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祖荣,1928年12月16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是迄今为止创作交响曲数量最多的中国作曲家。朱践耳评价这位自学成才的作曲家为“雅乐圣殿一奇才”。
生平
幼年即迷恋于绘画和音乐。1946年读初中时,交响音乐震撼了他的心灵,从此,他便立志献身于交响音乐创作。写交响曲,掌握钢琴写作技术很重要,从那时起,他就靠自学开始为古诗词谱写了百首艺术歌曲。1952年考入福建师院艺术系,先学绘画后转音乐专业,师承曾雨音先生。1954年毕业后在山东烟台一中工作,就开始创作交响曲。1957年调回福建师大任教。1987起在福建省艺术研究所专事创作与研究,任研究员、国家一级作曲、福建音乐学院作曲系客座教授。
创作
1947年,18岁的郭祖荣写出小提琴与乐队《春之沉思》,从此,八闽大地上有了自己本土成长的交响音乐作曲家。截至2019年,他创作了交响曲33部,钢琴协奏曲9部,小提琴协奏曲4部,其他体裁的交响音乐作品十余部,室内乐作品二百余部,钢琴独奏作品七十余首以及艺术歌曲百余首,是中国(包括海外华人)作品最多的作曲家之一,尤其在交响曲数量方面更是毫无疑问的绝对第一。
郭祖荣的交响音乐创作遵循古典、浪漫时期交响音乐的创作观念,结构、陈述方式、发展方式等都是典型的传统思维,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个人特点。但同时他也不排斥对现代技法的运用。
其他
在音乐教育方面,郭祖荣先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点到即止、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令他培养出了两代音乐家,而且他们各具风格、各有所长,包括王耀华、章绍同、孙星群、刘湲、温德青、吴少雄、宋瑾、陈泽铭、李尚清等。此外还有全省各县市许多音乐骨干与作曲家,均为福建省音乐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几乎福建有成就的音乐人,都曾师承郭祖荣先生。目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0年,中央交响乐团举行《民族交响乐新作品试奏音乐会》,李德伦指挥了郭祖荣的《第三交响曲》。1989年1月14日在北京举办了“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获得成功,使全国音乐界认识了他,被誉为“只知耕耘,不问收获”的作曲家。2000年11月20日在福建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二度进京再次举办“郭祖荣交响作品音乐会”,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