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扬琴>扬琴教程>

扬琴竹法分类形式与训练常识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6-2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扬琴竹法是指扬琴演奏中左、右琴竹运动的顺序、规律与方法。自“洋琴”传入中国以来,在不断的汉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中国传统扬琴竹法的基本规则,强化了扬琴的竹法概念,出现了不同艺术流派的竹法特色。近些年来,扬琴从以演奏单音旋律为主,逐渐发展成为可以演奏多音、双声部和多声部。竹法也随之变得较为复杂,大量正手、反手竹法的混合运用和连手等组合竹法的应用,使竹法这项专门技术更具有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建立竹法体系框架的设想出发,对目前扬琴的竹法状况进行分类、归纳。特别是对扬琴竹法的规范和竹法综合技术的发展及竹法训练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竹法运用的规律,使循序渐进地教学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竹法分类与基本规律:
  1、正手竹法。原称右竹法。基本规律是节拍重音上用右竹先下,单音保持右竹、左竹先后交替,双声部与合音演奏时,右手奏旋律。在练习曲、乐曲的演奏中,如果每拍是均分的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无需说明竹法,先右竹、后左竹交替即可。其它的节奏型,需根据其发音点,推算出竹法运用的规律。方法是:把规范的右左右左运竹规律中存在的四个发音点,设定为一二三四数位,一三位是右竹,二四位为左竹。那么,后十六节奏的发音点为一三四位,竹法为右右左,八分附点为一四位,前十六节奏为一二三位,切分音是一二四位等,略略一算,就可按数位找出相对应的竹法。

