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站做过这么一个调查:你认为哪个铜管乐器最难?圆号不负众望,以高票数当选。
在作为吹奏乐器进入交响乐团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名字还不是“圆号”。16世纪前,号角(圆号的前身)是一种古代贵族在围捕野兽时传递信息的工具,材质有兽角和贝壳,能吹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除此之外,早期的号角还运用到军队的行列、传递战争信号以及各类宗教活动中。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出现了一种环形猎号,由黄铜制成,音色和音域上相较之前的号角有了不少变化,这也被视为圆号的真正发端。
1664年,出生于意大利、后作为法国路易十四宫廷乐师的吕利在喜歌剧《埃利德公主》中,首次在管弦乐团中加入圆号声部。
《埃利德公主》海报
18世纪开始,圆号逐步摆脱猎号的影子,进入古典时期,也出现了“带钩的自然圆号”,音域变得更宽广,音色也更柔和,并添加了附带调音环的管座以供演奏者换调。不少圆号技法也在这个阶段风声水起,捷克圆号演奏家汉佩尔创造了“阻塞音奏法”,演奏者可将右手塞入喇叭口内,使圆号的音色变得尖锐。
到了19世纪,安装有3到4个活塞的“转阀圆号”被发明,方便演奏者转调,虽然制造工艺在不断进步,但如今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圆号,基本是由此而来。
发端于巴洛克时期、迅速成长于古典时期、并在浪漫主义时期成型沿用至今,也让圆号的时代风格分外明显,下面我们就选取部分曲目来一探究竟。1761年,海顿被聘为匈牙利贵族安东·埃斯特哈奇公爵的宫廷副乐队长,委以音乐创作等职责。安东逝世后,尼古拉斯继承了亲王之位,他在乡村有一座大型狩猎场和宫殿,1762年起海顿与乐师一同前往居住,并于1765年写下了《D大调第三十一交响曲“号角”》。
尼古拉斯·埃斯特哈奇
那年,尼古拉斯开始有了夏天到乡村狩猎居住的习惯,这个号角声像是迎接他的到来。在这部作品中,海顿一反常态地用了四支圆号,并成了两对,放在乐队的两侧,以发挥回声的效果。D大调有着典型的庆典风,1717年,亨德尔在他的《水上音乐》第二组曲也用了D大调,《水上音乐》也是英国历史上圆号首次进入管弦乐团的作品。
天才莫扎特对圆号有着独特的偏爱,还不到九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其中采用了两把圆号的乐队编制,这部作品中,圆号与双簧管作为和声乐器,第一圆号呈现出与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末乐章相同的音型。
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圆号也被大量运用,柔和的音色配合宣叙调,音量的强弱则来控制剧情的起伏。
不过,莫扎特的圆号作品中,最显眼的当属四首协奏曲、一首回旋曲、一首奏鸣曲和一首为弦乐和圆号而写的五重奏。四首协奏曲和五重奏有着相同的创作背景,皆为当时维也纳著名的圆号演奏家洛特格布而作(海顿也曾作圆号协奏曲题献给他)。
莫扎特的圆号作品中,既有狩猎号般的原始音色,也有恬静柔和的田园风,在此,他往往用歌唱式的旋律表达洛特格布沉稳温和的性格,这个特点在几部作品的慢乐章中都能被听到。
Mozart:HornConcertoNo.3inEflat,K.447-1.Allegro,HermannBaumann;St.PaulChamberOrchestra;PinchasZukerman-Mozart:TheHornConcertos
Mozart:HornConcertoNo.3inEflat,K.447-1.Allegro,HermannBaumann;St.PaulChamberOrchestra;PinchasZukerman-Mozart:TheHornConcertos
即便莫扎特时代的圆号结构还十分单一,但洛特格布精湛的演奏技巧,使这几部协奏曲得以广泛流传,也成为当今圆号演奏者必须掌握的作品,而今天着重要讲的,则是写于四部协奏曲之前的这部《降E大调圆号五重奏》。
这部作品创作于1782年,正值莫扎特与康斯坦丁新婚的时日。除了生活充满着爱意,莫扎特的事业也发生了一定转机,维也纳民族剧院的建成给予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就在那一年,他着手创作《海顿四重奏》,体现了他与海顿的友谊。
当时,弦乐四重奏这种体裁已发展地如火如荼,莫扎特将圆号与它们置于平等地位,也足以看到他对这门乐器的重视。第一乐章以五件乐器同时强有力的奏响开始,而整个乐章轻盈柔和的风格恰巧体现了他本人与洛特格布两人的性格。
Mozart:QuintetinE-FlatMajor,KV407:I.Allegro,LotharKoch;GerdSeifert;KarlLeister;BrandisQuartett-Mozart:theMasterworks,V33-OboeQuintet,HornQuintet,ClarinetQuintet
Mozart:QuintetinE-FlatMajor,KV407:I.Allegro,LotharKoch;GerdSeifert;KarlLeister;BrandisQuartett-Mozart:theMasterworks,V33-OboeQuintet,HornQuintet,ClarinetQuintet
第二乐章行板段落,对话在两位主角间展开:温暖的圆号与绚丽的小提琴,这种近乎二重唱的手法可谓管乐与弦乐对比的典范,无痕般的过渡顺畅至极,毫无突兀之感,也让人见识到莫扎特的神奇之处。
Mozart:QuintetinE-FlatMajor,K.407:II.Andante,LotharKoch;GerdSeifert;KarlLeister;BrandisQuartett-Mozart:theMasterworks,V33-OboeQuintet,HornQuintet,ClarinetQuintet
Mozart:QuintetinE-FlatMajor,K.407:II.Andante,LotharKoch;GerdSeifert;KarlLeister;BrandisQuartett-Mozart:theMasterworks,V33-OboeQuintet,HornQuintet,ClarinetQuintet
到了第三乐章快板,大量的十六分音符音群快速演奏的方式,也突出了圆号轻巧的一面,似乎告诉我们此时的莫扎特正沉浸于新婚燕尔的喜悦之中。
随后的作曲家,纷纷为圆号进行了不少创作,贝多芬的圆号奏鸣曲就是其中一例,而他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中令人生畏的圆号过渡句,不仅是演奏员的难点,也成了音乐会的“看点”。之后,舒伯特的八重奏似乎将上述莫扎特的五重奏进行了扩展,让木管组与弦乐组来了个全面对话。再后来,舒曼在1849年为圆号与钢琴而作的《降A大调柔板与快板》,则被认为是第一部专为带阀键圆号而写的作品。
AdagioandAllegroforPianoandHorninA-FlatMajor,Op.70:I.Adagio,MichaelHeitzer-Schumann,Ries,Rheinberger&Strauss:RomanticMusicforHornandPiano
AdagioandAllegroforPianoandHorninA-FlatMajor,Op.70:I.Adagio,MichaelHeitzer-Schumann,Ries,Rheinberger&Strauss:RomanticMusicforHornandPiano
浪漫主义后期的很多作品,配器的丰富带来了极为厚重的色彩,这也让在铜管组中音域和音色具备优势的圆号担当起更多的重任,不少作品的圆号“困难片段”也出自于这个时期。
至此,圆号的表现力已毋庸置疑,它也早已从狩猎的角色转变为多面手,马勒在《第一交响曲》末尾用八支圆号吹响辉煌的胜利号角,却又在人生最失意的晚年所创作的《大地之歌》中,以圆号齐奏的方式开场以表达愤世嫉俗的情绪,发人深省。可以说圆号在情感的诉求上极为广域,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对它责之切又爱之深的原因吧,我们也期待着这更多人能被这件乐器所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