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棣(1912年1月12日-2010年7月4日),中国台湾音乐家、作曲家,生于广东省高要县。最知名作品为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杜鹃花》。1998年当选国立中山大学87学年度杰出校友(民国23年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2007年获辅仁大学颁发名誉艺术博士。黄友棣和另外两位同时期并长期共事的艺术工作家——韦瀚章及林声翕被称为“岁寒三友”。
生平
黄友棣于1912年1月12日(农历辛亥年11月24日)出生于广东高要,11岁开始接触音乐,23岁(1934)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系,在广东生活并展开音乐教育生涯。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于德明中学、香港大同中学与珠海书院任教。1955年获得英国皇家音乐院小提琴学位(L.R.S.M),1957年赴意大利罗马,于满德艺术学院深造音乐达六年,获得作曲文凭(M.C.M.A.R.)。1963年回香港后,致力于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及推广工作,为香港不少学校创作校歌,从小学、中学以至大专。
1978年,中国广播公司50周年纪念合唱曲《中广之歌》,由黄莹作词、黄友棣作曲。
1987年黄友棣从珠海书院退休后迁居中国台湾高雄市,积极于社区音乐活动推广,为高雄市各大小音乐团体进行指导。先后得到教育部门文艺奖(1962)、中山文艺奖(1967)、海光奖章(1968)、中国文艺协会荣誉奖(1982)、台湾省文艺奖特别贡献奖(1983)、台湾省“国防”机构埔光金像奖、台湾省行政院文化奖(1994)等。
黄友棣与高雄县鸟松乡圆照寺的敬定法师与玄慧法师于1991年相识,热心推行“以乐弘道”的工作,自此奠定佛教因绿,为圆照寺创作了超过百首的佛教合唱作品,在现代佛教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08年迁入圆照寺内长住及养病。
2009年,黄友棣陆续因肺积水、摔倒、呼吸衰竭多次进入高雄荣民总医院治疗。11月由单国玺为黄友棣付洗,圣名安博·额我略——因为黄友棣在罗马时曾潜心钻研圣安博的圣歌和圣额我略的弥撒曲。
2010年7月4日,黄友棣离世;离世后获颁台湾地区领导人褒扬令、高雄市市长褒扬状、高雄县县长褒扬状。
黄友棣一生创作的乐曲超过二千多首,为推广音乐普及化运动,不收取任何音乐版权费用,亦退出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 黄友棣一生奉行“大乐必易”的音乐哲学,在遗嘱交代,全部音乐作品皆可供人自由印行、演唱、演奏、制片、录音、录影、用为背景音乐;皆可出售,全无限制。
婚姻
黄友棣曾经历一段婚姻,1943年与刘凤贤结婚。育有三名女儿,然而黄友棣对学术研究过于投入,冷落了妻女,夫妻关系并不融合;后来黄友棣于1949年和1957年先后赴香港及赴意大利进修,刘氏和三名女儿在1956年移居美国生活,直至黄友棣学成回港后,最终于1965年离婚。两人结婚超过20多年,共处的时间却只有婚后最初的数年而已。
褒扬令
2010年7月13日,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颁布褒扬令,其原文为:
音乐大师黄友棣,高华轩秀,坚毅澹泊。冲龄偃蹇困顿,淬砺奋发,卒业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系;壮岁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小提琴教师与意大利满德艺术院作曲文凭,超群轶类,面壁功深。峥嵘岁月,潜心乐教,揭橥“传统音乐现代化、爱国歌曲艺术化”理念,爰以“杜鹃花”、“问莺燕”、“归不得故乡”等佳品,体现抗战民族意识,抒发流离思乡情怀,回肠荡气,抚慰沾溉;余响绕梁,天籁悠远。嗣辗转来台卜居,编写台湾民谣组曲,创作宗教礼赞圣歌,钧天广乐,玄妙精微,无私留予后人传唱。曾获颁台湾省教育机构文艺奖、台湾省文艺基金会特别贡献奖、行政院文化奖、文建会资深文化人奖、高雄市文艺终身成就奖暨辅仁大学名誉艺术学博士学位等殊荣,铜柱树绩,懋勋脩广。综其生平,涵泳中华固有文化神髓,见证国家百年音乐史乘,雅韵箫韶,绪风遐举;德言芳猷,千古辉耀。遽闻期颐归真,曷胜轸悼,应予明令褒扬,用示政府崇礼贤哲之至意。
音乐作品
黄友棣创作有《孔子纪念歌》、《伟大的中华》等声乐作品及艺术歌曲,还作有管弦乐《春灯舞》、钢琴曲《台湾民歌组曲》、《小提琴独奏六首》等器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