扬琴竹法分类形式与训练常识
  2、反手竹法。反手竹法采取逆向思维相对正手竹法产生的,让左手也具备领先下竹的能力。像正手竹法在镜子中看到的现象一样,完全是反过来的,右手与左手互换后可形成同量的竹法形式。基本规律是节奏重音用左竹先下,单音保持左竹、右竹先后交替,演奏双声部与合音时用左竹奏旋律。传统扬琴 “左竹法”的内容可纳入其中。左竹法不必再做为专用特色,而是必须掌握的自然能力。反手竹法实用性很强。做为技术研究,首先要想到,才会有创造性,才会具有更多的应用空间。长期应用正手竹法,实践中会感到反手竹法不适应,看起来很简单的竹法变得极不顺手,须练习纯熟后方可应用。
  3、混合竹法:合音竹法和单音的正、反手竹法的结合,具有新的竹法意义。合竹,也称合音,即双手同时击弦。一般是左竹在上奏高音,右竹在下奏低音,特殊音位可互换,以演奏方便为宜。凡是不符合正手或反手竹法的情况,都可归结在混合竹法之中。例如:遇到演奏合音或双声部时,左竹奏旋律具有反手竹法特征,单音保持正手竹法规律的情况。再如,双声部并重的赋格曲奏法等。单竹不受节奏重音用竹固定的限制,是根据乐曲中音符走向的音位情况自然设定,有些象梯式木琴用手的情况。例如,合左左合 右右合右 、左左合 右右合等。
  4、传统竹法。传统的扬琴竹法有较固定的演奏习惯和规定,是现代扬琴竹法的基础。研究传统竹法的意义不在于用左竹或右竹,重要的是了解风格性竹法的韵味。
  (1)、八度音右右连手。即兴演奏以旋律加花为特点的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时,常常在句中八度衬音时,用右右右左奏法。在句尾出现后一音是前音的低八度(或再低八度)时,采用右右的右竹连手奏法。以此避免和减少双竹交叉。
  (2)、竹法套路:演奏广东音乐时,竹法因有节奏特点形成常用套路。如,右左│右左 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右(合)│等。用这种头渐密、尾拉宽的方法套用一些旋律简单的乐句,规律性很强。再如,东北扬琴的传统乐曲,在慢板中使用滑颤技法时,常会出现(左颤滑)右 右左颤 |右 左左颤| 右右 右左|的竹法套路。
  (3)、左竹法:生活中以左手为主的人习惯用左竹先下,。他们中间有很高艺术造诣的演奏家,形成了独特的一套规律。其先左竹后右竹交替互换的原则与反手竹法相同。因左竹法的加花衬音的首音为高音,确有音响略显明亮的特点。左竹法演奏第二点是低八度音的衬音正好顺手,即不交叉又不需要连手。另外,用左竹法演奏琴面左侧的高音区有很方便的感觉。演奏广东音乐的民间艺人,使用左竹法者为多。左竹法与反手竹法的概念不同。左竹法是使用者终生专用左竹先下,反手竹法只是双手运动能力类型之一。
  二、 竹法变化形式
  1、连手。左竹或右竹二次以上连续击弦的演奏技术称为连手,也可称连竹、连打。分对等数连手、不对等数连手和单手与连手混合三种形式。例如, 右右右左左左 (对等)、右右右左左(不对等)、 右右右左 右左左左、 右左右左左、右左左右、 右左左、右左左左 右(混合)等等,以上是正手竹法的例子,属于先右后左竹法的扩充,整段使用时规律性很强。这是传统竹法与西洋打击乐演奏技术融通后的一种现象。连手音可分为同音连手与异音连手两种形式。还有不规律的连手,是根据演奏音位的方位而设定,局部使用。连手技法追求熟、匀、巧,模仿双座音、左手颤竹、单手轮音效果清晰。
  2、先手互换。由三个以上单数音符组成的节奏型,起手以后,演奏下一节奏型时,往往要左右手先 下互换。例如,右左右 左右左、右左右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左右左右左等,要求演奏者正反手竹法同等熟练,能够随心所欲地转换。它类似排鼓演奏手法中连续的高中中 低中中的技术动作,适用于首音做点描式旋律在高低音区有规律跳进的乐段。
  3、加重音。竹法结合重音变化,使节奏更具有艺术的魅力和活力,是竹法应用的高级形态。例如,《龙船》(田克俭曲)快速演奏重轻轻轻 轻轻重轻 轻轻轻轻 重轻轻轻、《南疆舞曲》(于庆祝编曲)用合竹奏重音与单竹配合演奏 合空右合 空右合 ,模仿了大·冬 龙大 | 龙冬大的节奏。再如,右左左设为重轻轻、右左左左设为重轻轻重、右左左设为重重轻、左右左右左右设为重轻轻轻重轻等等,都是加重音例子。这一领域已经和打击乐的节奏艺术有了相当的关联,民族与西洋打击乐的练习曲、鼓点、花彩片断均可涉猎。它是练习曲、乐曲创作的潜在素材。这是源于无重音竹法而派生出的一种需特殊练习的内容。力求手感灵敏,能在任意设定的重音点上自如地加入重音。
