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西洋乐器>木管乐器>

单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单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2)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巴塞特单簧管

  巴塞特单簧管为单簧管的近亲。声音非常“温暖”甜美,曾经在一定时间内受到大众喜爱。通常有C、bB、A三种,以A为主。音域比单簧管还要宽广。莫扎特有五首嬉游曲和协奏曲为之创作。但是该乐器音准极难控制,指法极难掌握,当今世界公认最好的巴塞特演奏家是安东尼·施塔德勒(Anton Stadler)(1753-1812)——莫扎特的好友。但是施塔德勒过世后,该种乐器由于难度太大,渐渐淡出乐坛。其主要作品有:莫扎特的《共济会葬礼进行曲》(K.477)、《第十号小夜曲》(K.361)、歌剧《后宫诱逃》(K.384)、《狄托的仁慈》(K.621)、还有最后的《安魂曲》(K.626)。

单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单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保养

  单簧管的制作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胶管,一种为木管。木管分为红木和乌木制作,一般高档乐器采用非洲乌木(Dalbergia melanoxylon)即(African Blackwood, Grenadilla, or Mpingo)制作。

  ●木制的单簧管护理

  ●新购木制的单簧管乐器时

  单簧管的管体是利用天然的木材(GRENADILLA)制造,所以对急剧的温、湿度变化非常敏感,这也是造成管体损伤破裂的原因。因此,对于新购乐器使用在第一次吹奏时间宜短(约五分钟),第二次十分钟,第三次二十分钟,并切记于内外管涂上护木油(BORE OIL)以防止木质管身破裂。

  [注意]:木制的单簧管,新乐器买来一定要在内外管上进行全面涂油——白油和缝纫机油都可以。首次吹的时间不要过长原因是新乐器木头活性比较强烈,从5分钟到10分钟循序渐进,冬天不要在大风天里使用乐器,最好不要拿到室外,不要把乐器放在暖气和高温的地方,夏天不要暴晒,这样能防止或减少木制的单簧管的裂缝现象。

  ●安装

  安装前在接合处(每一节有一圈软木的部位)涂上软木膏(CORK GREASE)润滑,请注意不可在按键上用力。

  ●吹奏后的保养

  1.清除管内水分:用通条布(M)穿过管体内将里面的水分完全清除。接合处(Joint)容易残留水分,请利用清洁纱布(Polishing gauze)小心地清除水分似避免产生裂痕。[ (M):指中型通条布]

  2.吹嘴的清洁:吹奏后请务必将哨片(reed)取下并将水分擦干妥善保管。吹嘴用完后要清洗干净,再用通条布由接合处插入清除水分。

  3.清除皮垫的水分:将吸水纸夹在皮垫与音孔间把水分吸干,注意不要损伤到皮垫。

  4.清除表面污垢:用清洁布(POLISHING CLOTH)顺着管体轻轻擦拭,不要在按键上用力以免伤及皮垫。

  注意:清洁完后,通条布与乐器分开放置,以免是乐器受潮。

  ●每周一次的保养

  细部清洁:配合管体的清洁,话用音孔清洁棒在按键的下侧、间隙等部位作细部清洁。

  ●每月一次的保养

  按键的检查:检查按键状况是否灵活,可以用一把小毛刷或废旧毛笔清楚间隙部位的污垢,检查按键是否灵活,螺丝是否松动。键润滑油的使用在按键螺丝部位滴上少量的键润滑油(KEY OIL),不需要把螺丝松开。也不要滴得太多,一两滴即可,然后活动按键若有沾在管体上要擦拭干净。音孔的清洁:请用音孔清洁清除按键音孔上的污垢。

  ●每年一次的保养

  送至专业乐器店做保养(全面保养):专业人员会帮助你测试皮垫有无漏风,并更换皮垫。同时,进行全面清理。(包括螺丝、软木、按键等)

  ●电镀处理的单簧管护理

  电镀处理的单簧管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有表面变色的情形发生,这对吹奏来说没有影响,只要加以擦拭就会恢复原来的光泽。

  ●喷漆类:使用LACQUER POLISH喷漆清洁剂

  ●镀银类:使用SILVER POLISH镀银清洁剂

  ●金属类:使用METAL POLISH金属清洁剂

  还有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不要自己乱弄乱掰,因为各厂家的乐器质量不统一,法国品牌BUFFET的乐器一定要返厂去修,否则会越修越坏。

  学习

  其实在各类乐器中,单簧管对学习者的先天条件要求是较低的。作为一种管乐器,它不像弦乐类乐器以及钢琴要求一定的“童子功”,即成年后手指的灵活度下降造成可塑性降低不利于练习,而又不像大多数其它管乐器对肺活量有较高的要求。

  单簧管需要的肺活量不但比小号、长号等铜管乐器或巴松(大管)等大型木管小,甚至因为演奏口型等因素,比长笛等木管乐器的用气量还要少(长笛不是包含整个笛头,因此气息利用率较黑管低)。因为这个原因,单簧管适合换牙后儿童开始,往后任意年龄段的人学习,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轻易体会到学习单簧管的乐趣。事实上,只要心肺功能正常,上牙基本整齐(下牙由于在演奏时被下唇包住,影响不大),就适合学习黑管!

