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西洋乐器>木管乐器>

萨克斯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萨克斯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3)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演奏方法

  概述

  管乐吹奏技术取决于唇、舌、呼吸、手指的协同动作。  因此,运用舌吐音是吹奏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专家学者也说吐音是管乐吹奏者“最糟糕的敌人”,实践也证明,由于运用吐音上的问题,不能完美地表现作品。关于运用舌吐音的几个问题:

萨克斯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萨克斯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舌与气速

  运用舌吐音时,要形成稳定而激进的高压气速,吐音效果则能改善。反之,气速不稳定,而以松散、无聚集力,无控制地呼吸,不是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没有应用正确的气息吹奏,即是运用舌吐音也不奏效。因此,必须让学生认真练习呼吸,以及通过练习长音,对每个音形成适当、准确、稳定而激进的高压气速。

  发音原理

  吐音时的舌头状态、位置、动作、起吹的发音原理:吐音时的舌头状态——松弛自然,微微抬起;位置——舌“尖”稍向上投,接触哨片;尖”的下沿,接触“两尖”处的部位要小而少;动作——舌前半部的音尖,既是在微微什缩,又是在工下轻微地触动哨片尖的下沿,发“突”或“都”音节。舌的状态、位置、动作要反复琢磨,不断苦练,才能使音头在吐音时放松,舒适自然,吐音效果才能达到干净清楚纯美的程度。吐音要以慢练起,逐步达到快吐音,起火的发音原理——吐音时气不能断,气压始终保持在音尖周围,当舌头触及哨片尖的下沿时,使气流不能通过笛头与哨片之间的风口进入笛管,舌尖阻止了气流使哨片不能产生振动,发音也就终止了;当舌尖离开哨片尖的下沿时,使气流通过笛头与哨片之间的风口,由哨片产生振动而发音;舌尖触及哨片尖下沿的时间愈短,离开愈长,发音愈长;音尖触及哨片尖下沿的时间愈长,离开愈短,发音愈短,这时舌尖起到如同活塞或阀门的作用。

萨克斯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萨克斯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主要毛病

  第一,舌尖带动舌根前后大动,不仅延缓音的动作,而互脖子、喉头、双唇、面部肌肉都动,过音效果发出“丢欧”(diu ou)或“歹哀”(dai),以及其它混杂声音,破坏音乐风格,这是很糟糕的吐音。

  第二,舌头触及哨片的面积过多、紧、重、猛,发出的声音死硬,使声音失常,破坏音乐效果。

  第三,在连续的吐音中,每起吹一音断气一次吸气一次,多此一举造成唇部。两腮、颈部也动,使起吹的音头粗野难听,破坏音乐效果。以上吐音毛病,必须按照前面讲述的两个问题加以纠正。

  吐音法

  第一,单吐法

  采用三个音节吐音:“突”(tu)、“都”(du)、“啦”(1a)。“突”式吐音,经常采用于演奏干脆快速的乐段,这个音节在音头吐音时,可以增进舌头动作的稳定性,而且动作简捷,所以这个音节称之为“基本吨音”,使演各者发出各种表情变化和有特点的音乐效果。如长、短、快、慢、强、弱,但就其发出“突”(tu)音节的原则始终不变。“印”式吐法,又称“软过音”,舌头的位置和动作大致同基本吐音法,音头可稍稍平一点点,舌尖可稍微呈圆形,起音动作要有轻柔的意念,使发出的声音柔和并更富有连贯风格,这种吐音经常用于抒情旋律乐段的演奏和连断音(Legato—Staccato)的演奏。“啦”式吐法,虽用的少,但很有用,舌在哨片尖下沿轻微一扫,是挨非挨,断音极轻弱的吐音,使你能感觉到,而又实际听不到的效果,处理的极其灵巧微妙,这种吐音充分展现出高超演奏家的艺术特长。

  第二,双过法(又称腹吐法)

