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莱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 原名 Erich Landauer,1912年2月4日-1993年9月11日)生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1938年“德奥合并”时,因其犹太人身份而逃往美国,并在1942年入籍。
他在维也纳完成学业,并于1933年获Diplom(相等于硕士)。在接下来的一年他在萨尔斯堡音乐节上成为布鲁诺·瓦尔特和托斯卡尼尼的助手。1937年他在大都会歌剧院首演,但就在下一年,他就成了欧洲难民而在此长期任职。战后他也间或回欧洲演出,但他的事业重心还是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瓦格纳专家,其实他指挥的“图兰多”也很具水平(主角为比尔吉特·尼尔森,约西·毕约林和苔巴尔蒂)。一方面由于他接受的教育,另一方面他的剧目,莱因斯多夫被认为是典型的歌剧指挥家。
1962年他继查尔斯·孟许后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1978-1980年他担任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逝世于瑞士苏黎世。
演出
以下曲目来源为 Horst Seeger的《歌剧百科全书》, Henschelverlag Berlin (DDR), 4. Auflage 1989
- 瓦格纳: 女武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
- 普契尼: 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波西米亚人,
- 理查德·施特劳斯: 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莎乐美
- 威尔第: 阿依达,假面舞会, 马克白
- 莫扎特: 女人心,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 埃里希·沃尔夫冈·康歌德:死城
- 唐尼采蒂: 拉美末的露西娅
- 罗西尼: 塞维利亚理发师
指挥特点
莱因斯多夫有着相当正统的指挥特点和稳健端庄的风格。他在指挥时,虽不像一些指挥家那样强调理性化或异常的高深莫测,但却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解力和感染力。他演释的作品结构紧凑,处理恰如其分,在指挥乐队时,能够很好地控制音响及音色上的变化,使其显得异常的鲜明和富有特色。同时,他又能够极好地把握住管弦乐队演奏中的许多特殊规律,使其合奏出的效果均衡流畅、天衣无缝。
莱因斯多夫也是一位既擅长指挥歌剧,又擅长指挥交响乐的双料大师,并且在这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个性。然而无论是对于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抱有着一种严谨的态度,指挥时忠于原谱的要求,从不搞过分的夸张来炫耀自己。所以,他指挥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高雅、自然和朴实的意境。
社会评价
莱因斯多夫一般也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指挥曲目较广泛的指挥家,在歌剧指挥方面,他不仅擅长于德国歌剧的演释,而对于意大利歌剧,如威尔弟和普契尼等人的作品,他也有着十分出色的解释和独到的处理,当然,对于德国歌剧作品来说,(尤其是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他的演释就更有说服力了。而在对于交响乐作品来说,他所擅长的范围就更加广泛了,除了对于德奥古典和浪漫派大师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以外,他还是马勒和布鲁克纳作品的优秀解释者,他所指挥的马勒《第一交响曲》,有的评论家认为甚至是可以与瓦尔特所指挥的同一乐曲相媲美的著名演奏,而瓦尔特则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马勒作品指挥专家,所以,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莱因斯多夫在处理马勒作品时的非凡功力了。此外,莱因斯多夫更为引人注目的,则是他对于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的出色解释,他是世界上十分著名的普罗科菲耶夫作品指挥专家,他指挥演奏的普氏的一系列作品,如具有经典性的第五和第六交响曲,以及他的协奏曲和舞剧组曲等作品,都有着非常鲜明的色彩和精湛的理解,可以说将普氏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全都毫不保留地揭示了出来,因此他获得世界普罗科菲耶夫作品指挥权威的称号,便是极其自然和理所应当的了。
个人天赋
莱因斯多夫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指挥大师,他是出生在本世纪早期,而主要活跃于本世纪中间一段时间的老指挥家中的佼佼者,虽然他的名声并没有像与他同龄的索尔蒂叫得那样响亮,但从全面的艺术性上来看,他完全是一个与之处在同一高度上的、倍受人们尊敬的伟大指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