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葫芦丝>葫芦丝百科>

葫芦丝、巴乌独奏乐曲发展探究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7-1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葫芦丝、巴乌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相对于其他民族乐器而言,其轻巧便捷,容易演奏,尤其是它们独特的音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风靡全国的大众化乐器。葫芦丝、巴乌能够普及

  葫芦丝、巴乌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相对于其他民族乐器而言,其轻巧便捷,容易演奏,尤其是它们独特的音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风靡全国的大众化乐器。葫芦丝、巴乌能够普及,除了自身轻巧的特点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乐曲的传播。本文从葫芦丝、巴乌独奏乐曲(一下简称“乐曲”)入手来探究其发展过程。笔者对现已出版的乐曲进行了分析综合,发现葫芦丝、巴乌乐曲的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过程,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对这些乐曲进行了分类研究。笔者认为这些乐曲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也可以称为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传统民间乐曲类,主要指专业创作之前的一些原生态作品;二是专业创作乐曲,主要是建国以后随着乐器的改革,相关专业人员的介入,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创作的一些乐曲,这些乐曲,无论是从表现的内容,还是描绘的地域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涵盖性强。因此,笔者又将这些乐曲分为三类:1、以地域特色为题材的乐曲;2、以风景为题材的乐曲;3、移植作品和通俗小品。本文通过以上的发展脉络对葫芦丝、巴乌乐曲做一下论述。

葫芦丝、巴乌独奏乐曲发展探究

  一、传统民间乐曲类

  葫芦丝、巴乌作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表现的内容就是当地的民风,演奏的曲目多是当地民歌或经过民歌加工而成的乐曲,从民俗的角度看,葫芦丝、巴乌是男性追求女性的一种媒介,当男性追求女性时,常常演奏葫芦丝,用音乐的形式去表达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由于云南地区的自然地理因素,山歌、小调居多,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中间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所以,一些演奏的曲目多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流传下来,流传比较广泛的有镇康县南伞区德昂族民歌《串寨调》、孟连县傣族民歌《波岩那》、哈尼族民歌《傍晚的声音》等,这些乐曲以描绘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内容,以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曲式比较单一,多为一段体,演奏方法以平吹为主,演奏技巧的运用还不完善。

  此曲是一首简单的重复性四句体结构(aba1c),用连续的平吹方法描绘了傣家小卜少(傣族小姑娘)婀娜的身段和轻盈的舞姿。

  在专业创作乐曲出现之前,类似的乐曲很多,篇幅较为短小,多表现现实的生活,表现手法单一,而这些乐曲,对传承地区文化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为专业创作乐曲提供了素材,多数创作乐曲就是以这些民歌旋律为母体,在出版的葫芦丝、巴乌曲集或考级曲集中,常被作为基础的练习曲,或者是级别较低的乐曲出现,也成为葫芦丝、巴乌初学者练习指法和气息的专用曲目。

  二、专业创作乐曲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响应“双百”方针,加上政府的支持,葫芦丝、巴乌开始有了专业的创作演出团体,一批乐器改革家和有志之士投入到乐器的改革和创作中来,相继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葫芦丝、巴乌。乐器的制作也更加科学合理,乐器改革推动了演奏水平的提高。这里面不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介入,一些笛箫演奏家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葫芦丝、巴乌乐曲的创作和演奏中,把笛箫乐曲的创作技法和演奏技巧融入进来,推动了葫芦丝、巴乌文化的发展。葫芦丝附管的运用成为一种特色,在筒音为“sol”的乐曲中,附管音为“mi”,在葫芦丝音域中,除了与“2”形成的大二度和与“4”形成的小二度,其余都是协和音程,在乐曲中加入附管音,从听觉上给人一种和声的感觉的立体音响,也使葫芦丝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能演奏简单和声的乐器。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杨正玺、龚全国的《竹林深处》(葫芦丝独奏曲)、严铁明的《渔歌》(巴乌独奏曲)等,这些乐曲开始运用“散板—慢板(中板)—快板—中板(慢板)—结尾”的中国传统民乐创作模式,与前者的传统民间乐曲相比,篇幅较大,曲式较为复杂,充分运用了乐器的音域,而且演奏技巧频繁运用在乐曲之中。

  这一片断中比较明显的运用了两种技巧,一个是上波音技巧,另外一种是虚指颤音技巧,两种技巧的结合给人一种悠远深邃的感觉,把竹林深处朦胧美妙的意境发挥到极致。

  这是乐曲的第三部分片段,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表达小卜少优美的舞蹈,加上附管的持续音,烘托着主旋律,立体感增强,起到了绝妙的效果,把轻、柔、美的感觉紧密联系起来。

  专业创作乐曲与传统民间乐曲相比,更多地注入了人的因素,包括作曲家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演奏家的演奏技巧和听众的听觉心理,将作者、演奏者、欣赏者联系起来,使创作—表演—欣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由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对音乐的创作与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专业创作乐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内容上又可分为三类:1、以地域为特色的乐曲;2、以风景为题材的乐曲;3、移植作品和通俗小品。

