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演奏中离不开肢体语言,今天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肢体语言吧,下一期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做好肢体语言!
现代架子鼓以爵士乐队中最为常见的爵士鼓为原型,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且被广泛应用于黑人平民流行音乐之中,20世纪后期才得以快速发展,摇滚乐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摇滚乐队中包含了吉他、钢琴、萨克斯记忆架子鼓等乐器,摇滚乐节奏感相对较强,主题鲜明且大多为普通群众对生活及爱情的美好向往,20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当代流行音乐浪潮席卷港台地区及大陆地区,爵士、摇滚等各类乐队迅速兴起,而架子鼓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乐队中最核心的打击乐器并承担起掌握全队节奏的重任。
就架子鼓演奏艺术而言,可以从节奏、旋律及风格等方面分别予以深入分析。就节奏控制而言,架子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全队打节奏,而节奏作为音乐作品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变换音符的长短、强弱、轻重及快慢来实现旋律的有效构建及完美展现,此时配合相应的肢体语言可增强乐曲的整体表现力并更好地诠释作品情感的起伏,架子鼓演奏艺术特点的展现有赖于演奏者对基本演奏技法的掌握,同时与演奏者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也密切相关,而在演奏者肢体语言的灵活应用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巡礼加以实现。
就旋律演绎而言,演奏者应当懂旋律,即能够根据一定的节奏来组织高低长短各不相同的音符进而形成旋律,以旋律演绎来达到塑造音乐形象并表达作品情感的目的,且架子鼓虽然没有直接演奏出主部分的旋律,但也服务于乐曲的表演,为此可以说架子鼓演奏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就演奏风格而言,架子鼓演奏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富含现代气息,且无论是快歌还是慢歌的演奏都可以通过配合演唱者的肢体语言以及舞美设计来实现演奏效果的有效提升,进而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并达成情感共鸣。
架子鼓演奏中运用肢体语言的重要意义
分析架子鼓的演奏特点可知,架子鼓是现代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四肢演奏类乐器,这是由于架子鼓本身构件组成的多样性而导致的,除低音大鼓、小鼓(军鼓)及镲片外,还会依据乐曲演奏的不同要求,增添以木鱼及三角铁等为代表的乐器构件,由于演奏过程均由鼓手一人独立完成,为此其演奏难度相对较大,必须处于正确的演奏姿势并灵活的运用四肢力量才能够发出悦耳且协调的声音。
演奏者在击奏时必须保持躯体及四肢的控制均处于平衡状态,并使各个部位均处于自然又放松的状态,从而有效避免因过度紧张或懒散而导致节奏混乱或连贯性较差等问题,为此也可以说只有充分调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维持其协调状态才能达到控制自如的效果,且在持续的、动态的架子鼓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以纯熟的基本演奏技巧为基础,配合对生理运动及心理活动的科学掌控。
架子鼓演奏始终是面向大众群体的一种表演形式,为加强舞台效果通常还需要配合演奏者的表情及神态等细节处理,同时对呼吸及气息的运用予以良好控制,作为常见的组合打击类乐器,架子鼓的特殊意义无可比拟,且这种肢体语言代表性乐器既可以承担独奏的任务,也可以配合其他乐器进而共同演出,为此演奏者一定要对其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予以高度重视。
架子鼓本质为一种打击乐器,通常以鼓槌敲击鼓面来发出声音,演奏者必须运用躯体及四肢的力量去完成每一个音符的击奏与诠释,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发音及用力之间的物理联系,从而通过控制施力、受力、反作用力以及肌肉与骨骼控制等相关生理知识,并依据架子鼓不同构件的材质及音色等条件予以精巧构思,从而以此为基础来凸显肢体语言在架子鼓演奏中运用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