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时,声音通过口腔传送到头腔额窦(眉毛中间点上方)处,通过共鸣振动发声,声音圆润明亮,同时具有穿透力。以下介绍民族唱法发声技巧,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民族唱法最早起源于公元前6000多年的母系氏族社会,诞生于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的“号子"中。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由古典戏曲逐渐发展到近现代的民族唱法。
一、呼吸
呼吸是族唱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和通俗唱法一样,民族唱法也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气体通过鼻道进入到肺部和腹部,胸腔和小腹扩张,横隔膜下降,腰围扩张。这种方法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那就是把鼻子凑近鲜花,闻吸花香。
掌握了这种呼吸方法,唱歌时保持这种状态,下胸部和腹部也保持扩张,把气息支点放在横隔膜上,均匀缓慢地呼气。不管吸气,还是呼气,胸腔和腹部都保持住扩张状态。呼气发声的时候,给小腹向内压缩的感觉,让气体由下向上,冲击和摩擦声带发声。越是高音,腹部和后腰越用力,嗓子不用力。
二、打开腔体
民族唱法分为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五个腔体,主要用到口腔和头腔,然后是鼻腔和咽腔,比较少用到胸腔。
演唱的时候,打开牙关,提起笑肌,把舌头平放,抬起上腭软口盖和小舌头,鼻腔至头腔通道横向打开,放松下颚,适当扩张咽腔,喉头稍微下移保持稳定位置。打哈欠和受惊发出“啊”时的口鼻咽腔状态对民族唱法来说也适用。
唱歌时,声音通过口腔传送到头腔额窦(眉毛中间点上方)处,通过共鸣振动发声,声音圆润明亮,同时具有穿透力。
三、声带状态
声带是发声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吸气和呼气的时候打开,平时闭合,发声时不完全闭合震动。
唱歌时不能主动用声带振动发声,这样容易使声带疲劳甚至损坏。让呼出的气体冲击声带,声带被动振动,声带不主动用力,这样不容易疲劳。高音时,轻微收紧喉咙和声带,也是气息带动声带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