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贝德里希·斯美塔那,于晚年创作此曲时已陷于耳聋的痛苦之中。他被尊为捷克音乐的奠基人,在他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事件是1848年欧洲革命。他那个时期的作品为他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尊重。这部《我的祖国》是六乐章交响诗,其中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最为人们熟知。这部作品毫不掩饰地颂扬了捷克民族主义,成为反抗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捷克民族的精神寄托,此曲因故被称为“爱国主义的试金石”。由于它符合“革命”的需要,因此在“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这部作品是不二的开场曲目。
第一乐章:维谢赫拉德。维谢赫拉德是坐落于布拉格的古堡,这里纪录着捷克先民抗暴斗争的光辉胜利。乐章中两次以坚定的史诗般的乐句强调了英雄主义,以此乐章作为整部作品的开头,足见斯美塔那本人强烈的民族自尊。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这一乐章最为著名,描绘了沃尔塔瓦河从源头细流逐渐展开为波澜汹涌的大河,流经捷克全境的大好河山。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再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流过茂密的森林时,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流过了村庄的时候,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西米亚独特的波尔卡舞曲,这是黄昏时分,村人正在载歌舞地欢庆一场婚礼。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木管乐器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再次出现,渐强,乐队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齐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坚定的力量。
第三乐章:莎尔卡。这部分取材于民间传说,构思紧凑。先后出现几段不同场景的音乐如描写武士们坠入情网的优美旋律、武士残酷战斗的音乐。最后莎尔卡主题再度出现并结束了这一乐章。
第四乐章:波西米亚的田野和森林。这部分描绘捷克大地的风光。乐曲开始是广阔庄严的前奏,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捷克大地之美。然后,是捷克民间舞曲,欢快明朗的音调由弱到强,表现了在田野与森林自由生活与劳动的捷克人民自信的情绪,他们是捷克大地的主人,也是本章讴歌中心。
第五乐章:塔波尔。“塔波尔”是中世纪的捷克胡斯教徒战争时期为捷克的自由和反抗异族压迫的坚强堡垒。这一乐章基于这一史实,并在乐曲中采用了胡斯运动时的歌曲《上帝的战士,你们都是谁》使音乐具有历史色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全曲的旋律音调坚定而果断。节奏密集、声响强大,动人心魄。
第六乐章:布朗尼克山。“布朗尼克”是布拉格附近一座山的名字。胡斯运动时,英勇的战士们在这里战斗并壮烈牺牲。乐曲开始为胡斯歌曲的曲调,描写了胡斯的英雄战士们在布朗尼克山地行军的场;然后出现山峦牧场的画面,仿佛胡斯战士们渐渐隐没;再后,乐曲描绘了他们为祖国自由英勇战斗的场面。尾声十分壮丽和雄伟。“维谢赫拉德”的主题再度出现,同胡斯歌曲的音调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念。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生平大事记
1824年:作为富裕酿酒师家中的第11个孩子,斯美塔那于3月2日出生在波希米亚的利托米什尔镇。因为父母喜爱舞蹈和音乐,他们鼓励斯美塔那在很小的年龄就成为家庭弦乐四重奏团中的小提琴手。
1824-27年:斯美塔那的堂兄弟Frantisek和 Václav Veverka发明了一种新的“耕耘者”犁,减轻了耕耘土地的劳动强度。这种犁对捷克乡村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但兄弟们却还处在贫穷之中。
1839年:Josef Jungmann出版了第一本捷克语-德语辞典(共有五卷)。这有助于把捷克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从当时作为教育和公共事务官方用语的德文中解放出来。
1842年:在波希米亚的比尔森市,一家酿酒厂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巴伐利亚淡啤酒,也叫贮藏啤酒,就是现在著名的PILSNER。斯美塔那出生于酿酒世家,当时在比尔森就学,他最喜欢的老师就是古斯塔夫·比尔神父(Father Gustav Beer)。
1843年:定居布拉格之后,斯美塔那寻找到在Leopold Thun伯爵家教授音乐的工作。他开始随Josef Proksch学习作曲,并在1846年创作出一部《G小调钢琴奏鸣曲》,但他想要从事旅行钢琴演奏家的愿望无法实现。
1847年:罗伯特和克拉拉·舒曼夫妇访问布拉格,斯美塔那的《钢琴奏鸣曲》并没有给克拉拉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布拉格开办了一所音乐学校,定期举办学生音乐会,并在1849年与Katerina Kolárová结婚。
1848年:继法国和奥地利起义之后,捷克的激进分子也在努力争取废除奴隶制和波希米亚的解放。但炮击布拉格之后,起义被镇压了。据说斯美塔那参加了巷战,他在《自由之歌》中号召捷克人武装起来。
1856年:斯美塔纳的四个女儿中有三个先后去世,由此引发出他的极度悲伤。他为纪念爱女而创作的《G小调钢琴三重奏》也遭受尖刻的批评,这一切促使他移居瑞典的哥德堡。他开办了一家新的音乐学校,后来成为女性歌唱学校。他的妻子在一年后因肺结核去世。
1861年:斯美塔那应他的新婚妻子,画家Bettina Ferdinandi的请求回到了布拉格。他为用捷克语演唱的歌剧《波希米亚的勃兰登堡人》、《被出卖的新嫁娘》和《达利波》谱曲。这些作品都是为新的临时剧院创作的,他在1866年被聘为剧院的指挥。
1865年:约翰·格雷戈尔·孟德尔是布尔诺的奥古斯丁修道院的修士,他后来被看作是“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他发布了他杂交繁育豌豆的研究成果。
1872年:斯美塔那成为临时剧院的艺术总监,但在两年后因梅毒引发的失聪而被迫辞职。
1873年:安东宁 ·德沃夏克创作的歌剧《国王与烧炭人》对捷克的舞台演出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此后他毁掉了他在1866-71年“疯狂时期”创作的许多作品,又一次开始使用作品编号。
1881年:布拉格的民族剧院在6月11日首次开张,它成为捷克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剧院的建设早在1851年就开始筹款,1868年奠基。
1884年:尽管斯美塔那完全失去了听力,但他还是创作出了他的一些最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六首交响诗《我的祖国》,其中包括对沃尔塔瓦河的著名描述,歌剧《吻》、《秘密》、《利布舍》和《鬼墙》。最终他有些精神错乱,于5月12日在布拉格的Katerinsky精神病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