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奏笛子有坐立两种姿势,站立吹奏时,身体要自然、放松,并稍侧向右方,面朝正前,两脚分开呈小八字形,两臂自然抬起,用右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闭第一、二、三音孔,拇指托住笛身,用左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闷第四、五、六音孔,拇指托住笛身偏外处。把笛子拿起靠在嘴唇下面,使下唇放在吹孔大约1/3处,笛身微向右下方倾斜些即可。
在吹奏时唇部的肌肉力量应该集中在嘴唇的两角,而不应该集中在唇部接触乐器的地方,这样容易造成吹奏出来的音混浊不清,甚至吹不出所需要的音来。
演奏者常运用鼻孔换气的特殊方法,使吹奏气息得以延长,可不间歇地吹奏一段较长的乐句。
吹奏技巧
长音
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天可在吹奏乐曲以前,练习十分钟左右,以达到运用自如。
练习时要注意三点:
1)音准——在练习长音时,除了注意音阶准确外,还要注意每个音从起音到结束,音准始终如一,不能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就要放松些;吹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就要收紧些。“风门”、“口风”、“口劲”三者密切配合后就能保持音准。
2)音色——吹低音时要求音色圆润、浑厚;吹高音时要求音色清脆、明亮,防止发出漏气的声音。
3)呼吸——吹奏时呼吸要自然。每次呼吸多少,要根据乐句长短而定。一般长乐句多吸,短乐句少吸,不宜过剩或不足,否则会造成呼吸忙乱,影响吹奏流畅。
倚音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
吹奏倚音时要注意:
1.倚音所占的时间,是从本音中抽出来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
2.吹奏单倚音时,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如果单倚音在强拍上人、音符就要吹得强一些。
3.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用吐奏,其他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得连贯些,因为几个小音符只占本音对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如果复倚音在强拍上,则要把本音吹得强一些。
颤音
颤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音高”上有变化。
在乐曲中,一般在本音上方加个“汀”记号来表示额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如果颤音在音高上相差二度,又称二度颤音,是吹奏笛子时常用的颤音指法之一。
吹奏颤音时要注意:
1.在发颤音的按音孔上,将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复颤动,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要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特殊效果例外),并且要持久。
2.如果用右手无名指在第一孔上颤动,发“5’”的颤音感到困难时,可以将小指暂时离开笛身,使无名指能够灵活颤动。
3.一般来说,用左手三指发颤音,没右手三指那样灵活,可作重点练习。
打音、送音、迭音
“打音”、“送音”、“迭音”属于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在笛子吹奏技巧中,流传在民间的加点、加花手法很多,“打音”、“送音”、“迭音”也是属于一种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打音用“。或“T”记号来表示。吹奏时用手指在本按音孔上轻轻地打一下,就成打音效果。一般用于华丽而抒情的曲调,能丰富乐曲的色彩。
送音又称赠音,一般用于二分音符以上的长音或在乐句的结束处送上一音,我们在昆曲或江南丝竹合奏中,经常能听到一些老演奏员,用这种手法演奏,在送音前主音上将结束时腹部略一震动,同时要求送音的孔位手指放开(口劲也要配合)就吹出送音。
迭音——当我们吹奏两个同度相连的音型时,除可以用吐奏外,在民间吐奏中还常常用“迭音”的奏法来丰富表现力。
滑音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演奏滑音时,一般都用这两种滑育音方法互相结合,也就是在手指的渐按或渐开的同时,配合气息的控制和风门位置的移动,造成滑音效果。
在乐曲中,由一个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个音,叫“上滑音”。由一个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个音,叫“下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