单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单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开始学习任何乐器,即便作为业余爱好学习,都应当聘请家教或者参加学习班,黑管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各地黑管教学情况的巨大差异,原则上应当聘请黑管教学经验丰富,并擅长演奏的老师,相对而言会比简教多种乐器的老师更好,不过在专业院团工作的老师或者演奏员通常除了黑管外还擅长萨克斯教学。

  发展概况

  单簧管在国内被人们习惯地成为“黑管”,而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则称其为“竖笛”,英语Clarinet译音为“克拉林奈”,意大利语Clarinetto,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国际上统称为“克拉尔奈特”。这种乐器使用一枚簧片使乐器发音,为西洋木管乐器之一,产生在十七世纪末叶,起源于古希腊,于十九世纪末叶传入中国。

  最初的单簧管是欧洲古代的一种叫做芦笛的乐器,呈圆柱形,没有按键,也没有喇叭口,只有七个音孔。后来,芦笛渐渐演变成了单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沙吕莫管(又翻译成夏吕莫管)。随着音乐的发展,这种乐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据有关资料证实,第一个改革这种乐器的人是德国的一位乐器制造师,名叫约翰·戴内(Johann Denner 1655-1707)。约在1700年左右,他在乐器管上安装上了两个键子(一个是由左手食指控制的a1音键,一个是由左手拇指控制的十二度泛音键,后者和今天作用不同、泛音键与a1键同时按下后得到b1音)和一个喇叭口,这就是最早由戴内改革发明的两个键子的单簧管。从此,便打开了单簧管发展的道路,后经巴托尔特将乐器管身延长,并增加第三个键子(低音e、打开十二度泛音键后得到b1音,此时泛音键开孔位置也更靠下,与前方a1键同时按下后得到降b1音);德国乐派创始人约瑟夫·比尔(Joseph Beer 1744-1811)在乐器上安装了第四个和第五个键子,增加了四个音(低音升f,降a,十二度泛音为升c2,降e2);到1791年由法国单簧管演奏家,巴黎音乐学院第一批器乐教授,格扎维埃·勒费福尔(Jean Xavier Lefèvre 1766-1829)给这一乐器增添到第六个键子(升c1,这是欧洲大陆的情况,但在英国为一个由右手食指控制的侧键,起到a1和b1之间的颤音作用)。至此,对单簧管这一乐器的改革历经一个世纪,从戴内到勒费福尔等人历尽艰辛,使单簧管发展到六个键子。这个时期单簧管的演奏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就在这个时期,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年)创作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并且首先将单簧管应用于乐队。与此几乎同时,还有德国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塔米茨父子(J.Stamitz 1717-1757和C.stamitz 1745-1801)大力发展了单簧管艺术,小施塔米茨更为单簧管创作了二十余首协奏曲。

  1812年,经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缪勒(Iwan Mueller 1786-1854)的潜心研究,成功的研制出能够演奏各种调式的十三键单簧管,这种新结构的单簧管使演奏者在技巧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深受人们的赞誉。后来又经Oskar Oehler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使之更加精巧,并形成了欧勒体系(Oehler system)。当今,德国、奥地利单簧管演奏家大多采用欧勒体系的乐器。

  1839年,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巴黎音乐学院教授、法国乐派重要人物克洛泽(Hyacinthe Eléonore Klosé 1808-1880)和法国著名的乐器制造商路易·奥古斯特·布费(Louis-August Buffet 1816-1884)两人一起做了大量改进十三键单簧管的工作。他们在引进勃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为长笛创造发明的活动圆键体系之后,使单簧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并与1843年在历史上第一次推出了勃姆式单簧管,后来又结合安迪尔(Andir 1840-1876)精湛的制作理念与工艺,最终形成勃姆体系(Boehm system),尤其单簧管的基本构造很大程度上源于Andir单簧管。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演奏家使用的单簧管都为勃姆体系。虽然这一乐器在近代还有新的改进,但从1843年至今历经一个半多世纪,克洛泽发明的这种勃姆体系单簧管的基本构造一直保持到现在。

  19世纪初,贝尔曼先生(Carl Baermann 1810-1885)出版了自己的《单簧管演奏法》(Vollständige Clarinett-Schule),这是全世界最杰出的单簧管教程之一。19世纪末,罗扎诺夫(Sergei Lozanov 1871-1937)和罗赛(Chrysogone Cyrille Rose 1830-1902)等人又分别出版了自己的单簧管教程,尤其是罗扎诺夫,开创了音乐学院的单簧管专业教学,为单簧管学生们开辟了正规的学习之路。而罗赛继承并发扬广大了他的老师 - 巴黎音乐学院克洛泽的单簧管教学方法,并为推广及规范勃姆体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响板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响板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4200
打击乐器
响板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响板图片及构造介绍
小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小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3730
铜管乐器
小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小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铃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3455
打击乐器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铃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钹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钹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2531
打击乐器
钹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钹图片及构造介绍
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17
木管乐器
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三角铁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三角铁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2045
打击乐器
三角铁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三角铁图片及构造介绍
圆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圆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669
铜管乐器
圆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圆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大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大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315
打击乐器
大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大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英国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英国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1295
木管乐器
英国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英国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锣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锣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248
打击乐器
锣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锣图片及构造介绍
中提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中提琴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1240
弦乐器
中提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中提琴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木琴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205
打击乐器
木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木琴图片及构造介绍

大家都在看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