  1、以地域特色为题材的乐曲

  长期以来,葫芦丝、巴乌乐曲中所描绘的仅仅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葫芦丝在傣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比较流行;巴乌在哈尼族、彝族等民族中流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文化的传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演奏曲目的狭隘已不能满足演奏的发展,再加上葫芦丝、巴乌的专业化和大众化,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水平和大众水平的乐曲来促进乐器的发展和推广,因此,各地出现以地域特色为题材的乐曲,为葫芦丝巴乌的异地流传和扎根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葫芦丝巴乌的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的发展铺成了道路。在现已出版发行的乐曲中,有两个地方的乐曲比较有特点,一是以草原为特色的巴乌曲;另一个是以山区为特色的乐曲。以草原为题材的影响较大的巴乌曲有严铁明的《春到草原》和李镇的《牧歌》,用巴乌来表现草原风情是作曲家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创新。首先,巴乌的音域较窄,而内蒙古风味的乐曲的音域比较宽广,作曲家就运用了不同调的巴乌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次是音色方面,巴乌较之葫芦丝,音色更加浓厚、凝重,这就与马头琴的风格相似,在带有长调民歌风味的巴乌曲中,运用气息和手指上的技巧把马头琴揉弦、擦弦的感觉表现出来,达到一种新的听觉效果。《春到草原》一开始运用长调音调,描绘了草原的辽阔,牧民牧羊的田园风光;第三部分用的是马蹄形节奏,把骏马奔腾的场景描绘出来了,表达了草原牧民歌颂家乡、歌唱新生活的愉快心情。

  以山区为特色的乐曲较为著名的有刘瑞琪编曲的《太行欢歌》,刘凤山编曲的《沂蒙风情》,龙镇永编曲的《蒙山新歌》等,这些乐曲主要的特点就是根据当地民歌改编而成《太行欢歌》是根据山西左权民歌《打樱桃》、《土地还家》改编而成,而后两首的原型则是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乐曲所要表达的是山区美丽的景色和老区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以风景为题材的乐曲

  由于葫芦丝和巴乌独特的音色和地域特点,常常用来描绘一些地域的景色,它们的制作材料均取自天然,所以用它们来描绘自然的景色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而这类乐曲在描绘景色的同时,往往夹杂着感情的元素,可以是对自然的感情,对家乡的感情,男女之间的爱情等等,起到了情景交融的双重效果。这些乐曲中以竹林和山寨为意境的作品较多,以竹林位意境的乐曲有《竹林春晓》、《竹林深处》《竹楼情歌》《竹林抒情》《竹楼夜歌》等,以山寨位意境的有《山寨情歌》《傣寨情歌》《傣寨小夜曲》《彝寨篝火》等,这些乐曲都是来描绘当地的人文景观和风俗习惯,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

  3、移植作品和通俗小品

  这类作品在葫芦丝、巴乌演奏曲集中很常见,将其它地方和风格的乐曲(包括国外的和其他乐器的作品)进行移植对发展多元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推动,移植乐曲中影响较大的有刘铁山、茅沅的《瑶族舞曲》、黄海怀作曲、李春华改编的《赛马》、劫夫、晨耕作曲的《骑兵进行曲》等。由于葫芦丝、巴乌的大众化、通俗性强,演绎一些通俗歌曲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只要是在其音域范围内的作品都可以用来演奏,这对葫芦丝、巴乌的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较大作品有施光南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朱里千的《姑娘生来爱唱歌》等。

  综上所述,葫芦丝、巴乌这些少数民族乐器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已经走向大众化,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乐曲的发展,乐曲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由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过程。作为民族音乐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发展前辈留下来的优秀成果,有责任和义务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 推荐

葫芦丝长音练习知识
人气:154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长音练习知识
葫芦丝乐谱【康定情歌】简谱
人气:604
葫芦丝曲谱
葫芦丝乐谱【康定情歌】简谱
葫芦丝活指练习曲的要求
人气:300
葫芦丝指法
葫芦丝活指练习曲的要求
葫芦丝独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简谱
人气:1904
葫芦丝曲谱
葫芦丝独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简谱
葫芦丝乐曲【版纳春光】简谱
人气:233
葫芦丝曲谱
葫芦丝乐曲【版纳春光】简谱
葫芦丝低音3吹奏方法
人气:444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低音3吹奏方法
葫芦丝乐谱【火塔之夜】简谱
人气:89
葫芦丝曲谱
葫芦丝乐谱【火塔之夜】简谱
葫芦丝不出高音问题解决办法
人气:337
葫芦丝维护保养
葫芦丝不出高音问题解决办法
葫芦丝呼吸中要避免的错误
人气:131
葫芦丝教程
葫芦丝呼吸中要避免的错误
葫芦丝乐谱【哈巴涅拉舞曲 选自卡门】简谱
人气:233
葫芦丝曲谱
葫芦丝乐谱【哈巴涅拉舞曲 选自卡门】简谱
葫芦丝名曲【星月神话】简谱
人气:595
葫芦丝曲谱
葫芦丝名曲【星月神话】简谱
葫芦丝乐曲【甜蜜蜜】线简谱混排版
人气:117
葫芦丝曲谱
葫芦丝乐曲【甜蜜蜜】线简谱混排版

大家都在看

市面上葫芦丝的教材有哪些

市面上葫芦丝的教材有哪些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有关葫芦丝的教程,有好有坏,也给初学者在购买葫芦丝教程上遇到不少困难。作为一个专业的葫芦丝网站,特向各位葫芦丝初学者或即将学习葫芦丝的朋友,推荐以下书籍...

