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小提琴的出现
世界上最早在文献上有小提琴“violin”这个字,是1523年出现在义大利北部维切里城(Vercelli)的法文商业纪录;而最早的小提琴图像,是1529年费拉里在义大利北部维切里城所绘的的油画<橘子下的圣母玛利亚>。现代小提琴应该比出现小提琴的文字及绘画前更早,也就是在1523年之前就出现小提琴了。小提琴的发明地,最可能是在义大利北部城镇布雷西亚,那时候的布雷西亚即以弦乐器制造发达而闻名,但后来小提琴的制造,却在克雷蒙纳发扬光大。
由此可知,真正小提琴发明在十六世纪出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颠峰期,因此十六世纪进入了现代小提琴(violin)的时代,小提琴的制作讲究精致完美工艺设计要求科学及美学原理,这不但造就了小提琴的精美,更使它以甜美明亮的音色,活泼有力的音响,突出于当时的乐器。十六世纪中,小提琴的用途大致分为两类:歌唱伴奏与演奏舞曲。由于小提琴可随意移动演奏位置,因此适合跳舞音乐的伴奏,当时的小提琴是平民的乐器,贵族则习惯于演奏维尔琴(viol),对于小提琴是极为漠视的。
从十七世纪起,连原属拨弦乐器的乐师们也迷上了小提琴,造成普遍流行,上流社会也逐渐喜爱起小提琴,缓慢的超越了维尔琴。被尊称“现代音乐的创造者”的“蒙台威尔第”(Claudioonteverdi,1567——1643),生于义大利的克雷蒙纳,曾担任当时音乐界地位崇高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总监,他首度将小提琴纳入正式的乐团演奏,并创新发明了几种技巧,将小提琴提升为合奏音乐的主要乐器,甚至取代维尔琴,义大利布雷西亚的马瑞尼,于1617首次特别为小提琴谱写了独奏曲。义大利波隆纳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柯列里”,可谓是史上第一位专业提琴演奏家。
二、无与伦比的提琴设计
在演奏方面,美大利波隆纳出生的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柯列里”(ArcangeloCoreli,1653-1713),可谓是史上戏一位专业提琴演奏家。他曾担任罗马歌剧院乐队指挥,是写小提琴奏鸣曲的先进,他也将小提琴演奏弓法系统化,被学术界称为“现代小提琴之父”,并促成了第一所小提琴专科学校的创立,名家威瓦第及塔替尼都深受他的教益。原本法国人对小提琴是存疑的,一直到柯列里的风潮影响,才改变了法国人对小提琴奏鸣曲的态度。文艺复兴之前,教堂音乐强调的是人声之美,而乐器则应该模仿人声的效果,为人伴奏服务。但到巴洛克时期,因提琴乐器的进步,造就出室内乐演出形式的发展,乐器逐渐脱离声乐而独立。巴洛克晚期在音乐史上也称为“巴哈与韩德尔时代”,此时期已逐渐进展为交响乐的型态,贝多芬时代,曲式规模与复杂度逐渐增加。
十九世纪时,小提琴演奏技巧已达到最高峰,义大利热内亚人帕格尼尼的精湛的提琴技巧,将小提琴的技巧推至最顶峰,是小提琴技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小提琴的发明与音乐乐曲是互为因果的制琴家为配合曲子的需要,设计出音域更广、音量更大的提琴;另一方面,由于有现代提琴的出现,作曲家得以谱出更丰富的音乐。大提琴的发展较小提琴晚最早是各个制琴家按各人概念,做成小型的低音大提琴。直到1700年后,史特拉底瓦里将他的大提琴长度统一为75.2公分。此后大家跟随此标准沿用至今十七世纪时大提琴尚属伴奏乐器,最先将大提琴当独奏乐器的是十七世纪末期义大利大提琴家加布里埃利。
三、十九世纪小提琴的修改
十九世纪初,音乐演奏从宫廷贵族的小演奏厅,发展到市民的大型音乐厅,以及广场的演奏,演奏时对于音乐的要求增大音域更广的乐曲,需要音阶更高的乐器,因此1837年物理学家在德国司徒嘉特会议上,决定提高标准音至a=440Hz,是为国际第一音高。小提琴进行了结构上的修改:
1琴颈向后倾斜,以加强张力提升音阶,并符人体工学。
2.琴颈与指板加长,以提高音阶。
3.琴颈后倾加长,琴桥变高。
4.因应上述变化面板的受压力大增故加长,加高低音梁以强化面板结构。
5.钢丝弦的发明,使音域变高。
所以1840年至1880年间,有专门为人改造小提琴的工作室,现在音乐家使用的古老提琴,都是有经过修改的。但近年来又兴起了复古的概念,即古乐曲以古乐器演奏,一些古提琴又被修改回原来的样子。不论如何,提琴的设计,自安德列阿玛蒂之后四百多年来几无变化。事实上,一直有人在努力寻求改进与创新,但始终无法超越前人的设计,提琴所使用的特定木材与黏胶,也是数百年来无法取代,所以有人说,小提琴是人类工艺史上无从超越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