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呼
开、齐、撮、合谓之“四呼”。开口呼a,谓之“开”,用力在喉;齐齿呼i:,谓之“齐”,用力在舌牙和舌齿;合口呼u,谓之“合”,用力在满口;撮口呼 ü,谓之“撮”,用力在唇。
从理论上说,气流由肺部出来,经过第一道关口“声带”时,就分出了“清音”和“浊音”。气流通过声带不颤动,发出来的是清音,气流通过时,声带颤动,发出来的是浊音。再从实际情况看,声音的发出是分两部的:第一步是为将要发出的某一种声音作准备,然后发出声音(因此,所有的清音都被看作是一种发声前的作势)。第二步,只有配上元音(声带额动时的浊音),才会有某种声音的发出。
由于各个字音结构的不同,所含音素成分也就不同,口腔展开幅度的大小也就因之而各异。准确而圆润的字音,也只能是出于恰当而合度的口形。
必须着重提出,出字时口形是否合度,直接影响着共鸣效果。声音一旦失去共鸣,必然陷入单薄、平板、干巴、机械、乏味,失去“穿透力”。少数戏曲演员,盲目以西洋唱法的口形,用于戏曲演唱,是错误的。如以西洋唱法来代替我们民族戏曲的唱法,只会把我们民族戏曲的特点、风格和韵味丧失殆尽。
必须明确,西洋唱法是,只注意共鸣,不讲究咬字,口腔展幅过大,他们在演唱时,出字是“直呼”的,是“直出”无“收”的。由于他们只注意共鸣,口形变化不大,总是圆的。又由于他们一味追求母音圆润,软腭提得过高,嘴巴张得特别大,还为了扩大共鸣腔,往往不敢咬清字音,口腔内总是像含着一个什么东西,造成“音色字”,以致声音失真。只顾唱,不顾形象。既影响民族风格,也不符合各地群众的欣赏习惯,既不亲切,也不够味儿。
我们的民族唱法是:既注意共鸣,又讲究咬字;既注意扩大共鸣腔,又讲究合度的口形变化;既照顾到唱,又照顾到形象美观。
(三)、四呼归类
四呼是韵母,前边已经讲过,这里按照韵母所含的音素成分韵头的不同和主要元音的性质,将呼出分为四类:
1、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ü的,叫做“开口呼”。如:层(ceng)、麻(ma)。
2、有韵头i或主要元音是i的,叫做“齐齿呼”。如:形(xing)、西(xi)。
3、有韵头u的或主要元音是u的,叫做“合口呼”。如川(chuan)、湖(hu)。
4、有韵头ü的或主要元音是ü的,叫做“撮口呼”如:略(lüe)、女(nü)。
在中东辙里韵母eng是开口呼、韵母ing(实际是ieng)是齐齿呼,韵母ong,实际ung(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把au写作ao、iau 写作 iao,以“o”代“u”,只是为了少用u,因为u的手写体容易跟n相混)。在“零声母”后面是ueng,只有“翁”一个音。在辅音后面是ung,证明它就等于eng的合口呼。iong也可以认为üeng,从四呼相配上,可相当于eng的撮口呼。因此,中东辙四个韵母正有着四呼互补的关系。
1、开口呼
a(啊)o(喔)e(鹅)或是a、o、e和其它声母、韵母相结合的字,都属于开口呼。它不包括介母。发音时口唇张开,如:甘(gan)、歌(ge)、该(gai)、妈(ma)、拿(na)等。
2、齐齿呼
包括介母i或是与其它声母、韵母相结合的字,都属于齐齿呼。发音时,一是上下齿对齐排列,两口角向两边展开(尽量缩小展开的幅度,否则会造成“裂嘴”,形象难看,二是两嘴角展开幅度过大,音波不能集中,造成声音虚散、干巴无穿透力。)口呈扁平形,如:家(jia)、江(jiang)、交(jiao)、坚(jian)等字。
3、合口呼:
包括介母u或是u与其它声母、韵母相结合的字都属于合口呼。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如:工(gong)、聪(cong)、烘(hong)、抓(zhua)、挂(gua)、布(bu)、梭(suo)等字。
4、撮口呼:
包括介母ü或是ü与其它声母、韵母相结合的字,都属于撮口呼。发音时口呈小圆形,双唇稍稍向前突出,如元(yuan)、月(yue)、云(yun)、女(nü)、凶(xiong)、驴(lü)等字。
只有四呼口形合度,才能有准确、真切、清晰的字音。
戏曲语言是根据戏曲舞台艺术的需要,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处理了的、带有夸张性的语言,为了字音清晰、确切,必须弄清字音的结构,了解每个音节所包含的音素及其成分,才能准确地掌握口腔活动过程,合以适度的口形变化。反过来说,只有口形合度,才能铸造出有楞有角的字形,字音也才有可能清晰、准确。
口腔活动的变化,开合幅度的大小,不单是关系着字音形状,而且还直接影响着面部表情和人物的形象。通过口腔的一开一合,一张一驰恰当适度,可使演员形象好看,还可让观众看到演员的口形,就可对演员唱念的什么猜个八九分。