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哨子修整资料仅仅是经验之谈,没啥依据,更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给人以五里云雾之感。
先做个试验流体力学的试验,道具是两张软纸,两张硬纸。
弯折纸张L型,手捏两纸垂置嘴前呈儿状,然后吹气,
两纸根据吹气速度而互相靠近。然后保持某一稳定缝隙。
得出结论,
两纸靠近后形成的缝隙,与吹气速度成反比,吹气快缝隙小。
两纸靠近后形成的缝隙,与纸张硬度成正比,纸张硬缝隙大。
得出公式1,缝隙=硬度/气速,
得出现象,稳定在某一尺寸缝隙,因为缝隙大时,气流大而促使缝隙减小继而是气阻加大而使气流变小,
反之亦然。物理学称负反馈。
气流之所以使纸张靠近,是因为流体的压力低于静止的空气,所以气压使纸张靠近。
哨子振动发声原理类似电热水器的供电控制,
比如设置定温60度,实际是水温达到63度断电,57度通电加热,如此往复循环。
哨子的缝隙因气流而缩小,然后因自身弹性抵消气流的力,缝隙不再缩小。
而缝隙刚开始变小气阻几乎无变化所以气速增加,
缝隙小到一定程度则气阻增大气速降低,使缝隙变大。
缝隙刚开始变大气阻几乎无变化所以气速减小,
缝隙大到一定程度则气阻降低气速增加。使缝隙变小。循环往复。
这是缝隙与气阻存在的非线性的结果。
这是辩证而统一的整体,总体宏观是负反馈保持平衡,
局部微观是正反馈保持振动。而总体使局部振动保持在一定范围。
整体看是平衡静止的,微观局部却在振动的。
哨子的发声谐振频率与缝隙的大小哨子的软硬有关。
得出公式2发声点=缝隙*硬度
哨子的公式3硬度=厚度,哨子越厚就越硬。
哨子硬,根据公式2就捏烙哨子调整缝隙减小即可发声,根据公式1使劲吹气也可发声。
哨子发声的响度正比流量,公式4响度=流量,
流量与缝隙与气速成正比,缝隙大流量大,气速快流量也大,常用物理公理流量=缝隙*气速
根据公式4与公理得出公式5响度=缝隙*气速,
推论,响度与硬度和缝隙成正比,硬度大缝隙大则响度大。
哨子硬,根据公式1,则气速大,根据公式5则响度大。
结论,因为哨子硬或者缝隙大,所以必须使劲吹才响,
所以,哨子硬缝隙大吹着费劲,但是很响亮。
但是缝隙过小,则哨子碰撞而出现嘶哑,
这就必须降低哨子的硬度,根据公式3,用刀片刮薄哨子。
长时间浸水,会使芦苇哨子硬度降低。
刀刮哨子的要点,按中间对称分列划分部位,
左边区,左之中,中之左,中之右,右之中,右边区
中之最好不要刮,先刮之中,然后向边区延展。
上下左右的四个对应映射位置同时轮流刮,尽量保持四个位置的对称。
这样效果最好。因为中之厚则有份量,利于起振发声,哨口也不易塌瘪。
由于杠杆效应,边是支点,边区是短臂,长臂在中之,中之的振动距离是边区的几倍。
那么,中之薄了就容易振坏,而边区薄些不要紧。
有了理论基础,与公式依据,就使修整哨子变成了容易事。
简单总结,哨子的秘诀。外皮完好薄壁瘦肚。
一是浸水夹瘦哨肚,二是芦苇外皮完好。三是哨口直。
我一个哨子用了半年,每天吹一小时以上,仍然完好。
我从不修磨芦苇哨子的外皮,保持芦苇外皮完好。
哨子难以吹响的最大原因是哨肚。
哨子内腔缝隙小就容易发声,
缝隙小,与哨子内壁接触的气流比例大。
气流转换声音的效率高,吹着省力。
缝隙大,则较多的气流从中间流走。
所以把哨肚夹瘦就容易吹响,方法是,用晾衣木夹子,
夹持在靠近绑扎铜丝的哨肚位置,然后在水中浸泡几天,即可。
我没有发现夹瘦哨肚这个秘诀之前,也刮磨坏了几个哨子,
10元5元2元的都有,最后试验出了夹瘦哨肚这个秘诀,
果然好用,征服了哨子,其他就没啥难度了。
浸夹法比之传统的烙铁熨烫法,
浸夹法,几乎不需要器材。烙铁毕竟是个物件。
浸夹法,不需要准确的时间,一天不短三日不长。
烙铁温度与烙烫时间掌握不恰当就造成焦煳后果。
哨口太大,很累嘴唇。
哨口过小,则内壁碰撞而出现嘶哑甚至哨口闭塞而堵音无声。
哨子的缝隙尺寸以硬哨子一个芦苇壁厚,软哨子两个壁厚为宜。