  4、双声部演奏。简单地说,上声部用左竹,下声部用右竹。当两个声部音符繁简不均时,要采用互为补充的方式。被补充的声部所采用的竹法一般按单声部竹法规律安排。要兼顾下一部分的双声部演奏所需要的竹法衔接。例如,演奏《牧童短笛》(贺禄汀曲),首句句尾要用左竹补奏下声部的音符使演奏较为方便,形成下声部的竹法为右右右左 右左右右,即缓解右竹的难度,又照顾到下一句的双音衔接。后来又出现右竹补高音时,上声部竹法变为左左右左 右左右左。这是实践中摸索出的手法。原则是安排双竹演奏状态均匀,避免偏颇。有时双声部出现一只手持续奏单手长轮音,另一只手独立地做着旋律、琵音或散板式由慢渐快再渐慢等形态的演奏。单手轮需要变成有控制的下意识动作演奏,解放另一只手去演奏任何节奏。双手既互相配合、又互不干扰,双手各自独立。
  三、 设定竹法的特殊情况
  1、多声部竹法的计算。在双声部、三声部和二对三、三对四节奏型等竹法设定时,需要进行计算发音点方可精确演奏。方整类采用最小时值均分数为假定发音点。音符按时值对号入座。例如,八分附点音符对八分音符节奏时,可将单位拍分成四个发音点,确认是一三四点发音,实际形成了后十六节奏型,可用合右左或合左右节奏型练习竹法。二对三(如二连音对三连音)时,可先将单位拍均分为六个发音点(最大公约数),确认一三四五点发音形成大大大大新节奏型,观察各自声部音所处的位置,将音符对号入座,形成合右左右或合左右左竹法。留意去强调一四点为二连音,一三五点为三连音,熟练后会应用自如。按这个方法,三对四、二对五也可用选公约数,确认发音点,逐步找到练习用的新节奏型及竹法。如较好地运用计算发音点的技巧,会创作出三声部甚至四声部的作品,不断发明新的竹法。
  2、技巧的竹法安排。拨弦时,单双音拨弦按单竹或合竹规律把握,如有滑拨插入时,按滑拨之后相接音符的手序向前逆推算,就近连手。例如《双手开出幸福泉》(丁国舜曲)中段的滑拨花彩,应是 右左 右左| 左(滑)右左 |。摘音一般是左掐右拨。但是在细节上的有所不同,如《龙船》(田克俭曲)的中段,虽都是右竹拨弦,但是它有正反拨,即正反 正 | 正反 正 | 正反 正反 正|。相当于正手竹法的规律。反竹(用琴竹背击弦)完全按正、反手竹法安排,无需专设竹法。滑颤类技巧一般用左竹演奏,右竹接补滑颤完成之后的音,技巧用过之后随即恢复正常规律。止音一般为右击左止。泛音演奏要根据琴码左、右侧发音音位的不同,定为左按右击和右按左击二种奏法。装饰音演奏可根据被装饰音的竹法向前推算,如果被装饰音应是右竹先下,那么装饰音为单数的用左竹先下,双数的用右竹先下。指弹系技巧的左右手安排同正手、反手竹法,但是在用中指、无名指、小指勾拨琴柄演奏时,仍有手指指序的安排和正向出轮(中无小)反向出轮(小无中)二种形式。
  3、创意式竹法安排。带有表演性的竹法都可称为创意性竹法,换句话讲,是为了引人注意而利用技术能力刻意安排的竹法。例如,大段的单手演奏、异音连手、三连音换手、前、后十六节奏换手先下、单手轮变指弹轮、单手花彩、三连手奏四连音等等。设计巧妙,会产生演奏动态美。这是一个竹法创新与技术展示并重的领域,不拘于竹法规则。
  4、代用性竹法。极快速的前、后十六节奏的合音、快速八度大跳、快速颤(滑)竹等技巧的演奏,有时技术上暂时做不到,可寻求效果类似的竹法代替,待技术水平提高后再用正确竹法替换。例如在《牧民新歌》伴奏的扬琴谱中,快板有一段速度为每分钟160拍的合合合节奏型,可用合右左代替。在《金翎思——满乡随想》(刘寒力曲)的快板中有段C调每分钟142拍的琶音八度大跳的合合合,可用 右合合代替。有段E调的左竹滑颤因高音Mi音位在401扬琴上是特殊音位,无法滑颤,可改用右左右左 右 的竹法演奏实音。代用竹法是有演奏经验的人常用的办法,即不影响整体效果,又方便演奏或者是可以演奏。关健在于掌握的竹法种类多,有选择的余地。
  5、竹法标记及音位标记。扬琴乐谱标记竹法,有利于规范竹法的普及。左竹的标记用“ㄧ”或英文“L”(Lift),右竹的标记用“ㄧ”或英文“R” (Right)。合竹不设标记。区分左竹奏高音还是右竹奏高音,可用单手竹法标明其中之一即可。个别竹法标记要与音位标记配合,不然会察觉标记的竹法反而不方便。那是因为同音异位时,特选的音位没有标明,产生误会。401扬琴同音异位有九个,402扬琴多一些。音位标记可暂用右三上一(右数第三排琴码、上数第一码位)表示。
  四、 竹法训练。竹法训练在目前尚无系统的教材,现将教学中应用的训练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1、基础训练。用八种节奏并规定相应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养成良好习惯。以正手竹法为例。它们是:右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右、右左左、右·左、空左右左。前三种节奏是正手竹法基本规律的代表形式。后五种竹法是按发音点原理推算的。它们与倍数比关系(放大与缩小时比例不变)的节奏型,竹法规律相同。例如:右 右左│右·左│右右左右左 右左左右左│等。另外,六连音及双数连音等节奏,也可用以上原理完成竹法认定。如,右左右空右左、右左空左右左 等。遇合音自然要用合竹演奏,单音竹法规律不变。例如,合右左、右左合左等。
