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现代歌剧作品。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帜作曲。1945年5月首演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1946年出版。剧本的创作和演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47年、1949年作过较大的修改,修改本于1952年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创作背景
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在同一个时期,延安的共产党人还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
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苏联红军已经向德国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包括贺敬之、丁毅、马可、张鲁等,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出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之后这出歌剧还在国统区演出,广受赞誉。
《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人物原型
1930年代末就在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记者李满天给周扬写信,讲述这一故事: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无边,能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也有说法说白毛仙姑在山西。
后来还有人说四川的罗昌秀是现实中的“白毛女”。但是,罗是1956年才被民兵从深山野林里救出来,不可能是白毛女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说白毛女的故事出于贺敬之的故乡江苏邳州,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周扬最早指定《白毛女》的编剧的作品不合意,周扬临时指派贺敬之进行编剧。《白毛女》的想法在贺敬之加入之前就有了。
故事梗概
新版歌剧《白毛女》剧照 雷佳饰演“喜儿”
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在芭蕾舞中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声讨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舞剧场次
- 序 幕:压不住的怒火
- 第一场:深仇大恨
- 第二场:冲出虎狼窝
- 第三场:要报仇
- 第四场:盼东方出红日
- 第五场:红旗插到杨各庄
- 第六场:见仇人烈火烧
- 第七场:太阳出来了
- 第八场:将革命进行到底
- 尾 声:百万工农齐奋起
艺术形式
-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多人创作了歌剧《白毛女》。4月28日,也就是中共七大召开的前一天,《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编剧是鲁艺文学系的贺敬之、丁毅,作曲是音乐系的马可、张鲁、瞿维、向隅、李焕之。导演王滨、王大化、舒强。王昆演喜儿,凌子风演杨白劳,陈强演黄世仁。歌剧音乐用民歌“小白菜”等作基调,大受欢迎。
- 1951年初上映的电影《白毛女》。编导水华和王滨。田华演喜儿,李百万演大春。影片1951年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电影节当时是为共产主义宣传服务),1957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 京剧版创作于1958年。
- 1965年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女主角:蔡国英、茅惠芳饰喜儿;顾峡美、石钟琴饰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是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该剧在1980年代沉寂之后从1990年代开始有多次上演。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演出过该剧。
该剧系根据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而写成。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各庄。一九三五年的农历除夕,佃农杨白劳因无法还债,在外面躲了几天回到家里来,准备和他唯一的女儿--喜儿一同过年。亲家王大婶也来帮助他们料理过年的事情,不料恶霸地主黄世仁打发他的狗腿子穆仁智来到了杨家,逼着杨白劳去见地主。
当晚,在黄家,黄世仁强迫杨白劳用喜儿来抵债,尽管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还是强迫他在闺女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然后被推出了黄家的大门。杨白劳悲愤交加,晕倒在雪地里,被老友赵大叔发现将他送回家里。当时,喜儿、王大春(喜儿的未婚夫)以及王大婶都在兴高采烈地准备过年,赵大叔在给他们讲述红军的故事。只有杨白劳想着被迫卖女儿的心事,痛苦万分。终于在喜儿入睡了之后,服了卤水,冲出门外,高喊着:"我死也要死到你黄家的大门口去!"就这样含恨惨死。
第二天清早,王大春到杨家来拜年,发现了杨白劳死在雪地上,赵大叔看见了杨白劳手中的那张卖身契,才知道了杨白劳自杀的原因。正在这时狗腿子穆仁智带着打手们来硬把喜儿抢走。
喜儿在黄家受尽了种种虐待,并遭受了地主黄世仁的侮辱。喜儿决定上吊自杀,被好心的佣人张二婶救了下来,并鼓励她活下来为杨家报仇。
穆仁智找王大春逼债被王大春和关大锁痛打了一顿,王大春在赵大叔的指引下投奔红军去了。数月后,地主黄世仁要娶亲,黄世仁母子策划把不服管教、声言要报仇的喜儿转卖给妓院,幸亏有张二婶的帮助,使喜儿逃出了黄家。黄世仁和穆仁智连夜追赶喜儿,在一条河边发现了喜儿的一只鞋,他们断定喜儿是投河自尽了,于是喜儿才逃出了虎口。
三年过去了,全村的人都以为喜儿死了,可是喜儿并没有死,她逃进了深山老林,用野菜、树皮和庙里的供品充饥,生活的煎熬使得她的头发都变白了,她被村里的人传说成鬼,叫她"白毛仙姑"。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英勇抗战,深入敌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时当年投奔八路军的王大春也跟随队伍回到了家乡,领导穷苦的乡亲们进行减租减息的斗争。但是,地主黄世仁借"白毛仙姑"造谣惑众。为了揭穿黄世仁的阴谋,大春决定查明事实真相,于是,夜晚与大锁藏在奶奶庙内,适逢变成"白毛女"的喜儿又到奶奶庙来取供品,发现有人慌忙夺路逃走,大春和大锁紧追到山洞,才发现这个"白毛仙姑"原来是活着的喜儿。
当乡亲们看到了被地主迫害成"白毛女"的喜儿以后,群情激愤,纷纷控诉黄世仁的滔天罪行,这个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终于受到了人民政府的严厉的审判。全剧在欢呼解放的歌声中闭幕。 该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深刻揭示了旧中国阶级压迫的本质。歌剧一问世便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的欢迎。特别在解放战争和土改斗争中,成为鼓舞战士和鼓舞人民奋起斗争的有力武器。战士们看演出后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和喜儿报仇,有的战士还把这种强烈的愿望用刀刻在枪托上。有些被俘的蒋军士兵看了演出后立即掉转枪口加入人民队伍。当时许多人都是看了演出后便投身于革命的。直到中国解放,《白毛女》更是演遍全国,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极为突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