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 航乐
注: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的弹弦乐器。可独奏、合奏或作为伴奏乐器,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中。它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浏阳河,王利峰-三弦-民族乐器三弦专辑2
-1-
弦鼗遗制
关于三弦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果追溯它的起源,秦代的“弦鼗”是三弦的前身。
当时人们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鼗”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柄、可以弹拨的乐器,称为“弦鼗”。
图为鼗鼓
据史料记载,弦鼗是我国人民在漫长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弹拨乐器,秦汉魏晋时期的弦鼗已经基本定型,琴鼓呈圆形,琴身细长,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在生产劳动后以自娱,当时已经可以演奏旋律。
-2-
历史与发展
梅花调,传奇乐坊-单曲-梅花调三弦独奏
三弦一词最早见于唐·崔令钦《教坊记》:“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之‘搊弹家’”。
三弦在元代以前流传并不是很广,到了元代,杂剧、说唱音乐兴起,它才逐渐流传起来。因为它易于演奏,深受百姓喜爱,多用于伴奏说唱、戏曲等。
三弦也用于宫廷音乐演奏,明代的乐工们创演了弦索调,并使三弦成为演奏《弦索十三套》的四大乐器之一。同时,明代也出现了三弦的乐谱以及著名的演奏家。后来,俗曲、弹词、花鼓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三弦艺术的发展。
-3-
三弦的多种型制
如今,三弦被广泛使用,是说唱曲艺、地方戏曲、民乐合奏、少数民族歌舞乐中的重要乐器。
三弦因流传地区和用途不同而有多种型制,一般可以分为大三弦、中三弦、小三弦等,而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彝族、白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着型制各异的三弦。
小三弦
小三弦,也称"曲弦"和"评弹小三弦"。"曲弦"因以前伴奏古典戏曲"昆曲"而得名,现流传在南方,所以也有"南弦"之称。它是高音乐器,音色明亮而清脆。适于为昆曲、京剧、豫剧等地方戏曲伴奏。
大三弦
大三弦,又称"书弦"或"大鼓三弦",由于伴奏北方的说唱音乐"大鼓书"而得名。它是中音乐器,也可作低音乐器使用,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并可独奏和参加器乐合奏,特别是在曲艺伴奏中,它居于主弦的地位。大三弦在说唱音乐伴奏方面,曲种广泛,北方的各种鼓书,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东北大鼓、乐亭大鼓、北京单弦、天津时调和陕北说书等,大三弦都是主要的伴奏乐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