  2、系统性训练。要分步训练,思路是分阶段、调进度、全方位、多变化。
  (1)设定节拍、选定节奏、编定竹法。从常用节拍2??、3??、???、3??、???和有特点的不常用节拍?、?、?中选出有地区特点、民族风格、艺术价值的节奏型,设定或创作成为不同程度的节奏组合或练习曲。编写时要注意单音形式入手、可加合音变化,节奏型不重复、节奏组合的长度在二小节到八小节之间、训练可模仿打击乐用鼓垫子练习的方法,专攻竹法。正手竹法与反手竹法同步练习。
  (2)编创有音乐旋律的竹法练习曲。把上述节奏组合或节奏练习曲,添上音符。从调式、音区、音域、起落音等因素考虑。如C大调、中音区、一个八度内、中音So到高音Mi,Mi起Mi落等等。创作的旋律要有级进和跳进,耐听。
  (3)音阶式模进及变化:这是基础训练之后进一步训练的方式。将设定的节奏组合,做音阶式的模进练习。先下行后上行一个八度模进(或反之)。熟练后再将模进范围扩展为一个半或两个八度。利用反复与速度进行变化。还可运用增加变化音及移调、转调等方法进行变化。也可将几组不同的节奏型连接,通过顺接、逆接、倒影、逆行倒影的作曲方法加以变化,巩固和练习各种竹法。
  (4)难度递进:用简单的节奏开始,逐渐形成复杂的变化。如,用本文曾提及的八个基础节奏型,分别做为上、下声部组合练习,然后再加其它节奏做变化,善于想象变化的形式,逐渐增加演奏难度,使双手适应双声部的不同节奏变化。
  3、针对性训练。仅从亟待解决问题角度考虑的竹法训练可采用下列方法:
  (1)原有练习曲改造:用原来熟悉的练习曲,加上想练的竹法即可。例如,将《音乐会练习曲》(宿英曲)的主题原来是右左右左竹法,变成右右右左左左三连手或其它竹法,音符不变,节奏变化,使其具有竹法训练意义。再如,《海燕》(郑宝恒曲)是正手练习曲,除引子外,可改成反手练习。在这类变化中,有些曲目要注意个别地方音符要调整八度关系变换音区,以方便演奏。
  (2) 乐曲中选用实例:将乐曲片断或仅仅一个动机的节奏类技术难点,用单独组成或补充组成乐句并上下模进一个或二个八度等创作手法,组成练习曲,进行专门的强化练习。例如,《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许平心移植)D调快板主题的七、八小节,竹法为 合合合合 右左右左ㄧ 右左右左 右左右左右ㄧ 左右左合… 。节选有正反手变化的右左右左右 左右左合这一局部做为节奏训练的原型,向下模进一个八度再模回原型,练习效果很好,可举一反三地应用。
  4 、轮的训练。不论长轮、短轮、双手交替的连续颤轮,都有双手配合的正反手的下轮(或称出轮)与收轮。分右下右收、左下左收、右下左收、左下右收的四种变化,还有合音起轮、合音收轮的两种衔接。
  五、 创作中的竹法设计:早期的扬琴曲创作是先写乐曲旋律,后配竹法,竹法是从属性的。从近年的扬琴创作来看,新竹法的创作和使用已引起重视,竹法的设计逐渐成为音乐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红星歌》(项祖华改编)和《节日的天山》(郭敏清移植)都采用了二对三的竹法来演奏双声部。《青年叙事曲》(许学东曲)加入了右左左三连音八度衬音奏法。《春到清江》(刘维康曲)的花彩段由原奏法右左右左变成具有竹法新意右左左左的连手换音奏法。《黄土情》(黄和曲)在主题部分整段使用了五连音连手,在这段三二结构的五连音中,体现着多种竹法选择。如:右右右左左、 右左左右左、 右左右左左等。《金翎思——满乡随想》(刘寒力曲)在创作冲动中已有对竹法的考虑:左手先下的花彩琶音、连手右左左右、右左左、竹法组合右左合合、用加重音的反手竹法左右左右左右六连音,演奏点描式琶音旋律。《古道行》(黄和曲)大段的快速合音奏法等等。在这些例子中,扬琴竹法的应用使乐曲演奏增加了难度和趣味,对音乐表现越来越显得重要。
  综上所述,竹法研究集思广益。纵览其它乐器的技术发展,如丰富变化的小提琴、钢琴、琵琶等乐器的弓法、指法仍在不断发明创造,给人启迪。 扬琴竹法研究是扬琴演奏艺术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继承传统,展望未来。因此,要学习和研究前辈扬琴演奏家们有关竹法应用的宝贵经验,发现与创造有价值的竹法,开拓实用性新竹法的应用领域,逐步深入对扬琴竹法研究,不断探求其内在规律,建立规范的扬琴竹法新体系。