哨口磨直就行了,我是不留什么扇面圆弧的,我试验结果,
圆弧扇面哨口难以超吹高音。只有直的哨口超吹高音容易。
对于超吹的试验,就是第六七八孔的中音456超吹成高音456,
第六孔超吹有难度,七八孔从未超吹成功,
磨短哨子对改善超吹的效果不大,我曾经把大A调哨子不断的磨短试验超吹,
一直磨成D调哨子,一直是对超吹没啥帮助。
尤其是第七八孔的超吹,简直是不可能的。
而短哨子却影响了下把位低音的控制。
我认为超吹与哨子到音孔的长度与杆子内筒直径的比例有关。
偏离这个比例,就难以超吹,确实,筒音超吹也有难度。
超吹第六孔可以用垫指的方法,就是先短促的超吹第五孔或
第四孔,然后迅速抬起手指超吹第六孔。垫指超吹法也适用超吹第七孔。
从低位的超吹音过渡到高位的超吹音容易些。
芦苇哨子最好不要刮磨外皮,外皮完好的芦苇哨子耐用。
刮磨哨子是最消耗时间与精力的事情。
低档次的厚壁芦苇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芦苇外皮相当于塑胶薄膜,耐水浸,束持着哨子。
一个试验,椭圆的外面套上橡皮筋,那么椭圆就向正圆变化。
芦苇外皮相当于橡皮筋,可以夹持哨口不塌瘪。
而刮去芦苇外皮的哨子,几天之后哨口就塌瘪。
优质芦苇哨子有三个特点,1壁厚适宜不用刮外皮,
2弹性好哨口不塌瘪,3韧性好难开裂。
有次偶然的意外,致使哨子弯折大于90度,
哨子仅出现折痕,其它完好。这就是好哨子。
其颜色呈浅陀色,就是土霉素或酵母片的颜色。
唢呐芦苇哨子磨了外皮,壁太薄,就有了缺陷,那就是一个月之后,
塌口,哨口塌瘪,哨子就算是报废了。
外皮完好的芦苇哨子,我用了半年,才出现哨口变小的缺陷。
外皮完好的芦苇哨子的哨口小了,修复也容易,
我的试验是,哨子使用之后,
塞入一倍或两倍壁厚的薄片晾干,可以用报废的芦苇哨废物利用。
干燥之后的哨子,拔除填充的薄片,哨口出现缝隙。
再次使用则哨口大了,吹奏1小时之后,哨口变小。
不完美,继续试验,
哨子使用之后,塞入一倍或两倍壁厚的薄片晾干,
干燥之后的哨子,拔除填充的薄片,哨口出现缝隙。
哨子浸入芝麻香油12小时,使用时,哨子入嘴吮吸2分钟。
此时已经吸吮了哨子多余的油,浸了唾液的芦苇壁略微增厚。
可以使用了。今后使用按一般常规方法即可。
干浸油的哨子每次使用两小时,哨口正常。
使用了10次仍然正常。
哨子不能太湿了,太湿的哨子吹着声音闷,费力气。
放在空气里晾几分钟再吹就好些。
吹奏几分钟之后,最终与肺呼出的湿气相适应,
这就是芦苇与麦杆成为哨子原料的原因。
哨子不干不湿最合适。
用唾液浸哨子的效果优于用水浸,唾液粘度大的原因。
芦苇哨子适用于C调及以低的大唢呐,
外皮完好的哨子音色似高音萨克斯,又像苏格兰风笛。
芦苇哨子没修磨好就用于D调唢呐,声音吵燥像鸡叫般难听。
麦杆哨子材质薄窄绵软最适合D调及以高的小唢呐,
音色甜润不燥。参考潮州唢呐。
由于麦杆哨子难以买到,所以我的D调唢呐练了俩月就闲置。
练指法的简谱可以自己绘制,2/4拍,
就是每个音孔分别与其它音孔从低到高组合。
然后再从高到低组合,
|11|12|13|14|15|16|
|16|15|14|13|12|11|
|21|22|23|24|25|26|
|26|25|24|23|22|21|
依次类推,练唢呐不超吹是每行9小节。
哨子的音就没有准的,全靠金耳朵判断音准,用嘴唇气息控制音准。
因为一个孔位可以用嘴唇气息控制哨片,变动至少半音就是小二度。
把吹管乐器当成口哨就行了,嘴唇吹口哨没有任何孔位,全靠经验掌握。
器乐演奏声乐演唱,最重要的是音一定要尽量的准,这样才好听,
至于循环换气,鼻子吹唢呐什么的技巧并不重要。
我的音准很准,我用示波器测了录音波形,偏差很小。
因为,我制作简谱伴奏的时期,听电子音乐很长时间,
音符的音准已经深深的印在了大脑之中,形成了初始记忆。
没想到却对判断音准有这么大的益处。
搜索《梵呗简谱字幕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