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多年远离了数学教学,但在学生时代对微积分创立历史的思考,让我终生难忘。我就从数学的微积分创立讲起:微积分是一个互动过程,千万年来的学者苦苦求索那种奇妙复杂无限逼近的变化而无果。终于有一个喜欢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而不往天上掉的孩子诞生长大了,牛顿定格住其中一个变化,从被定格的逼近距离开始研究,微积分诞生了,复杂曲面和空间可以被计算可以被加工了,复杂机器零件生产出来了,功能更强大的机器一代超越一代……人类文明进入更高层次的追求了。
这个故事吹笛子的人可能不大爱听,我却特别心醉情迷。我们可敬的老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真理。
笛子演奏和制作研究过程中,这种科学研究的历史之鉴尤为重要。比如吹笛,很多演奏家多年形成一个错误认识:笛子有个音吹不好,就是吹笛子的功夫不够。这误导了多少后来者!高音3吹不亮,无数的演奏家就拼了命去试验口型,吹破天。殊不知在绝大多数传统竹笛上,这个音是口风功力越强,越使劲吹,它就越暗,越不让你如愿。轻轻吹又可能会掉音,而且仍然不亮,无法充分发挥表现力。这说明了什么?
笛子和其他乐器一样,不存在神秘力量,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不要夸大人的作用。一切要遵循科学,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无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多强,也不可以违背科学。只有善于发现科学,利用科学,我们的民族威望才可以更强大。
最后我说明:(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大家不要继续猜测我的身份了,这不重要)(一)我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笛高音5、6、7发音明亮而高音2有些暗、高音3发音暗、高音4不够明亮的问题,秋江吟笛子很快就给大家证明(二)我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极高音两点1、两点2、两点3、两点4可以在中国笛上轻松发出。但还未能稳定精确地计算出制作数据(用手工极慢不可控制进程的方法调音应该可以制作)。这些成绩基于如下伟大基础:
一、广大中国笛子演奏员长期演奏思考研究积累的演奏经验,其中马迪老师的松口风吹高音的研究和理论特别给予我顿悟的灵感和坚定信心;
二、广大笛子制作师长期积累的制作和调音经验。没有他们,任何后来者的笛子制作研究都是空中楼阁;
三、声学研究学者们创立发展的声学科学理论。尤其是民族乐器管律声学研究,特别感谢陈正生专家,是他很多重要工作和论文给予了研究者基础知识和启发。
四、无数笛子爱好者提供的吹奏问题。没有他们,即使定格了笛子互动关系中的任何一点,也没有足够资料来反证判断。
这点小小的前进发展是属于我们民族中国笛的,我不会据为己有。目前我在研究极高音两点5的问题,坦白地说,暂时陷入绝境,我找不到前面的音发出后,笛子管腔里还能留给两点5发音的容错地带,偶尔得出两点5,却找不到任何依据。我想把这个问题的后续研究留给我的学生华福,他的研究精神和条件都很好,也请关注者们暂时不要打扰他的研究工作。
当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以后,我保证不会据为己有,要向广大愿意学习的中国笛制作师们、演奏员们、爱好者们彻底传授,为大家将来精益求精地继续研究提供高一层的理论基础。让每个中国笛爱好者都能用上发音性能良好的中国笛,都如愿以偿,象买一枝铅笔那样几乎没有顾虑,这是我的美好理想。熟悉长笛的人应当知道,因为长笛的那点科学性和稳定性,长笛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长笛上有一个目前绝望的缺陷我现在也能解决,就是它的全闭筒音的中音发音性能很差,但我不去发展它,我情钟中国笛。我们民族性能良好和稳定的中国笛出来以后,爱好者和专业者数量就会飞速增长,魔幻的中国笛要响遍全世界,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很多人还发现,有些笛子的极高音4(两点4)很好吹,但是极高音2不好发,而用只开5孔的指法吹极高音3几乎总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本来这是很好的发现机会,却被过去善于写意的中国人轻描淡写地下了错误的定论:笛子结构只能是这样的,有些高音好发而低的音反而不好发。这又说明了什么?
吹管乐器上的互动关系很多很复杂,往往让人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其实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把复杂互动关系中一种已经认识很清楚的关系定格下来,从它开始研究!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认识很清楚的事实就是:小笛子比大笛子的音难发,越高频率的音越难吹。
由此大家应该坚定地判断:高音5能吹得好而高音3吹不好,那就绝不是口风的问题;极高音两点4能轻易吹出来,比它低的音就应该至少能同样轻松地吹出来!
如果吹不出来,那都应该是笛子制作上仍然存在瓶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许还没有被解决,但是我们由发低音比发高音口风要求低的公理已经可以知道,它们在笛子上一定能解决!
大家想想,在战争年代,在纷繁芜杂的民族与国际关系中,毛泽东领导的一代共产党不就是定格住了其中一个关系:依靠人民群众适应国情,才赢得战争迎来新中国诞生吗?互动关系能被认识就是因为定格了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