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Jason老师写关于贝司创作的东西。毕竟我主要演奏的乐器就是贝司,谈到这个话题,那我可不困了啊。
“贝司”这个词,英文就是Bass,既指低音声部,也指那些被称作贝司的乐器。
在一般的流行音乐里,低音线条通常来看编写都不会过于复杂,通常情况下低音的音符密度是要比高音疏松很多的。也因此给人留下了贝司相对好弹的印象,虽然也存在许许多多伟大的贝司手,但跟乐队演奏的门槛却非常非常的低。以至于黑贝司的段子层出不穷。
但是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少即是多”。贝司演奏难度虽然通常相对简单,但编配起来却非常特殊,细心处理的贝司能让整首歌锦上添花,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一个朋友就经常和我抱怨贝司不好写,甚至有一种写到贝司的时候,用到的知识都和其他声部脱节了的感觉,按着写其他乐器的知识去写就怎么写怎么不对劲。
低音声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也许很多人听歌根本不会注意到贝司,但作为最低的一个声部,他又和最高音声部一样作为外声部,是最容易被人感受到的,哪怕听众注意力没有放在低音上,他也一样强烈的感受着低音。
而低音负责着整首歌的律动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听一首歌感觉节奏强烈,那么贝司功不可没。
律动是什么?我们写歌肯定都知道节拍,节拍是给音乐人创作用的工具,而听众所感受到的节奏感,那个就是律动。
但我们写歌的时候怎么写贝司就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毕竟让每个音乐人都为了写歌而特意去学一下贝司显然是不现实的,又不是每个音乐人都像我一样在乐队里弹贝司。甚至听歌的时候,贝司都是所有声部中最不容易注意到的那一个,很多时候贝司的声音是含蓄的,掩藏在其他乐器之下的,这时候如果再赶上回放设备不够好,那没办法跟着音乐去模仿别人的编写,那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当然有条件自己多听多总结肯定还是王道,但这也是废话。如果什么都那么容易能从零开始自己研究出结果来,那人人都是天才了。如果没人带着,甚至很多人直接在感知律动这一关上都要摔跟头,更何况你不是贝司手还要学贝司编写的话,那就更需要有人带着你了。
恰巧我是贝司手,正好能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
最简单的形式只需要根据节奏需要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弹一下就行了,比如每小节弹一下,让声音延续下来,简单的铺底,这当然最简单了。
然后,根据你需要的速度,以4分音符或者8分音符,连续的弹根音,这也是可以的。简单好理解,就是强调和弦,这样的演奏会让音乐的律动感很直接强烈。
但是如果你想要让音乐更有复杂的动感,想要让人跟着甩头,那么安排几个切分节奏出来,保证立刻见效。
掌握这些基础,你的根音贝司都可以变得很好听了,然后,为了让低音听起来更有旋律感,可以在最后一拍或者半拍之类的加入小的旋律,把前后两个和弦根音连起来。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贝司创作已经入门了?这时候我们再考虑着律动的基础上加入更复杂的东西,比如五度音八度音,更多的小旋律加花,比贝司低音高五五度八度位置的加花。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些加花已经是让一个贝司作为两个乐器在用了。
前面提到了“律动”这个难点。他其实就是一个节奏的循环,那么怎么写出节奏感呢?你只需要考虑两点,1,制造对比。2,按你要的节奏循环这个对比。
对比可以是弹奏和休止。可以是低音和高音。可以是根音和旋律……
然后你循环这个节奏感,整首歌律动就有了。怎么样,简单吧?
当然了,不同风格当然有不同风格常用的律动模式以及对应的音色,这些在Jason老师的贝司课程里,有针对每个风格的讲解。你大可以通过课程学到大概概念之后,再去仔细聆听自己想要做的风格作品,用已有的知识去感受那些作品中对贝司的运用,并模仿到你自己的作品里,这时候,你就能够写出好听的充满动感的贝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