葫芦丝百科 134 阅读

葫芦丝乐曲《紫竹调》赏析

葫芦丝乐曲《紫竹调》赏析

《紫竹调》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小调。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着口,口儿对着箫,箫中吹出鲜花调。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问哥哥呀,这管箫儿好不好...

葫芦丝百科 267 阅读

葫芦丝十大名曲名称及介绍

葫芦丝十大名曲名称及介绍

1.月光下的凤尾竹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澜沧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

葫芦丝百科 573 阅读

如何使用可调音葫芦丝?

如何使用可调音葫芦丝?

葫芦丝属于管乐器,所有管乐或多或少都会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音准会有细微变化。为了能应对这种变化,需要对音准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产生了接口式...

葫芦丝百科 93 阅读

葫芦丝乐曲《傣乡情歌》赏析

葫芦丝乐曲《傣乡情歌》赏析

[引子]千峰叠翠,云雾缭绕,美丽的傣乡,春意昂然; [一]用巴乌特有的音色,清晰、明亮的描绘傣家人民生活美满幸福的愉快心情; [二]以深情的旋律,表现了傣乡人民浪漫情调如诗如画般迷...

葫芦丝百科 753 阅读

葫芦丝乐曲《竹楼情歌》赏析

葫芦丝乐曲《竹楼情歌》赏析

一、引子的演奏引子的演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第二句开始直到引子结束,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需要的是音乐的流畅,手指的灵活,快慢的掌握,注意速度提示,需要特别...

葫芦丝百科 232 阅读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有什么特点

葫芦丝是哪个民族的乐器?有什么特点

葫芦丝又名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的传统乐器,傣语称筚朗姆叨,筚为直吹,朗姆叨即为增加葫芦;德昂族称布莱,布为吹,莱为葫芦之意,也称米伦、比格宝等;阿...

葫芦丝百科 83 阅读

葫芦丝演奏的艺术表现

葫芦丝演奏的艺术表现

对于葫芦丝演奏来说,艺术表现就是对所演奏的乐曲进行艺术上的再创作,演奏者必须善于运用音乐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深刻的描写意境准确生动的刻画形象。演奏者都要针对具体作品...

葫芦丝百科 190 阅读

葫芦丝的分类与区别

葫芦丝的分类与区别

葫芦丝的分类与区别 1、按附管发音数分: 双音葫芦丝只有高音附管发一单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饰作用。 三音葫芦丝两只附管都分别发一单音。低音附管不常用,特别是中、低音葫芦丝其实...

葫芦丝百科 310 阅读

葫芦丝、巴乌独奏乐曲发展探究

葫芦丝、巴乌独奏乐曲发展探究

葫芦丝、巴乌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相对于其他民族乐器而言,其轻巧便捷,容易演奏,尤其是它们独特的音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成为风靡全国的...

葫芦丝百科 95 阅读

葫芦丝的特色

葫芦丝的特色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

葫芦丝百科 90 阅读

葫芦丝乐曲《核桃树》赏析

葫芦丝乐曲《核桃树》赏析

《核桃树》这是歌曲集《桃金娘》中的第三首。是突出的带有舒曼歌曲中钢琴伴奏与歌唱同样重要之特点的一首。这首歌曲的旋律并不十分宽广、流畅,而大多是短呼吸式的小句子,在曲中起...

葫芦丝百科 152 阅读

学吹葫芦丝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

学吹葫芦丝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

口吃(说话结巴)让口吃患者苦恼,身心都受到伤害,严重的可影响一生的幸福。口吃病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有的相伴几十年,或到老。 学吹葫芦丝能有效克服口吃和医治口吃。葫芦...

葫芦丝百科 156 阅读

云南葫芦丝的主要功能

云南葫芦丝的主要功能

云南葫芦丝的主要功能为男青年向女青年传情达意,倾吐爱慕之情。其发展先后经历了自然普及、衰落、改良升华三个阶段。文革前,葫丝芦是傣族男青年向女青年传递爱情的一种媒介,不能...

葫芦丝百科 176 阅读

葫芦丝独奏曲《茶歌》讲解

葫芦丝独奏曲《茶歌》讲解

葫芦丝独奏曲《茶歌》的演奏风格与技巧 范道全 葫芦丝独奏曲《茶歌》是根据我国南方广大采茶地区的音乐素材编写而成,歌颂赞美了大自然风光及采茶姑娘欢乐的劳动场景。在众多葫芦丝独...

葫芦丝百科 19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