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苗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仁、兴义、贞丰、雷山、黄平等地。历史久远,据传早在苗族先民迁徙贵州之时,由于穿行深山老林之间,为鼓舞士气、驱除野兽,人们就以击板凳为号,声震山林。此后,板凳既是苗族村寨家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又成了苗族节日舞蹈的舞具。
板凳,苗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仁、兴义、贞丰、雷山、黄平等地。?
历史久远,据传早在苗族先民迁徙贵州之时,由于穿行深山老林之间,为鼓舞士气、驱除野兽,人们就以击板凳为号,声震山林。此后,板凳既是苗族村寨家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又成了苗族节日舞蹈的舞具。
板凳多采用坚硬木料制作,凳面一般长22厘米——30厘米、宽12厘米——15厘米,凳腿式样有多种,凳高20厘米左右。凳腿间有一横木,可用手握执。两个为一副。?
演奏时,左右手各执一凳,互相碰击而发音,音色清脆响亮。无固定音高。多用于节日、喜庆等场合的民间舞蹈板凳舞、板凳铜鼓舞伴奏。每逢正月初三到十三,是兴仁等地一年一度的“跳月节”,各家男女老少都携带家用的板凳汇集于广场上,共同跳起板凳舞。舞场上先备酒数瓮,选一聪颖少女司酒,青年男女数十人双手持板凳跳舞,用板凳击节合舞步为酒令,凡错击或错步者就要罚酒。在苗家还有这样的风俗,男孩满月时要吃满月酒,也要跳板凳舞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