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曲循环系列:狂恋大提琴
What Makes a Classic Cello Piece?
如果没有大提琴,我们的哀伤如何发出声音?
——田艺苗
或冷冽严谨,或温暖典雅,
或委婉绵延,或沉郁神秘。
而无论是怎样的演奏……归根结底,
大提琴的声音,就是“生死相许”。
柏辽兹曾说:没有任何一件乐器比大提琴更适合表现精致与充满渴望的旋律。而每当看到痴迷而投入的大提琴家演奏他们的大提琴时,我们也会想起泰戈尔的诗句:
我塑造着你
以我满腔的温存——
你属于我,
在我无边的心空飞骋。
01. 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蕾版
▲韦尔斯坦版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两个版本:60年代,巴伦博伊姆与妻子杜普蕾合作的版本,堪称大提琴绝唱;2012年,在杜普蕾去世25年之后,巴伦博伊姆首次录制这首协奏曲,是由美国女大提琴家Alisa Weilerstein独奏,据说琴声惊得巴伦掉了指挥棒……
——田艺苗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20世纪第一部重要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写于作曲家62岁那年,一战期间,也是其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可与德弗札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相媲美。——其主要部分是在乡村别墅里完成的。常规的大提琴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而埃尔加开先河地突破曲式束缚,设定为四个乐章。但并不影响全曲的连贯性,由幻想曲风格展开,如同单乐章一般顺畅而下。该曲是杜普蕾的成名作,也是她生前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曲目。
杰奎琳·杜普蕾与《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02. 奥芬巴赫:《杰奎琳之泪》
作曲家奥芬巴赫
▲传说中的杜普蕾版
奥芬巴赫一定没想到,他的大提琴曲《杰奎琳之泪》,在100年之后遇见了一位名叫杰奎琳·杜普蕾的大提琴家。网上一直议论这个杜普蕾的演奏版本是否属实,在她留下的录音资料里面并没有这首乐曲的记录,听起来也不太像,有杜普蕾的丰富音色变化,但没有她的神经质和标志型的揉弦,其实这个演奏版本并不输杜普蕾,尤其是过人的音色想象力和旋律张力的辗转起伏。
——田艺苗
《杰奎琳之泪》是由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80)创作的大提琴曲。因其似咏似叹的旋律,被普遍传说被杰奎琳·杜普蕾演奏过,而更加举世闻名。对于以创作乐观、欢快、诙谐、优美的喜歌剧而闻名的奥芬巴赫来说,这首凄婉感人、让人听了就会为之动容的大提琴曲在他的作品中确实是罕见的。至于为什么取名为《杰奎琳之泪》?杰奎琳又是谁?目前并无定论。
大提琴家杜普蕾
03. 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大提琴家卡萨尔斯
▲罗斯特罗波维奇版
▲杜普蕾版
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从绝美的旋律开始,但不沉醉于浪漫,大提琴与钢琴协力塑造了男性化的刚毅情感。第一乐章热情迷人,第二乐章是古风浓郁的《小步舞曲》,最后乐章奔放的德国式苍凉,叫人想起当时的蒸汽火车,白烟滚滚轰隆隆地穿行在秋天的树林。
——田艺苗
1862年,勃拉姆斯开始为大提琴和钢琴作《第一大提琴奏鸣曲》,1865年完成了这首E小调杰作。
这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提琴和塞尔金的钢琴。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在叙述的明暗之间,作者的思考正在细水长流,悠远和沉重。即便是变奏也显得小心翼翼,犹如一个不敢走远的孩子,时刻回首眺望着自己的屋门。音乐呈现了难以言传的安详,与作者的其它室内乐作品一样,内省的精神在抒情里时隐时现,仿佛是流动之水的跳跃,沉而不亮。——余华《音乐的叙述》
罗斯特罗波维奇与马克·夏加尔
04.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家富尼埃
▲富尼埃版
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850年的作品。那时舒曼与克拉拉刚刚从德累斯顿搬到杜塞尔多夫,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活。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没有炫技段落,从头至尾都是敏感而细致的内心流露。
——田艺苗
舒曼的这部《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反映了他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除了终曲乐章一两处嬉戏的段落之处,这部作品没有往常的炫技机会。
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作曲家于1850年10月10日至24日,短短的15天之内完成这部作品的创作,但他对某些细节一直不满意,直至1854年仍在做些小的修改。这部协奏曲是在舒曼逝世后,于1860年首演。
大提琴家富尼埃
05. 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家斯塔克
▲斯塔克版
海顿的《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由中庸的快板、柔板和快板回旋曲三个乐章组成。海顿的音乐幽默、典雅、明快,是古典音乐的典范。大提琴这种歌唱性乐器为他的音乐平添一份温存与深情。
——田艺苗
海顿在1765年写了《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783年创作《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两者相隔将近二十年,所以第二首要比第一首完美、成熟许多。在1954年之前,这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一直被误认为是大提琴家Anton Kraft(1752-1820)的作品,直到海顿的手稿出现才得以澄清。
大提琴家斯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