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者,弹拨之器也。音醇形美,老少皆宜,可独奏以舒胸臆,可合奏以壮声威,可协奏以添韵味。
中阮之器,圆身,直柄,四弦,二十四品,以拨片拨动琴弦以得音。琴面多以桐木为材,疏松透音,侧板多以硬木为材,以回旋其音,共振轰鸣。琴面之上,指板左右之侧,各有音孔一只,或为圆孔,或为鸟形,或为弯月。琴弦下系于缚弦之上,上系于琴轸之上,中有琴码架空,松紧琴弦,可调琴轸。琴头之形,有牛骨牡丹,亦有凤尾直柄。此中阮之形也。
秦时修建长城之时,为聚其众,击敲“弦鼗”,弦鼗者,中空有柄,倒置之阮也,此阮之前身也。后汉和亲公主,为解其思乡之苦,特制乐器,以弦鼗为形,添弦,改制,优化,中阮问世矣。此器之名曰:“秦琵琶”亦或“汉琵琶”。后魏晋之期,有竹林七贤之阮咸者,善弹秦琵琶,世人皆颂之,乃至忘琵琶之名,冠以阮咸为器乐之名。后经战乱,西域之风渐进,阮咸融西域之风,得琵琶之器,不变者乃为阮咸,故中阮琵琶之源厚矣。后历经宋元明清,琵琶为琵琶,阮咸为阮咸,至清中,阮咸又分月琴一支。建国以后,阮咸蓬勃发展,又因音高,细分为中阮、大阮、小阮、高音阮、低音阮,总称为阮族。此中阮之史也。
中阮之音,如落盘之珠,如摇珮之玉。轻拨琴弦,清风拂面,有古琴之韵;重扫之下,狂风暴雨,有琵琶之势;清越悠扬,不输竹笛,低沉幽咽,不亚洞箫,合奏齐鸣,比肩交响。倾听中阮,不饮自醉,不嗅而香。唐白居易有诗云:“非琴不是筝,初闻满座惊。”诚不虚也!
今之中阮,名家辈出,名曲涌现。世人爱其形,喜其音,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爱不释手。中阮之花,开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