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洗涮着青翠的山头,山的那边,一串悠扬低沉的音符踩着雨滴的节拍钻进了耳朵,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那带着古朴和神秘的曲调,和这个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村寨相得益彰。
发出这独特音色的乐器就是虫茧巴乌。为了让这古老的乐器重焕生机,当地文产部门现已加强了对虫茧巴乌的传承和开发,这项古老的技艺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凄美爱情成就的乐器
在泸西县永宁乡小法依村,我们从壮族大爹王树兴那里,感受到了这神秘乐器的魅力。
“虫茧巴乌”的由来,源于一个人龙相爱的悲情故事,内容与古典传奇《柳毅传书》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它讲述的是村中一青年猎人在干涸的小江河中,救了一个女子,是小龙女,并帮她到窄丫口(今云鹏电站附近)家中传信。小龙女得救后,二人由相识到相恋,然后私下结婚并生儿育女。龙王得知,囚禁了小龙女。虫茧巴乌是小龙女的一双儿女,他们在沿江寻找母亲的过程中,利用江边的芦苇杆及橄榄枝头的虫茧制作了这种乐器,吹出了思念母亲的悲伤优美的曲调,代代习传。
在巴乌声中演绎爱恨情仇
在民间,巴乌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舞蹈和叙事歌等说唱伴奏。虽然巴乌的音域窄、音量小,但它独具民族风格,极富民族色彩。
法依的虫茧巴乌乐器是一项传统文化项目,尽管掌握吹奏巴乌乐曲的人数不多,制作巴乌的虫茧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逐渐减少难以寻找,乐器制作困难,但通过不断的保护,以及村民们到各地演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
“巴乌其实是用来吸引异性的一种乐器。”虫茧巴乌的传承人王树兴告诉我们,老人和青年们都用巴乌来表达情意或追忆往事。特别是未婚青年小伙子,常用巴乌来演奏情歌,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姑娘“说话”,倾吐爱慕之情。
取自自然素材的声音
巴乌的制作工艺不算复杂,竹节要均匀,外部光洁,外表不能有伤痕。竹质要细密、结实,掂在手里有分量,竹材需圆。选了竹材后,截出长短,之后进行烤料,烤料最好用煤火、碳火,把竹子里的水分烤出来,也将竹子烤直。随后用特制的膛锉将竹子里的竹节通开,通膛时不能伤及竹子的内壁,竹节要磨平,否则会影响发音。
接下来便是制作接口,接口是用黄铜皮银焊丝焊接出与竹管内径相同的套管,然后用工具拍圆。将制作好的内外接口进行插接,直到严丝合缝。用模板画出音孔的位置,用钻头在画好的位置上打孔,随后掏吹孔,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便于安装簧片。
做完管身就要进行吹嘴哨片制作,这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种乐器的特点所在,“到山上找到稍大一点的虫茧,我们当地叫虫壳子,橄榄树上的虫茧最佳,要春天采摘,虫茧里的虫子未成蛾成蝶之前,虫还活着,虫茧才柔软经久耐用。把虫茧用工具切两头,长 3 厘米,小头做吹嘴,用手捏扁,虫茧的小头放在锅铲上磨薄后做哨片,大头套在竹削尖的小头上。”王树兴介绍到。
传承民族音乐活化石
“这里的风光秀美器宇轩昂,高山峡谷,梯田层叠,清澈的小江从村前潺潺流淌;这里的人民热情又善良,山肴野蔌,米酒香醇,动听的情歌在心头温柔荡漾;这里的文化神秘而昭彰,铜鼓声声,竹笛悠扬,古老的传说在耳边轻轻回响;高大的阿鲁和所卡山系,锁不住壮家人的文明和开放;弯曲而崎岖的冒阿公路,延伸着壮家人的追求和梦想。”这是一段用虫茧巴乌演奏的歌曲,有着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王树兴介绍,壮族的虫茧巴乌,演奏无禁忌。男子和女子的虫茧巴乌有所不同,男子巴乌为六孔,女子巴乌则是五孔。究其原因,村人认为男子的气要粗些,女子的则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