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巴是一种木琴。它的结构,音响与一般的欧洲木琴有很大不同。它所采用的琴板比红木的质地软,发音宽厚,音区低,余音较长,每块琴板下面都有用各种果壳、葫芦或罐头盒、长方形木盒等做的共鸣体,这些共鸣体的大小,长短是与相应的琴板相适应的。在每个共鸣体上还开有1-2个小孔,孔上蒙以竹膜、鸡蛋膜、薄纸或动物的尿泡。演奏时声音由琴板传到共鸣体和孔上的薄漠上,听起来嗡嗡作响,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共鸣效果。墨西哥国家舞蹈团所用的马林巴琴板下有用长方形椎形木管作为共鸣体,在其椎形下端有一孔,孔上贴上了苇膜,说明拉丁美洲的马林巴木琴还保持着非洲的传统。
历史追溯
马林巴传入拉丁美洲大约是在17、18世纪,后来成为印第安人的乐器。而且,演奏马林巴也已成为某些印第安部族的仪式的一部分。这些仪式祈求的是宇宙的和谐以及人们的幸福,危地马拉的圣马可斯德古纳地方演奏的马林巴乐曲与非洲加纳的西斯沙拉人的乐曲十分相似。1894年,危地马拉的音乐家塔多模仿钢琴琴键的排列,为马林巴加上了半音琴板,使之半音齐全,便于演奏新的作品。后来,墨西哥又创造了高音马林巴和大型马林巴。前一种有50块琴板,音域达五个八度,由三人演奏,后一种共78块琴板,音域达六个半八度,由四人演奏。主旋律演奏者左右手都各执两锤,其他人一手执一锤,音色美妙,音响效果很好。
马林巴(marimba)是世界上广泛流行,而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旋律型打击乐器。关于马林巴的起源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较明确的记载和考证,众说不一。据古希腊文史资料介绍,马林巴的诞生地是在危地马拉,但在东南亚和非洲黑等地都有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马林巴最初被称之为马林布拉。最古老的马林巴只有几块音板,当时被称作大鼓。它是事先在地上挖个坑,把音板放在上面,演奏的人做在地面上用两支槌子在音板上敲打。这种最初的马林巴虽有一定的音高,但不能演奏音乐,只能用来打节奏。后来又出现了全音键的马林巴,它有完整的C大调音阶,由于这种马林巴没有半音,在调性变化时要根据乐曲的调式用蜡随时进行调整,从而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随着半音的出现,马林巴的发音就像钢琴一样完整无缺了,能够演奏各种不同调式的乐曲了。半音的出现是马林巴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古老的马林巴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葫芦马林巴,它比较完美体现了马林巴的音响,盛行期比较长,广泛为人所爱。所谓葫芦马林巴,就是在整体呈键盘状的发音板条下面挂上一个个大小不同的葫芦,并在葫芦上方开口处贴一结实的膜,据说这种膜是用蜘蛛卵制成的,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音响。后来葫芦共鸣器被科学的木箱式共鸣器所取代,从而便产生了箱式马林巴。箱式马林巴的共鸣器是采用木制材料制作成类似金字塔形状,尖部在下,开口在上。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人对箱式马林巴又进行了改造,用金属管制作共鸣器,于是产生管式马林巴。
古老的马林巴分布比较广,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偏僻的山村、部落及城镇都有。受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影响,马林巴在形制上行行色色、异彩纷呈,除上面谈到的那几种外,还有象脚式马林巴、树干马林巴、桌子马林巴等。
马林巴的制作被认为是乐器制造中最难的一项,它不仅要求制作者有良好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且非常了解选材的知识。制作马林巴需要优质红木,在木材的选择上十分苛刻,目前,全世界能够制作马林巴的树木很少,分布范围也很窄。马林巴的普及,便使马林巴的制作也成了一些国家的一种产业,并涌现出许多马林巴制作大师。在危地马拉有一个制作马林巴的家族,从1991年到1935年间共制作了大小马林巴338台,平均每年制作14~15台,并出口到美、德、法等国家。在当时,危地马拉制作的马林巴很有名望,为其它国家制作马林巴提供了样板。
早期的马林巴用于歌舞伴奏,在乡村、部落及宗教仪式上演奏。在非洲用于大众音乐、舞蹈音乐,有时也用它演奏古典音乐。1874年演出“死神的舞蹈”时首次在管弦乐中使用马林巴。在当时它也被被马戏和音乐厅作为独奏乐器使用。随着马林巴地位的不断上升和自身的不断完善,它的应用场合和演奏曲目也日趋广泛。如今的马林巴主要用于音乐会的演奏,在管弦乐队、军乐队及各种乐队中都有马林巴的存在,有许多作曲家为马林巴谱曲,其中包括乐队协奏曲。更重要的是马林巴可以独奏,也可以由几个人组成重奏小组,还可以组成马林巴合奏团。另外与其它打击乐器的合作效果堪与大乐队媲美。目前世界上有无数个马林巴合奏团和打击乐团,可以说马林巴在打击乐领域里属领先地位。
主要样式
马林巴的形制是多种多样的,在非洲有三种主要样式,一种把琴板放置在地坑或泥罐上,另一种把琴板排列在两根园木上,还有一种把琴板固定在框架上,下面悬挂共鸣葫芦,演奏方式有坐在地上或挂在身上之分,一般多采用由头上包有橡胶的棍子敲击。
主要区别
