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乐器>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2)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时间:2019-04-26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木鱼传说

  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 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划船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 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了结了大鱼性命并将 它拖上船头。刹时间,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 ……”。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 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之名

  关于“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据此,木鱼当为佛门僧侣所创制,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此前,相传木鱼的前身乃是一种称为“木扑”的简单木块,后才刻为鱼像,称作木鱼。因不入宫廷音乐,故历代正史不载。木鱼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 宗教歌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明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用于说唱木鱼歌和昆曲伴奏。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剧场里所用的乐器中就有木鱼。后来又逐渐在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应用。木鱼除在佛教、道教音乐使用外,还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乐队中。

  木鱼歌

  中国南方弹词系统的曲种。又称摸鱼歌。流行于广东地区。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屈大均《广东新语》曾记载其演出盛况。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这种抄本或刻本,名为木鱼书。

  木鱼歌虽属弹词系统的曲种,但与苏州弹词不同,没有开篇、诗、词、套数和说白。以后受粤曲、南音和龙舟歌的影响,始插以说白。演唱时用二胡、古筝、琵琶、三弦伴奏,也可用竹板击节。曲调分“正腔”和“苦喉”两种。前者爽朗明快,欢乐喜悦;后者沉郁悲恻,哀怨缠绵。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书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4000 ——5000 卷之多。内容良莠杂陈。有从佛经故事和宝卷改编的,如《 目连救母 》、《 观音出世》;有来自小说传奇之作,如《仁贵征东》、《白蛇雷峰塔》等;也有反映现实社会题材的曲目,如描写反美华工禁约的《金山客自叹》、《华工诉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国事诉根源》等。传统曲目以《花笺记》、《 二荷花史 》最为著称。

  演奏

  演奏时,大团鱼形木鱼需置于地面上,小圆鱼形木鱼则用左手托持,右手执棰头呈橄榄形的木棰敲击,发音短促,音色清脆洪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常用于戏剧、曲艺伴奏、器乐合奏、民族乐队和宗教音乐中。木鱼在戏剧中,用于昆曲、京剧、晋剧(山西中路梆子)和藏戏等剧种的伴奏。广东音乐使用的是长鱼形木鱼,在合奏中有时要使用大小两个木鱼,大木鱼发低音,小木鱼发高音。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汀、浙东吹打、河北吹歌等民间器乐合奏中,多应用小团鱼形木鱼,它常与鼓板一起配合使用,以鼓板击重拍,用小木鱼击轻拍。在十番锣鼓、福州十番、闽南十音、福建南音等器乐合奏中,小木鱼是不可缺少的乐器,除用以敲击轻拍外,还将它所发之音,视为主要音色之一。在民族乐队中,常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整套团鱼形木鱼,它们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套,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有时也用以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用来模仿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在佛教、道教音乐中,木鱼既是法器,又是离不开的节奏乐器。

  团鱼形木鱼还在曲艺木鱼歌中应用。木鱼歌又称唱木鱼或木鱼书,是节奏自由的吟诵体说唱,过去多由家庭妇女用广州方言表演,唱时不用吹、拉、弹等乐器伴奏,只用木鱼击之以为节拍。这种民间说唱形式始于明代,广泛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木鱼歌的唱腔后被粤剧吸收为唱腔的—种。长篇曲目有《花笺记》,《荷花史》等,短篇曲目有《琵琶上路》、《楼台会》等。

  法器名

  古代的木鱼又称木鱼鼓、鱼鼓或鱼板,其形状、用法均与后世不同。《释氏要览》卷下〈杂记〉犍稚条云(大正54·304a)︰‘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稚也。’《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木鱼条云(大正48·1156a)︰‘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由此可知,古代的木鱼是板状(挺直的鱼形),主要用以集合僧众。

  形状来源

  至于为何为作鱼形,《释氏要览》云(大正54·304a)︰‘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创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蒲牢为之大鸣也。’《敕修百丈清规》则云(大正48·1156a)︰‘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起源

  根据黄兆汉先生在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卷八所记略同,末云:"宫观有木鱼自兹始也"。(《道藏》17/861)

  可见,道观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已开始使用木鱼,比司空图的记载早了一百多年。由上可知,木鱼最初是长形的,不仅用于召集道徒,也用于讲经。衢州即今浙江衢州市,由衢州道观献石鱼可知,在此之前,衢州或江表的道观已用石鱼来召集道徒或讲经。为什么将玉石刻成鱼形呢?原因无非有二:其一,鱼为祥瑞之物;其二,迷信鱼形器物能发出更响的声音。这一风俗其实在六朝就有了。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云:

  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云:"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于是如言,音闻数十里2。

  可见,西晋时,人们已用桐木刻作鱼形,用作击打之器。

  1988年在四川金堂县杨柳乡出土的汉代石棺有拴马、鱼、铎的画像,如下图3:无疑,悬着的鱼同铎一样应是一种鸣器,这就是说汉代民间已有使用鱼形鸣器的习俗。四川汉代石棺画像多系神仙传说,四川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很可能四川道教已经使用鱼形鸣器。

