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快乐氛围,注重能力培养
循循善诱,互动陪练
因势利导,培养成就感
练习曲目的合理调配
寻找兴趣的“添加剂”
很多琴童最初都是满怀着兴趣走进艺术殿堂的。但如果选择钢琴等乐器的学习,则周期相对较长,难度不大,不像其他乐器那样容易较快地见到成效,这使孩子的学琴兴趣往往难以长期保持。如果任其发展,兴趣的消失很快会使孩子在练琴中产生枯燥、无奈的感觉,甚至从此抵触练琴。因此,很多琴童家长都在头痛,如何才能让兴趣伴随孩子学琴始终呢?建议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试试看:
(1)营造快乐氛围,注重能力培养
家长应尽量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学习能力的开发来引导孩子,以能够公开表演的荣耀来调动孩子的好胜心,在次基础上鼓励孩子用心聆听音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尽量使孩子学琴的过程愉快、享受。作为家长,应更多地注重孩子在学琴中收获了什么,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提高,而不要把考级等公里需求当成学琴的唯一目的,把孩子逼得太紧;更不要用成绩、评语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与自尊心。如果让孩子带着沉重的负担去学琴,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必然回泯灭童心,扼杀兴趣。
(2)循循善诱,胡动陪练
除了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是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练习的,无论是理解乐理知识、识谱还是演奏,家长都应尽量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陪练,让孩子在每次练琴时都有明确的、渐进的学习目的,以便他们精力集中地练琴,切忌包办代替。比如在弹奏标题乐曲时,可以用形象的语言或讲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景件给孩子听,增加对演奏的兴趣;可以将孩子学琴的各个环节拆开,以逐项点评的形式打分、贴小红旗,既能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又便于即使发现存在的问题。
(3)因势利导,培养成就感
兴趣和荣誉感常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孩子所取得的每一份荣誉都会成为激发他们保持兴趣、继续学习的巨大动力。比如,可以不定期的为孩子举办家庭音乐会,模仿上台表演的形式,爸爸、妈妈报幕,孩子和家长轮流表演,待孩子表演完后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可以组织几个学琴的孩子或亲朋好友举办一些小型的演奏会,让他们找到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相互比一比、赛一赛;还可以积极报名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或比赛,锻炼孩子的勇气,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在相互观摩和交流中,孩子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爱上练琴。
(4)练习曲目的合理调配
这个问题本 应该是老师把握的问题,但家长是孩子学琴的参与者,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兴趣。比如在乐器考级的大环境下,多弹练习曲有助于等级的快速提高,但比较枯燥,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多弹乐器有助于培养音乐的感觉和兴趣,但在考级水平的提高上又可能相对慢一些,两者之间需要合理地平衡。家长可以根据陪练情况,及时向老师反映存在的问题,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供老师参考。
(5)寻找兴趣的“添加剂”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给孩子听相关的音乐唱片,讲讲知名音乐大师的故事等,让孩子从中汲取可以激励他们执著热爱音乐的养分。另外可以让孩子看一些钢琴音乐会的录象或高水准的现场演奏,以这种形象可感的方式为孩子积累表演经验,唤醒他们的表现欲,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要培养孩子听音乐的习惯和爱好,比如吃饭时间聆听一些轻松愉快的作品,睡觉前安排优美安详的夜曲、小品等。让孩子每天在愉快美好的音乐声中成长。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我们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学琴也是如此,只有让琴童对学琴的兴趣不断被激发和保持,才能实现从被动学琴到主动学琴的动机飞跃,从而进入一种快乐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