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马蒂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Марты́нов,1946-),又译马丁诺夫、马尔季诺夫,苏联-俄罗斯作曲家、音乐学家,生于莫斯科,父亲为音乐学家。他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73年进入斯克里亚宾博物馆中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工作,与众多苏联前卫作曲家都有接触,包括著名的施尼特凯、古拜杜丽娜等人。马蒂诺夫的早期创作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使用过包括序列主义等技法,还曾参与组建摇滚乐队,进行过摇滚乐的创作。
在深度参与到现代先锋派音乐潮流中的同时,马蒂诺夫还一直对古代音乐(包括文艺复兴音乐)、东正教和西欧的宗教音乐,以及苏联境内各民族音乐作着深入的研究,这对他自身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成熟期后的创作很多都带有宗教意味,风格上尤其含有东正教圣咏的色彩。他本人还长期在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进行宗教音乐研究和复原等方面的工作。小提琴家塔季扬娜·格林登科是马蒂诺夫的伴侣和密切合作者。
马蒂诺夫还写有不少音乐理论等方面的著作。
马蒂诺夫的创作可以被认为是同时期盛行于全球古典乐坛的简约主义音乐,包括东欧的“神圣简约主义”音乐的一部分,在很多时候他也被归类为简约主义作曲家。他的代表作包括歌剧《新生》(根据但丁作品改编),交响曲《新加坡》,双小提琴协奏曲《来吧!》,宗教合唱音乐《启示录》《耶利米哀歌》《圣母颂歌》《圣母悼歌》《安魂曲》《八福》等,为七架钢琴而作的《亚瑟王的十二次胜利》,室内乐作品《告别》《舒伯特五重奏(未完成)》等。
马蒂诺夫还创作过电影音乐、动画音乐等。而他旋律动人的《八福》(英语:The Beatitudes,又译《祈福》)因其弦乐四重奏版曾出现在意大利影片《绝美之城》中而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