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组曲》中国作曲家李焕之1955~1956年间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描绘了人民在欢度春节时的民俗盛况的深刻体验与内心感受。
《春节序曲》乐谱,收藏于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春节组曲》 Spring Festival Suite
- 第一乐章“序曲” I. Overture 00:05:05
- 第二乐章“情歌” II. Love Song 00:06:53
- 第三乐章“盘歌” III. Dialogue Song 00:04:48
- 第四乐章“灯会” IV. Finale, Lantern Show 00:06:34
乐章
共4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为复三部曲式。快板的主部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调组成;中间部为中板,陕北秧歌音调,由双簧管和大提琴相继奏出旋律;最后由小号主奏的乐队全奏再现主部音乐。
第二乐章情歌为如歌的行板。开头是英国管奏出的引子。随后出现陕北情歌主题。情歌反复6遍后,逐渐回到由小提琴、大提琴对答的徵调式主题,经过连接句,最终重现引子音调。
第三乐章盘歌为回旋曲式的圆舞曲。由一个象征人民在节日中欢乐聚会的主题和作为第一、二对比部的两个副题组成,音调均来自陕北领唱秧歌调素材。
第四乐章灯会为三部曲式,中板,主部音乐源自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中间部采用秧歌调《摘南瓜》、《跑旱船》音调交叠出现,表现秧歌中的小场场面。结束部再现主部音乐,加进热烈的秧歌锣鼓节奏结束全曲。
该曲的第一乐章后来经常以《春节序曲》为名上演。
赏析
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李焕之于1955-1956便以自己当初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创作了这部《春节组曲》,李焕之当时曾说:“算起来,从参加陕甘宁边区的春节活动到创作《春节》的时间,整整有十个年头。光阴消逝了,但记忆还是新鲜的。我进入构思,好比是重新生活一次。不,要比重新生活一次还要丰富得多,形象思维的翅膀,带着我遨游了自从我参加革命以来的一系列的生活体验与艺术积累。”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和团结友爱的情景。同时,作者用当地音乐素材生动描绘了大秧歌舞的场面,把黄土高原的粗犷和陕北民歌的苍劲悠长天然浑成地溶进乐思,使欢快的锣鼓点和轻巧的秧歌舞步相映成趣,把那片古老的土地上纯朴的民风和美妙的音乐绘成一幅多彩的画卷。
第一乐章“序曲”,常被称为 “春节序曲”而单独演奏,这首中国管弦乐杰作的播出频率之高甚至有些“滥俗”。它是按“秧歌”结构精心谱写的复三部曲式快板,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主题源自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一首亲切悠扬的陕北领唱秧歌调先由双簧管奏出主题,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向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秧歌大场,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第二乐章“情歌”,如歌的行板,像一首抒情诗,是春节中的一个插曲。乐曲开始由英国管奏出引子而带出陕北情歌的主题,像在月光如水的延河边,青年男女漫步谈心。情歌反复经过一段心潮起伏的倾诉后,又回到中国徵调式的主题,这是由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对话的方式奏出,后经过连接句又回到开头的引子。
第三乐章“盘歌”,回旋曲式的圆舞曲。作者把主部主题当作人民在节日中团结友爱的主题,另外还有两个副题,这三部分的音调都是从不同的陕北领唱秧歌调演变而来的。它们时而像朋友的谈心,时而又像老人同青年幽默逗趣。这里,作者根据当年延安周末舞会的实际情况,有意用民间风格的音乐与现代交谊舞曲相结合的写法,将这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写得颇有新意。
第四乐章“灯会”,快板,三部曲式。主部是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的音调,健美壮阔,句法连贯,首尾一气呵成。反映了陕北唢呐连续呼吸的高度技巧,虽然管弦乐化了,但仍保留了连绵不断的特色。中间部是一个秧歌小场景,用了《摘南瓜》、《跑旱船》的旋律交错重叠。结束部再现了起始部,以热烈铿锵的秧歌锣鼓节奏作为结束。
全部组曲的构思都带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传统节日的风俗情调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新的节日景象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