是1927年萧友梅在蔡元培支持下创建的)。汉兴考入作曲系,学习作曲及小号。在萧友梅、黄自、吴伯超、李惟宁等名师教导下学习作曲和钢琴。教务主任黄自见他吹得一手漂亮小号,便专为他聘请了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当时远东唯一的交响乐团)首席小号、俄裔演奏家杜甫洛夫斯基教他副修小号演奏,很快他就被老师推荐考入该乐队任实习演奏员,并成为该队第一位担任首席小号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