  双吐法用:突——库”(tu—ku)或“特—卡”(tc—ka)两个音节。双吐需要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起音和收音方法,一般采用音阻止哨片扳动和咽部切断气流两种方式交替使用的方法。双吐法擅于演奏快速的乐句,需有单吐法的良它基础,并对发音力度的控制和音乐表现方面有较好的素质,做到奏出的声音节奏平稳、音量平衡,起吹音统一,掌握十分熟练,才能在乐曲演春中,运用自如。

  第三,三吐法

  ——用“突——突——库”(tu—tu—ku)或“特——特——卡”(te—tc—ka)三个音节。这种吐法可同双吐法一样奏出极快的乐力,特别适合三连音形式或三个不同音反复形式的乐勾结构。这种三吐法常常使每一次反复的“突”显得过分突出,所以有些演奏者采用另外一些吐音的音节转换,如:tu—ku—tu或ku——tu---Kuo

  第四,气吐法

  ——用“夫”(fu)或“都夫”(du fu)音节的口型。这种吐音是萨克管在演奏轻音乐时常用的一种吐音法。练习时,尽可能少舍笛头,上齿靠近笛头前,下展尽量放松,做到上紧下松,哎音可直接由气带出“夫”(fu)声,也可以音带出“都夫”(dufu),此种过音多用于较慢的抒情乐曲。

萨克斯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萨克斯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第五,弹过法(又称滚音)

  记谱术语Frullato,弹过音用“突鲁鲁…”(tululu…)是用舌头快速颤动的奏法。这种吐音在乐队演奏中很少用,使用于特殊的音乐效果。

  5.单吐法(也称基本吐音法)——演奏者根据音乐表情变化的特点,可发出轻、重、长短等各种起吹效果,但“突”(tu)音节的发音原则始终不变。

  第一,连音(连奏)Legato记谱 在演奏连音线内的若干音符时,除第一音按音乐风格吐音外,连线内的其它音符,不用舌吐音,通过改变唇肌的张弛和呼吸能量加上指法的转换,不断地用一口气使音与音之间连贯圆滑地演春。

  第二,柔和起吹(粘连)Portato记谱在演奏中,如同次奏连音,但用“郑”(du)音节,连续不断地十分连贯地用舌头轻柔舒展地起吹每个音,用于富有表现力的优美抒情的乐曲中。

  第三,次连音(断连音)mczzo staccato记谱在演奏中,介乎连奏IJeSato与断奏Staccat。之间的演奏法,用基本吐音法“突"tu)音节起吹每个音,在演奏每柏的时值上,约占四分之三柏。第四,保持音Tenuto记谱在演奏中。要奏足该音符的时值,其效果与连各Iegato相似,音与音之间要连责圆滑,用基本吐音法“突”(tu)音节起吹每个音,是区别连奏Legato和柔和超吹Portato的地方。重音起吹

  第五。重音奏法accent记谱在演奏中,用基本吐音法“突”(tu) 音节起吹,在一拍的时值内奏出由强渐弱的效果,主要是音与富有弹性的腹肌动作的控制。

响板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响板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4200
打击乐器
响板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响板图片及构造介绍
小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小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3730
铜管乐器
小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小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铃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3455
打击乐器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铃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钹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钹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2531
打击乐器
钹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钹图片及构造介绍
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17
木管乐器
大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大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三角铁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三角铁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2045
打击乐器
三角铁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三角铁图片及构造介绍
圆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圆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669
铜管乐器
圆号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圆号图片及构造介绍
大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大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315
打击乐器
大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大鼓图片及构造介绍
英国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英国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1295
木管乐器
英国管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英国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锣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锣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248
打击乐器
锣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锣图片及构造介绍
中提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中提琴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1240
弦乐器
中提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西洋乐器中提琴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木琴图片及构造介绍
人气:1205
打击乐器
木琴历史与特色简介 打击乐器木琴图片及构造介绍

大家都在看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