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巴克里(Nicolas Bacri,1961-),又译巴克希、巴克利,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1979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83年以作曲一等奖毕业。1983年至1985年驻留于罗马法兰西学院,期间结识了年近八十的作曲家谢尔西(Giacinto Scelsi)。回国后,于1987年至1991年担任法国广播电台室内乐部门的总监,期间曾策划第一次在法国完整演出肖斯塔科维奇全套弦乐四重奏,以及向法国乐坛介绍帕维尔·哈斯、乌尔曼等被送进特雷津集中营的捷克作曲家等。1991年后专注于创作。
巴克里的作品量颇大,到2020年已经编号至超过150,体裁包括歌剧、管弦乐、声乐作品、室内乐等。其中交响曲有7部(第2“纪念阿兰·佩特森”、第3“安魂交响曲”、第4“古典狂飙突进”、第5“乐队协奏曲”、第7“交响三部曲”),弦乐四重奏有11部。曾采用中国民歌《紫竹调》创作二胡协奏曲《中国主题冥想曲》。巴克里的作品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被演出过。
巴克里的风格早期为高度无调性,后来逐渐建立起贯通19世纪到当代各时期风格的个人曲风。他曾如此自述:
我的音乐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它就是古典主义,因为它保留了古典主义永恒的一面:表达的严谨。我的音乐不是新浪漫主义的,它就是浪漫主义,因为它保留了浪漫主义永恒的一面:表达的密度。我的音乐是现代的,因为它保留了现代主义永恒的一面:表达领域的拓宽。我的音乐是后现代主义的,因为它保留了后现代主义永恒的一面:表达技巧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