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调,作品17-2,3段体。第一段由两个旋律组成;第二段为C大调,其最后部分被强调扩大;第三段反复第一段,有4小节尾声。尼克斯认为,此曲可称为《追求》,因为“从悲伤到闲谈,无所不包,全曲以憧憬及悲哀为基调,第二段一次次反复,像是在质问,但没有回答。然后开头那段悲伤的旋律恢复,一切又都重新开始。”
降A大调,作品17-3,3段体。第一段有降b小调两个乐句;第二段有E大调和B大调两个乐句;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尼克斯认为此曲表现的是“怀疑、不安、无可救药”。
a小调,作品17-4,此曲有《小犹太人》的标题,3段体。第一段有一段序奏,中段为C大调,第三段有28小节的尾声。尼克斯评介:“在第一段转入A大调之前,一切都是那么凄凉,没有欢乐。而渗透到心里的颤音,使梦想也因残酷而惊醒。开始的六和弦上方的终结、半音阶的和声、奇妙的回旋及跳跃,都带来不吉祥的性格。”
玛祖卡(Mazurka)波兰乡土舞曲,发源于三种三拍子的波兰乡村舞曲:重音位置多变、力度较强、速度较快的玛祖卡;缓慢平稳,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第二小节末拍上的轻盈飞快的奥别列克。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速度比圆舞曲慢,通常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每个乐句常常收在第二拍上。第一拍往往包含一长一短的两个音符。
肖邦在生前一共出版了47首《玛祖卡舞曲》,加上在死后作为遗作整理出版的10首,总计57首。《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在整个钢琴音乐文献中,提起《玛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玛祖卡》。但唯有肖邦写了大量的、闪耀着特异光彩的《玛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玛祖卡》也很特殊。一是这批作品,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另外,这是他较少带有戏剧性、悲剧性成分的创作领域之一。肖邦的玛祖卡赋予更精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赋予诗意。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
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