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德·罗雷姆(Ned Rorem,1923年10月23日),又译罗伦、罗莱姆、罗勒姆,美国作曲家,于192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士满。早年曾在芝加哥师从著名作曲家索尔比(L.Sowerby,1895-1968)学习音乐理论。在西北大学就读一段时间后,他于1942年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斯卡莱罗(R.Scalero)和梅诺蒂,1943年底又离开柯蒂斯,1944年入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同时又在校外担任汤姆森(Virgil Thomson)的私人助手,顺便师从汤姆森学习配器等。1946-1947年他在坦格伍德参加科普兰的作曲课程。1948年从茱莉亚毕业。
1949年他去巴黎随奥涅格继续深造。此后又曾游历摩洛哥,1952年返回巴黎。当时依靠了他的庇护人的关系,进了以科克托、普朗克等为首的法国文化圈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法国的时期,1958年返回了美国,先后在布法罗大学、犹他大学及柯蒂斯音乐院执教。他曾获得多个美国重要奖项,包括先后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 Fellowship),1976年以《空中音乐》(Air Music)获得普利策奖。
罗雷姆的作品基本都属于调性音乐,但他也显示出精湛的现代作曲技巧。他十分强调音乐的歌唱性,歌曲和其他形式的声乐作品也构成了他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朱丽小姐》等若干部歌剧,3部带编号交响曲,弦乐交响曲,管弦乐《空中音乐》,多首协奏曲,大提琴独奏《读莎士比亚有感》,以及大量歌曲和合唱作品等。
另外,他还曾写过几部音乐论著,如:《由里及外的音乐》(1967年)、《音乐与人民》(1968年)、《纯粹的新玩意儿》(1975年)、《一件神的礼品》(1978年)等。此外还写了大量饶有趣味的日记,如《尼德·罗雷姆的巴黎日记》(1961年)、《尼德·罗雷姆的纽约日记》(1967年)、《品乐笔记:一位作曲家的日记》(1970年)、《最后的日记》(1974年)等,成为一位极具声望的作家。而他作为一名同性恋者,曾因公开宣称自己与伯恩斯坦、巴伯等音乐家以及小说家约翰·契弗等人的关系而引发一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