相关文章 推荐

扬琴来源与发展
人气:158
扬琴百科
扬琴来源与发展
扬琴经典曲目简谱:丝路掠影 乔帷进曲 项祖华编曲
人气:91
扬琴乐谱
扬琴经典曲目简谱:丝路掠影 乔帷进曲 项祖华编曲
扬琴弹奏方法
人气:147
扬琴教程
扬琴弹奏方法
扬琴家《于海英》个人简介
人气:465
扬琴名家
扬琴家《于海英》个人简介
扬琴演奏中的记谱法
人气:281
扬琴教程
扬琴演奏中的记谱法
扬琴经典乐曲简谱:天山诗画&黄河曲
人气:85
扬琴乐谱
扬琴经典乐曲简谱:天山诗画&黄河曲
扬琴的击弦方法
人气:96
扬琴教程
扬琴的击弦方法
《Let your dreams fly》|向阳成长,让梦飞翔
人气:94
扬琴百科
《Let your dreams fly》|向阳成长,让梦飞翔
敲扬琴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人气:158
扬琴教程
敲扬琴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扬琴的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人气:67
扬琴教程
扬琴的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扬琴家《孙莉莉/女子十二乐坊》个人简介
人气:412
扬琴名家
扬琴家《孙莉莉/女子十二乐坊》个人简介
世界扬琴三大体系 欧洲/西亚/中国扬琴体系
人气:456
扬琴百科
世界扬琴三大体系 欧洲/西亚/中国扬琴体系

大家都在看

扬琴的换手方法

扬琴的换手方法

在扬琴演奏中,关于左、右手的倒换,安排得是否合理、方便、科学,关系到演奏质量,和练琴效率的高低问题,对这一问题,如果在演奏中,能根据乐曲进行的需要,对左、右两手的倒换,...

扬琴教程 125 阅读

扬琴的换手方法

扬琴的换手方法

在扬琴演奏中,关于左、右手的倒换,安排得是否合理、方便、科学,关系到演奏质量,和练琴效率的高低问题,对这一问题,如果在演奏中,能根据乐曲进行的需要,对左、右两手的倒换,...

扬琴教程 114 阅读

扬琴演奏的两种基本技巧

扬琴演奏的两种基本技巧

学习扬琴首先应该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即全身自然放松,双脚自然落地距离与肩同宽,坐姿端正,微呈含胸拔背之势,肩和大臂自然下垂,小臂曲肘平伸,手持琴竹,眼看琴面,表情要自然...

