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想就竹笛的音色问题和大家学习讨论。
第一,从乐器的物理状况来研究。
1、材料:竹笛——顾名思义,是用竹子制成的乐器。按中国古代的“乐器分类法”来说,应属于“竹类”。竹子是生长在野外的,很容易受到风吹、雨淋或虫蛀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生长出的竹子并不是都可以用来制作笛子。用来制作笛子的竹子一般生长时间在五年左右甚至更长一些,这样的竹子质地坚韧且密度较大,在制作时不仅容易开孔,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笛子在音色明亮、有厚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金石之声),否则就会发音松散、空虚。
竹子的质量仅仅是影响竹笛音色的一方面因素,但是许多人认为仅凭这一点就完全可以让笛子发出“金石之声”,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考虑在内。
2、管壁:管乐器的管壁必须很光滑,一是为了使发音灵敏,二是为了使发出的声音更明亮,音色更纯净。粗糙的表面不仅不利于气体的流动,而且会使高速流动的气体产生额外的噪音,在客观上就会对音色产生影响,所以管壁的光洁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竹笛的音色。
3、膜孔:竹笛膜孔的形状和大小有普遍规律,一般会比指孔稍小,大小不当就会造成或燥或虚的失败音色。太大的膜孔使膜面的震动增大,发音松散,不集中,还有一种沙沙的噪音,笛膜的松紧很难控制好,筒音的各个泛音会因为这个过大的膜孔和松散的笛膜而难以吹奏,如果将笛膜贴紧虽然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音色也不是竹笛应有的音色;相反,如果膜孔太小就会因为膜面震动不够充分而很难得到震动充分的音色,音量达不到要求。膜孔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椭圆。前者增大了笛膜面积,震动充分,音色饱满,适合曲笛和低音曲笛;后者虽然震动面积不及前者,但可以使音色圆润,比较适合中音笛和梆笛。
4、吹孔:是一个与演奏有很大关系的孔,它不仅能影响演奏技术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竹笛的音色。吹孔多为椭圆形,对于演奏者来说,如果吹孔内壁的坡度被去掉,管壁稍薄的竹笛减少了气流与管壁的阻力,加强了与利刃的摩擦,也就是比较省力,但这样一来,却造成了音色的损失,主要还是体现在音色没有厚度:曲笛缺乏应有的浑厚,梆笛却显得格外的明亮,甚至刺耳,音色没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吹孔的关键在于它内壁的厚度是否被保留了下来,而不是它应该有多大的问题,吹孔的大小决定的是音准和演奏的舒适程度,并非全是音色上的问题。
指孔是大家不太注意的地方,其实指孔的大小和形状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太大的指孔不仅不方便演奏(漏气),还会破坏竹笛应有的含蓄优雅的演奏风格,当需要娓娓的抒情时,过大的音量显然不与风格相匹配。有的竹笛的指孔有近似于圆的外形,这样的笛子在发音是往往更柔和一些,但钢劲略显不足;另一种是椭圆形,多数都有着内在与外在的奔放。两者其实各有好处,只需要看演奏的内容的需要而定。
笛管内径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人在买了一只C调曲笛后发现比别人的细一些时,又会发现自己的竹笛还没有别人的浑厚,这就是细管径竹笛的缺点。但也有人认为,同是一种调的笛子,比正常的稍粗的就会有很多的好处,其实不然,粗的竹笛会缩短一些指孔间的距离,使有效管长也相应的缩短了,减少了震动。在演奏时会有“灌不满”的感觉,即使已经“灌满了”,却又会比正常的竹笛更费力,音色也不及正常的柔和。
至于其他一些,我们也稍作讨论。笛塞表面的光洁程度首先影响的是竹笛的发音灵敏度,其次也会对音色产生一些影响,主要也是与音色的明亮有关。当然,笛塞是越干净越好,因为你首先得让笛子发音通畅才行。
摘自大连大学音乐学院于磊编著的《竹笛演奏实用基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