  但可以确信的是,晋宋时期,道观已经出现了木制的鱼形器物。《异苑》卷七云:

  湘君庙位于洞庭湖君山,因湘妃而闻名。蒋道支刻木为鱼,中空,颇类似于后世的圆形木鱼,只是用途不同罢了。可见,道观使用木鱼虽然始于唐代,但其源头却在汉晋。

  五代王定保(870-约955)《摭言》云:

  天竺长老自然不知道木鱼的来历,而卞法师的解释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其实,此时僧舍悬用木鱼最多也不过一百来年历史。但奇怪的是,在释道相争甚烈的唐代,寺院仿用木鱼,却没有招致道士的攻击,以致于佛教徒将木鱼的发明系于佛的名下。

  唐代道观使用木鱼的风气,一方面渊源有自,一方面与唐玄宗的喜好有关,而寺院也渐染此风,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释道相激的事实。

  不过其实木鱼就是以前的犍稚,就是两块长方形的木,日本从唐代引进的佛教还保留敲击犍稚诵经的习惯。

  代名词

  通常也被用以来称一个人愚笨!木鱼通木愚!

  意义

  以木制成的鱼,在读诵经文时叩击之。据说鱼类昼夜常醒不眠,今以木刻成鱼形而叩击之,目的在警惕众人不可昏沉懒惰,应该昼夜精勤修行佛法,直到成功为止。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63
体鸣乐器
串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串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819
弦鸣乐器
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179
弦鸣乐器
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3055
膜鸣乐器
排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排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9
弦鸣乐器
大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大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578
体鸣乐器
碰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499
弦鸣乐器
中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中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99
体鸣乐器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228
弦鸣乐器
乌孜别克热瓦普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82
膜鸣乐器
达卜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达卜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114
弦鸣乐器
四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四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人气:2093
体鸣乐器
镲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镲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大家都在看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刚洞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刚洞,是藏族、蒙古族、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又称冈令、扎令。冈意为腿,洞 意为号,令意为笛。汉族称法号、喇嘛号、短角铜号、银腿号、叫鬼号。流行于西藏、 内蒙古...

气鸣乐器 284 阅读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什么是三角铁?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1、三角铁介绍 三角铁又称三角铃,是一种古老的 打击乐 器,是管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乃至歌舞剧乐队中必不可少的 打击乐 器。常常在华彩性的乐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强气氛。 2、三角...

民族乐器 178 阅读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傣玎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中文名: 傣玎 流行地区...

弦鸣乐器 1120 阅读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朗多依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朗多依形似二胡,琴筒、琴杆、弓杆均用竹制,琴筒一端蒙笋壳为面,弦和弓弦用鸡螺丝细藤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演奏,音色柔和,音量较小。民间用于独奏...

弦鸣乐器 142 阅读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瓦格洛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文名: 瓦格洛 性 质: 佤族吹口气鸣乐器...

气鸣乐器 117 阅读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

弦鸣乐器 175 阅读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蹈到属于什么乐器?蹈到的演奏方式

一、蹈到介绍 蹈到,克木人综合奏体鸣乐器。据形制译称竹音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腊县勐满等克木人聚居地区。 二、蹈到的结构 蹈到是用竹管制作,选取长80厘米~100厘米...

体鸣乐器 89 阅读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小钹是什么?小钹介绍

一、小钹介绍 小钹,又名小镲;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 二、小钹的结构 小钹的构造简单,钹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

民族乐器 804 阅读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巴葛丢冬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中文名: 巴葛丢冬 属 性: 乐器 地 区...

气鸣乐器 173 阅读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艾捷克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中文名: 艾捷克 外文名: Gijak 又 名: 哈尔扎克 起源于: 维吾...

弦鸣乐器 864 阅读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海螺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海螺,古称贝、蠡,是藏、蒙古、满、纳西、傣、京、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藏语称董、措董、董嘎尔。蒙古族称冻思。傣语称海三。汉语称梵贝、法螺、螺号、玉螺、玉蠡等。...

气鸣乐器 292 阅读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铃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铃鼓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吉林延边等地,鼓框木制,单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种。用于歌舞或器乐合奏。 铃鼓又...

膜鸣乐器 1550 阅读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师刀是什么乐器?师刀的演奏方式

一、师刀介绍 师刀,又称铃刀、响刀。是满、壮、苗、瑶、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满语称哈马刀,东北称萨满刀。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 二...

体鸣乐器 91 阅读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碰盅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碰盅,蒙古族打击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用铜铸造,形如小钹,直径7.6、厚0.6厘米。由两面组成。盅面中部凸起,呈半球状,球中心有小孔,可设环系结铜链、红绸、布带...

体鸣乐器 173 阅读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木鱼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木鱼,打击乐器。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 ,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器,源于道教,后逐...

体鸣乐器 229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