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新学生来上课,言谈中得知孩子已经学琴五年了,但是从来没有参加过钢琴考级。家长认为,至少花两、三月的时间翻来覆去弹那几首考级曲目,太浪费时间。
而另一个人的观点正好相反。她孩子学琴的主要任务就是考级。既然学琴,就要给自己个交待,直到考过10级就可以停止学琴了,所以她家女儿最擅长的就是每级那几首考级曲子,其他的一概不弹。
音乐考级不是新事物,中国大陆的考级伊始于1990年,加拿大时间更久,超过100年的历史了。而“要不要参加考级”也并非新话题,两位家长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其实都很片面,并没有正确理解钢琴考级的含义。
钢琴考级不应该成为钢琴学习的终点。比较其他乐器,钢琴教学的教法系统、严谨,钢琴曲目更是浩如烟海,其作品几乎可以涵盖整个西方音乐史的内容。考级曲目虽然经过专家千挑百选,都很有代表性,但也仅是“几粒复合维生素而已,不能当饭吃!”即使孩子弹遍了所有考级的曲子,所接触到的曲目依旧凤毛麟角,需要老师补充的仍很多。假如孩子通过了最高级别,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成绩,但对于专业钢琴演奏而言,也仅是刚到山脚。所以,钢琴学习就像爬山,登高望远,一步一景,考级应该是阶段测验,而不是钢琴学习的最终目标。
考级是否真的浪费时间?参加考级只要演奏规定的技术练习和3、4首曲目即可,学生和教师的确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表面上看,同样的曲目翻来覆去地弹了这么久,似乎是浪费时间,其实这其间孩子已经经历了钢琴演奏的不同阶段,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首先,选定曲目并把它们由陌生练到会弹。接着,练到熟练,最关键的一步是练到精彩,甚至背奏(加拿大RCM考1-9级可以不背奏,大陆考级要求必须背奏)。其实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弹“精”上了。就像我们学英语有泛读和精读一样,平日里孩子们弹的作业大都是“泛读”,解决某个问题就达到目的了,但是考级的作品是精读。有经验的老师会一个音符,一个乐句的细抠,谱面上每一个表情记号都要做到做好,是在琢磨一件艺术作品。其实,专业钢琴演奏者在音乐会之前的准备也无非如此。
孩子在这期间会有不少收获:第一,知识的综合性总结。考级作品把平日里老师教的各种基本技巧、奏法、节奏、表情记号都体现了,是音乐技能与音乐表现力的综合练习。第二,磨练孩子的耐性和不达目的不放弃的精神。老师提的要求可能需要孩子十几次几十次的反复练习才能改善,在一次次练习中,孩子体会了精益求精的“难”,体会了克服老毛病的“难”,也能体会艰苦练习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明白做好一件事不容易的道理。与此同时,孩子建立了相对较高的评价标准,他也会把这个标准应用于日后自己的钢琴演奏中和音乐鉴赏中。
钢琴考级一为检测孩子的学习程度,二为检测老师的教学水平,三为孩子提供一个表演的机会。为此,我们不如把考级当成阶段性总结,考还是要考,但无需年年考,级级考。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今年参加考级,明年参加钢琴音乐会或钢琴比赛,既为孩子创造了不同内容的当众表演的机会,又很好地利用了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