扬琴教程 233 阅读

扬琴演奏中如何调息?扬琴调息方法

扬琴演奏中如何调息?扬琴调息方法

扬琴演奏中的调息应理解为调整呼吸或调整气息,调息是气功三调(调心、调身、调息)中的重要一环。演奏中的调息是指气在演奏中的运用,如在演奏时要气与声相合,并且做到以意领气、以气...

扬琴教程 88 阅读

扬琴考级曲目《黄土情》难点教学

扬琴考级曲目《黄土情》难点教学

这是一首极富西北风的扬琴曲。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表现了西北人民的淳朴与自然。全曲共分为五部分:(1)[引子]:雄浑激昂,凄婉苍凉。(2)[一]段:纵目远眺,感怀往事,九连...

扬琴教程 157 阅读

扬琴表演训练四大要领

扬琴表演训练四大要领

根据笔者对扬琴艺术学习与表演的经验,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扬琴表演的训练: 1.增强手腕的灵活性 手腕是否放松、灵活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扬琴艺术的各种表演技巧并发...

扬琴教程 187 阅读

扬琴手腕灵活训练教学

扬琴手腕灵活训练教学

手腕灵活的训练。手腕是否放松、灵活是演奏轮音的基础。手腕若是紧张、僵硬,轮音的演奏便无从谈起,故笔者的第一步便从解决手腕的紧张入手。 具体方法是: 首先向学校申请几副铁鼓槌...

扬琴教程 247 阅读

扬琴演奏方法比较

扬琴演奏方法比较

第一节 扬琴演奏手形 扬琴演奏正确手形,是半握拳状的手型,是从握拳状手形到半握拳状手形的过渡,演奏手形呈虚拳空心,并要求手指自然弯曲,手指关节自然突出。对手指的具体位置要求...

扬琴教程 162 阅读

扬琴的结构

扬琴的结构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 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

扬琴教程 105 阅读

现代扬琴演奏技法

现代扬琴演奏技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建国以来扬琴在乐改、教研和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扬琴的演奏技法也有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尤以对姊妹乐器演奏技法借鉴和多声织体的广泛运用及出现...

扬琴教程 180 阅读

扬琴初学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扬琴初学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扬琴是一件外来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是我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近些年随着民乐在国内为人们日益喜爱,学习扬琴的少年儿童人数也日益增多。对于扬琴学习者...

扬琴教程 81 阅读

扬琴、古琴、古筝有什么区别?

扬琴、古琴、古筝有什么区别?

首先,三种都是弦乐器。音色也有不同的。 扬琴:是通过敲打弦来获得声音的。古筝:是要在手指上套上指甲,通过弹拨,另一只手压弦来获取 音乐。古琴:跟古筝差不多的道理,但是在体积...

扬琴教程 260 阅读

扬琴的换手方法

扬琴的换手方法

在扬琴演奏中,关于左、右手的倒换,安排得是否合理、方便、科学,关系到演奏质量,和练琴效率的高低问题,对这一问题,如果在演奏中,能根据乐曲进行的需要,对左、右两手的倒换,...

扬琴教程 167 阅读

扬琴八大技法详解

扬琴八大技法详解

1.扬琴艺术的弹奏技法 弹奏技法是扬琴艺术的基础特色,是从持竹开始的,不仅关系到弹奏者运竹、弹奏的感觉;而且还影响到弹奏方法的选择以及所呈现出的音色与音质效果等等。王沂甫认为...

扬琴教程 318 阅读

扬琴左右手的五种换手方法

扬琴左右手的五种换手方法

在扬琴演奏中,关于左、右手的倒换,安排得是否合理、方便、科学,关系到演奏质量,和练琴效率的高低问题,对这一问题,如果在演奏中,能根据乐曲进行的需要,对左、右两手的倒换,...

扬琴教程 10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