木琴(Xylophone)与马林巴(Marimba)同属一个家族,属于键盘打击乐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普遍应用欧式木琴(梯形木琴),这种木琴与中国的扬琴音位排列很相似,有3组半音域。80年代初马林把传入中国(与马林巴音板排列一样的木琴也一起进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这种乐器,但是众多的人搞不懂什么是木琴,什么是马林巴,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目前,世界上对于这两种乐器的划分有较明确的规范,木琴就是木琴,马林巴就是马林巴,不能把木琴叫马林巴,也不能把马林巴叫木琴,更不能叫马林巴木琴。
1、形状区别:木琴音域比较窄体积就比较小,而马林巴音域比较宽体积就比较大,同样都是四组音域,木琴与马林巴的体积差别就比较大。
2、声音区别:木琴因音域比较高,它的声音听起来清脆明亮,穿透力很强,而马林巴的音域比较低,它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浑厚圆润,也很低沉。
3、音域区别:木琴的音域一般有3组、3组半、4组音域,也有4组半音域的大木琴,在五线谱上,木琴的最高音是在高音谱表上加5线上面的C音,从最高音C往下排列,3组音域的最低音是在高音谱表下加一线上的C音(中央C),3组半最底音是下加三线上的的F音,4组最低音是在低音谱表第二间的C音,4组半最低音是在低音谱表第一线下面的F音。马林巴一般有4组、4.3组、4.6组和5组音域。它的最高音是在高音谱表上加两线的C,从高音C往下排列,4组最低音到低音谱表下加两线的C,4.3组最低音在低音谱表下加三线上的A,4.6组最低音在低音谱表下加四线上的F,5组最低音是在低音谱表下加五线下面的C。木琴比马林巴高一个八度,它的实际音高的位置与记谱一致,而马林巴在演奏时要比记谱低一个八度来演奏。
4、琴槌区别:木琴一般用比较坚硬的槌来演奏,槌头是不包线的,而马林巴的槌相对要软一些,并且槌头用毛线缠绕,用于马林巴演奏的槌品种和型号很多,其质地的软硬程度差别也很大。
5、音板区别:木琴的音板比较窄,一般高音和低音的音板宽度是一致的,有的木琴高音和低音的音板宽度会有些差别,但宽度的差别也是不大的。而马林巴的音板就比较宽,其高音的音板与低音的音板宽度差别比较大,大型马林巴的最低音的音板要比最高音宽出一倍左右。
6、共鸣管区别:木琴因音域比较高共鸣管就比较短,4组音域木琴的最低音共鸣管长度在33厘米左右,而且管子直径比较小。而最小型号的马林巴最低音的共鸣管长度在69厘米左右,共鸣管的直径也比较大。
著名人物
戴维弗莱德曼:德国著名马林巴、颤音琴演奏家、作曲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大师级演奏家。
潮吹英一:日本木琴协会会长、创始人、作曲家、编曲家。
安倍圭子:日本著名马林巴演奏家,是当代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奏大师。
北原千鸟:日本马林巴北星会会长、日本木琴协会理事、著名马林巴演奏家,中日马林巴交流创始人。
乔佳:中国优秀青年打击乐演奏家、马林巴演奏家、中国马林巴协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马林巴学会理事、王家训打击乐团团员、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指导老师留学丹麦。
王家训:中国著名打击乐演奏家、马林巴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中国马林巴协会会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马林巴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北京乐器学会理事、王家训打击乐团艺术总监,美国打击乐艺术乐协会会员、日本木琴协会会员会员、原解放军军乐团一队打击乐首席兼马林巴独奏,北京家训马林巴厂总经理,中国马林巴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国着名马林巴制作专家,中国第一台马林巴制作人,家训马林巴创始人。
历·霍华德·史蒂文斯:世界著名马林巴演奏大师。
Ruud Wiener(荷兰):国际著名马林巴、颤音琴演奏大师,作曲家。
选购方法
1、音律音准:一台优质马林巴要具备音律准确,韵味纯正,音色优美。马林巴的好与坏相差甚远,劣质马林巴只是家具式的模仿而已。选择优质品牌的马林巴非常重要。
2、音板材质:马林巴的音板一般都采用玫瑰木和非洲紫檀这两种木材。玫瑰木有亚洲玫瑰木、非洲玫瑰木、美洲玫瑰木(洪都拉斯玫瑰木);非洲紫檀木主要分布在刚果、加蓬等国家。不同的板材有不同的音质和不同的价格。
3、音板板幅:音板的板幅有宽键和窄键之分,窄键适合儿童、学生、初学者和业余演奏者使用,宽键适合成人或专业演奏者使用。
4、音板颜色:音板颜色有两种,一种木板本色,另一种是涂色。本色虽然看上去会有很大差异的色差,但木材的品质、纹理、细腻程度一览无遗,追求自然是国际最为流行的。涂色大部分为深棕色,木材的材质和纹理都将被颜色覆盖,颜色一致,没有个性。可根据自己喜好定制。
5、琴体框架:琴体框架大致有三种,原木架(本色)、原木架(涂色)、皮革架(包革)。本色原木架漂亮、华丽,但比较娇气;包革架颠仆、大方,不娇气。
6、琴体升降:马林巴能自如升降是马林巴发展方向,带有刻度尺和定位装置使演奏者轻松地调整和固定合适高度。
7、共鸣管:共鸣管是马林巴的扩音系统,特别是中低音音域,主要靠共鸣管来放大音量,低音共鸣管有圆形管、椭圆管和方形管三种。
8、琴体结构:坚固、耐用、灵活、不需要任何工具来完成各个部件的链接和固定
9、组装拆卸:设计合理的马林巴的组装和拆卸非常方便,演奏者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组装和拆卸,而设计不科学的马林巴不仅需要别人帮助,还要花费很长的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